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鎮

摩尼鎮

摩尼鎮是四川省敘永縣南面山區農業大鎮,距縣城62公里,地跨東經105°45′-105°15′,北緯27°50′-28°0′之間。摩尼鎮幅員面積138.84平方公里,東與古藺縣雙沙鎮相鄰,南與赤水鎮山水相連,西與觀興鄉接壤,北靠麻城鄉、營山鄉,敘赤路橫穿全境。摩尼鎮轄12行政村,一個社區居委會,70個農業社,8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2084人,總戶數8113戶,其中有特困村8個,人口7796人。摩尼鎮有苗、彝、壯等少數民族共1377人。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摩尼鎮摩尼鎮
摩尼鎮地形高低不一,呈北高南低狀,最高海拔為1536.7米,最低海拔850米,光照適宜,四季分明,春秋多綿雨,夏季濕溫高,冬季霜雪大,年平均氣溫12.7℃,全年日照總時數743-1243小時,無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50—1050毫米,常有大風、暴雨、冰雹、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現象發生。

摩尼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其中農業人口27110人,摩尼鎮糧食生產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為主,其烤菸生產被列為縣敘永縣烤菸生產四個萬畝鄉鎮之一;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家禽為主。

摩尼鎮土地資源豐富,總耕地面積30834畝(其中田面積11342畝,土面積19492畝),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境內的水利工程有容量219萬立方米的安基屯水庫和容量400萬立方米的衛星水庫,但因水資源較缺乏加之屬喀斯特地貌類型並緊鄰赤水河乾熱河谷地帶,現有的水利工程配套的溝渠和山坪塘不足,有效灌面較少,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局面明顯;摩尼鎮是川滇黔邊陲重鎮,是通往畢節、大方、威信、鎮雄等地古驛道必經之地。連線大納路與321國道的藺尼路水泥路面硬化已竣工通車,程控電話大樓早已建成,也基本解決了飲水問題,醫療衛生、教育設施齊備,摩尼鎮有中心完小4間、村小14間、高完中1間;摩尼鎮實現了村村社社通公路、通電,廣播電視普及率達90%。2006年摩尼鎮糧食總產量8975噸,財政收入912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44元。

鄉鎮發展

摩尼鎮摩尼鎮
摩尼鎮以“心中想第一,口中講第一,目標爭第一,工作乾第一”的摩尼精神,緊緊圍繞發展戰略,經濟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3億元,企業完成產值4.2億元,工業企業完成產值3.6億元,財政收入突破2260萬元,引進招商項目18個,到位資金1.28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20元。全鄉民營企業達100多家,個體工商戶達1260多戶,擁有一大經濟園區,兩大農業產業化基地,三大支柱產業,四大企業集團,六大精品小區,十大商貿市場。占地1.5平方公里的裕安區私營經濟園區,共投入4300多萬元,實現“六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

吸引外來投資項目38個,到位資金5.3億元。汽配生產、房地產開發、商貿流通已成為全鄉三大支柱產業,安凱華廈、強大、金華齒輪、華冶銅粉、華益羽絨、天虹製衣、凱達紙業等20多家工業企業,積極申報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加大新技術的研發運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和集團化運作,全鄉工業經濟主導型的經濟成長格局初步形成。安徽振興集團、振華集團、康達公司聯合打造龍河路歐式精品一條街。幾年來,共開發精品商住房近80萬平方米,打造六大精品小區,改善了城鄉居民的康居環境。六佛路市場經濟帶初步形成,促進了全鄉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大匯集、大流通,商貿流通業空前繁榮。

摩尼網站的開通,將為世界了解平橋和平橋走向世界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熱情好客的平橋人民,真誠歡迎您來平橋這塊成本的注地、服務的高地、興業的福地進行考察投資。在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我們願與海內外各界有識之士攜手合作,共謀發展,共創美好明天。

