擊盞敲盅

擊盞敲盅,是百姓家吃飯時很忌諱的事情,這是中不禮貌的行為,也與一些傳說有關係。

擊盞敲盅簡介

吃飯的時候,小孩往往會被告誡不許用筷子敲打碗盆。尤其是家裡請客吃飯時,更不能用筷子胡亂地敲打碗盆。這究竟是為什麼?一種經常的說法是這種規矩是和乞討的忌諱有關的。

相關傳說

因為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一說與古代“蠱毒”傳說有關。相傳蠱是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人將百蟲放進壇里,經過多年後打開看時,必定有一個蟲子把其它的蟲子都吃光,這個勝利者就叫“蠱”。
用蠱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時,就要在下毒時邊念咒語邊敲打碗盆,以便使蠱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諱。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範,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還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裡,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著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裡,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儘量不要發出響聲。
使用筷子的禮儀
中國的筷子是十分講究的,“筷子”又稱“(筋)”,遠在商代就有用象牙製成的筷子。《史記·宋微子世家》中記載“紂始為象箸”。用象牙做箸,是富貴的標誌。做筷子的材料也不同,考究的有金筷、銀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筷和竹筷,現在有塑膠筷。湖南的筷子最長,有的長達兩尺左右;日本的筷子短而尖,這是由於吃魚片等到片狀食物的緣故。筷子傳入日本是唐代,現在它是世界上生產使用筷子最多的國家,平均年產130億雙筷子,其中90%,是只用一次的“剖箸”。日本人還把每年的8月4人日定為“筷子節”,並且在使用筷子時講究”忌八筷”。
中國使用筷子,在人類文明史上是一樁值得驕傲和推祟的科學發明。李政道論證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種族時說:“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發明了筷子。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高妙絕倫地套用了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筷子是人類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熱,不怕寒凍,真是高明極了。
比較起來,西方人大概到16世紀、17世紀才發明了刀叉,但刀叉哪能跟筷子相比呢?”日本的學者曾測定,人在用筷子夾食物時,有80多個關節和50條肌肉在運動,並且與腦神經有關。因此,用筷子吃飯使人手巧,可以訓練大腦使之靈活,外國人對這兩根神奇的棍狀物能施展出夾、挑、舀、撅等功能欽羨不已,並以自己能使用它進食而感到高興。
在長期的生括實踐中,人們對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禮儀上的忌諱: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餐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
二忌擲筷。在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餐桌前;距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筷子要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子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裡。
五忌揮筷。在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裡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人也來夾菜時,要
有意避讓,謹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說話時,不要把筷子當作刀具,在餐桌上亂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這樣做是失禮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