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計畫

摩西計畫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一項水利工程。這項計畫被命名為“摩西”,它既是計畫的義大利語名稱(Modulo Sperimentale 'E'lettromeccanico)的縮寫,也希望這故事像聖經故事中的摩西一樣,分開海水以保護人民,因為威尼斯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

基本信息

威尼斯建市於威尼斯潟湖上的百多個島嶼,過去的發展導致威尼斯的地基一直向下沉,過去一百年之間已經下沈了約二十四厘米,再加上全球暖化,使南極及北極的冰塊融解,海平面每年上升,引致威尼斯有可能在未來數十年滅頂,至2100年將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2003年1月,當時的義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啟動了摩西計畫,修建活動水閘攔截海潮,保護威尼斯,計畫於同年4月29日正式奠基,計畫的推行者貝盧斯科尼亦有出席奠基儀式。

建造原因

威尼斯每年都因為潮汐的關係,每年要遭受約100多次洪水襲擊,每15-20年更會遭到一次巨型洪水的襲擊,最嚴重的一次在1966年,自此後,一直都有討論如何解決洪水的問題,結果討論了40年,才有最終定案。洪水不單為威尼斯居民帶來日常的不便,作為世界文化藝術名城,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威尼斯內有大量的文物及建築瑰寶,威尼斯的景色及文物每年吸引了1500萬名遊客到訪,經常的洪水來襲,大大增加了保護文物的難度,而且嚴重打擊威尼斯的旅遊業發展,因此儘管威尼斯市長反對這個計畫,但義大利政府仍堅持這個計畫。

設計

這項計畫設計在3條連線威尼斯潟湖與亞得里亞海的通道上,建造79座裝有鉸鏈樞紐的活動水閘。每個水閘的活動板重300噸,約28米寬、20米高。水閘安裝在埋入海底的水泥基座上。當預報有大海潮來襲時,潮汐水位上漲超過1米時,壓縮空氣就會灌入中空活動板,幫助活動板升高,79座水閘形成堤壩,樹立在潟湖與亞得里亞海之間,阻止亞得里亞海的海水繼續湧入,令到威尼斯不再受到洪水的侵襲。

費用

這項計畫的建造費約需45億歐元,預計會於2012年落成,期後每年還要花費過千萬歐元用於維護。面對如此巨大的建築費,威尼斯地方政府的財政足襟見肘,財政處於赤字,令到地方政府需要拍賣13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和古建築物,包括納尼宮、彭法迪尼宮等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用作籌集興建堤壩的費用,雖然這項計畫由義大利政府主導,但義大利政府只撥款首三年的建造費,以後的建造費則由地方政府自己承擔。

爭議

雖然義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深信這項計畫能保護威尼斯,但環保人士及威尼斯市長對此亦感到懷疑,認為此計畫是貝盧斯科尼好大喜功之舉。威尼斯潟湖是具有高度生態價值的地點,興建防波堤後,威尼斯潟湖與運河將因此淪為一潭死水,將會對動物的棲息地與物種造成重大的傷害。其次,巨大的建築費更令反對人士感到這項計畫是否物有所值,威尼斯相隔十多年的時間才會有較大規模的洪水來襲,但卻要負擔數十億建築費及每年過千萬維修費的摩西計畫,令到本來經濟已大不如前的威尼斯情況雪上加霜,浪費公帑。再者,有科學家認為,摩西計畫根本未能真正解決威尼斯的水患問題,該批科學家指出,在未來一世紀全球海平面將平均上漲50厘米,但在計畫中,只預測平均上漲22厘米,當中28厘米的相距將會導致下雨排水亦會引發洪水,令計畫的活動水閘將長時間豎立,令潟湖的心態受到影響。

紅海南端兩岸地區自古有著濃厚的猶太色彩,不僅傳說所羅門的後代在這裡繁衍,而且所羅門之後兩百年以色列國覆滅時大批的猶太人也曾流散到這個地區,這些都是已經澄清的歷史事實,以至於衣索比亞地區被稱做“第二個以色列國”(Beta Isreal),或“以色列之屋” ( House of Isreal )。這些都不是傳說,是正史。葉門曾經有一個猶太人社區,他們聲稱自己是“公元前586年巴比倫人毀壞耶和華盛殿之後逃出耶路撒冷的一支猶太人直系後裔”②。

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國曾經從衣索比亞(借道蘇丹國)用飛機接走了大約7000名猶太人,這個行動以“摩西計畫”(Operation of Mose)而聞名。

1991年又有大批猶太黑人從衣索比亞飛往以色列。如今留在衣索比亞的正宗猶太人據說已經不多了。這些人很多是黑人,公認他們就是所羅門的後裔,與示巴女王有關。比較巧合的是,我自己在以色列國旅遊時還真的見過一些猶太黑人,他們當時穿著以色列軍服,不用說國籍沒問題。

這裡案例對失散民族的處理問題提供一個範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