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麻耳乾

撒麻耳乾,西域古城名。見《元史·西北地附錄》。中亞名城。今譯撒馬爾罕。公元前4世紀即以“馬拉坎達”著稱。公元前329年被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攻占。公元1040年後為西喀喇汗朝首都。元憲宗元年(1251),設阿母河等處行尚書省,以此城為治所。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初,為帖木兒帝國都城。1868年被俄羅斯帝國兼併。1924—1930年是蘇聯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首都。1938年起是撒馬爾罕州首府。今屬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古城約建於公元前6世紀,位於今撒馬爾罕東北近郊阿弗拉西阿勃,13世紀蒙古入侵時被毀。近代之城為帖木兒時建。此城有許多漢譯名。耶律楚材《西遊錄》作尋斯乾:突厥語“尋思”意為“肥”。“乾”為“城”,因土地肥沃得名。《魏書·西域傳》作悉萬斤。《大唐西域記》作颯秣建。杜環《經行記》作薩末鞬。《新唐書·西域傳》稱康國。《遼史·天祚本記》作尋思乾。西遼時為河中府。《長春真人西遊記》作邪米思乾。《常德西使記》作撏思乾。《元朝秘史》作薛迷思加、薛米思堅。《聖武親征錄》作薛米思乾。《元史》有薛米則乾、換斯乾等譯名。《明史·西域傳》作撒馬兒罕,並云:西南諸蕃之貨皆聚於此,號為富饒。自明洪武二十年(1387)至萬曆(1573—1619)中,與明朝貿易往來長期不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