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衝動

擇校衝動

擇校衝動,是指家長為把孩子送進熱點名校而爭相購買學區房、不惜花重金繳納擇校費的現象。在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情況下,選擇上一所好的學校的現象在小升國中顯得尤其突出。由於教育水平的差異,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參加電腦排位在本區上高中,都希望孩子能享受優質的教育。擇校,實質上是教育消費價格雙軌制的市場價, 擇校現象屬社會越軌行為。造成這一行為的社會根源在於沉重的就業壓力和勞動就業制度的改革,促使人們競相追逐優質教育機會;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社會收入差距的明顯拉大,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短缺,使擇校、高收費成為可能和必然;城市公用事業的改善,為擇校創造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現狀

擇校衝動擇校衝動
擇校衝動,是指家長為把孩子送進某熱點國中或國小,而採取各種手段擇校,甚至刻意在片區內購房的不正常現象。為了抑制這種狀況,教育部推出了“劃片就近入學”的制度,在擇校衝動強烈城區推行多校劃片。對此,一些教師表示,學校資源分布不均,讓一所國中對應一所或幾所國小,對口升學根本就實現不了。國小和國中並非一對一建設,這就導致國小和國中分布並不均等。

在家長們看來,無論是單校劃片還是多校劃片,對他們來說,劃片的方式並不起決定作用,而劃到哪所學校才最關鍵。有家長直言,現在家長們自己省吃儉用買學區房,就是為了能讓孩子上好學校。如果真的多校劃片或聯合招生,這雖然從表面上看擇校熱退了,而背地裡更加風起雲湧。也有家長表示,如果多校劃片,學生都集中報其中一所中學,該採取哪種方式決定到底錄取誰,電腦派位如同撞大運,這對學生們來說根本就不公平。還有家長認為,每個學校單獨劃片招生,帶動的是某一個學校小範圍內的學區房漲價,如果多校劃片,那將可能帶動更大片區內房價上漲,這可就苦了眾多的家長了。

原因

家長角度

擇校衝動擇校衝動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父母和孩子對高質量教育需求增長,每位家長都希望子女通過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日後能在社會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境地。

社會角度

優質基礎教育與高中後教育的供給規模和發展,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民眾的需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之間的辦學條件和水平差距過大,家長對子女接受教育的期望值普遍提高,且對一些學校還不滿意、不信任,致使家長把視點放在辦學條件好、辦學水平高的學校,另外,在辦學機制上,由於國家從師資到生源,都向重點學校傾斜,致使重點與非重點學校的中考、高考升學率和辦學條件差距明顯拉大。這種由師資和生源導致的不平衡,是“擇校”現象日趨嚴重的另一個因素。

學校角度

有的城區中學辦學條件和水平差距過大,而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一些中學希望收取“擇校”費來補充辦學經費,這也是“擇校”經久不衰的一個原因。

應對

擇校衝動擇校衝動
2015年4月2日,由教育部辦公廳下發,向社會公布的《關於做好2015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在2015年,各個學生“就近入學”壓力較大的重點大城市(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下轄的所有縣(市、區),都要實現“劃片就近入學”。其中,對於國小部分要100%實現“劃片就近入學”。原則上,每一所國小的全部生源,都要由就近入學的原則確定。至於這些城市的國中,則要有90%以上實現“劃片入學”;而每所“劃片入學”的國中,其90%以上的生源,都要由就近入學的原則確定。

《通知》還要求,各個城市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學生和家長們“擇校衝動強烈”的城區,要推廣熱點國小、熱點國中“多校劃片”的作法,合理確定片區範圍,使劃片之後各個熱點國小、國中在各片區的分布情況要大致均等。

這也意味著,在同一片區里,既要有熱點國小、熱點國中,也要有普通的國小和國中可供招生。並藉此緩解過去在某些片區內,只有一所熱點國中或熱點國小;從使該區的“學區房”房價高企,或家長為把孩子送進該熱點國中或國小,而刻意在片區內購房的不正常現象。《通知》還明確,在各個片區內,熱點國小、國中的招生名額,占該片區招生總名額的比例要大致相當。亦即不能出現獨厚某些片區、邊緣化某些片區的現象,以保證“就近入學”的方針,能夠被學生和家長接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