經濟建設

摩尼鎮地處山區、丘陵、平壩交匯處,屬湔江、人民渠灌區。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是彭州市糧油生產基地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有油菜、葉煙、川芎、大蒜。工業以建材、釀造、食品加工為主。商貿繁榮,為附近市、縣重要物資集散地。

摩尼鎮立足開發本地資源,以重點農業項目擴散為主線,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形成了以種、養業為主的產業化經營局面:一是形成以境內山綠食品廠、定光、漆樹鹽漬廠為骨幹,共聯結3千餘農戶,生產、加工、銷售山綠、藠頭、大蒜、大頭菜等各類鹽漬食品的產業化格局。

鄉鎮特產

摩尼鎮凍糕
葉耳粑:相傳為北宋年間的一位宋姓老人所創,歷經各代名家改進始有現代之工藝。葉耳粑製作精細、配料考究,主料以精製糯米細加工,內以多種天然香料配製的甜餡或鹹餡,外用柑桔葉包蒸而成,其色呈青黃,滋潤清,香爽口,餡多皮薄“三不粘”(不粘牙、不粘筷、不粘碗)。更有“懷遠三絕、葉耳粑最絕”的譽稱。

凍糕:凍糕繫懷遠民間傳統的一種凍饃饃年食改進制作,其原料是以上等大米、儒米生豬油蔗糖芝麻等精製發酵,外用精選的玉米葉包蒸製成。凍糕色呈微黃或純白,細嫩綿軟松泡、油而不膩回味香甜,堪稱懷遠第二絕。

豆腐帘子素有“植物蛋白人造雞肉”之稱。以文井江特有的水質培成,為懷遠所獨產。製作是以優質大豆浸泡磨漿,煮熟後用紗布層層隔離而成(製成後豆腐皮因形似古時窗前所掛竹簾,故名豆腐帘子),再將豆腐皮裹成圓筒狀送入發酵室內生霉製成。豆腐帘子表面有一層雪絨似的霉衣,是營養集中區,截面頗似大樹的年輪。可用炸、煮、燒、涼拌等多種方法食用,鮮香味美,回味無窮。

懷遠“三絕”歷史悠久,早在三十年代就在成都地區廣為流傳。82年以來,懷遠“三絕”更是受到國內各大媒體的多次全方位報導,懷遠“三絕”不僅譽滿全國,還吸引了許多知名人士和國外遊人前來品嘗,並對此讚不絕口。

2008年,經“三絕”各業主研製創新,“三絕”食品也可速凍保鮮,包裝上市,既可作主餐食用,也可助餐添盤,作為饋贈親友之佳品。2008年,懷遠“三絕”僅懷遠境內業主也達到20餘家,年產值千餘萬元,產品不僅遍布全國,還遠銷美國東南亞市場。

抗震救災

摩尼鎮摩尼鎮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摩尼鎮8名“一村一名大學生”志願者積極回響黨委政府號召,承擔了桑園機場應急物資轉運相關工作。

按照工作要求,大學生志願者分成招募志願者小分隊(由崔艷秋、程勇負責)、物資轉運服務小分隊(由侯菲、高朝林、馮陳負責)、後勤服務小分隊(由王莉、杜建桃負責)、信息報送小分隊(由彭燕負責),積極配合抗震救災指揮部搞好各項工作。

2個負責志願者招募,兩人白天到各單位、企業、學校進行宣傳動員,晚上到各村(社區)進行招募,每天早出晚歸,顧不上吃飯,更沒有時間休息,鞋走爛了也來不及換,在48小時內共招募組建了17個抗震救災服務小分隊,其中教師隊2個,學生隊2個,基幹民兵隊2個,鎮幹部隊2個,村民眾隊9個。截至2008年5月20日,共組織2000多名志願者進行應急物資轉運。同時,通過他們的宣傳,平均每天至少還有100多名志願者在機場門口等候通知,甚至連相鄰大邑縣王泗、新場鎮的民眾都已知曉,每天自發組織了百餘名民眾集結機場。通過他們的全面宣傳,救災物資搬運工作的人力後備力量不斷壯大,確保了物資的及時裝遠。

物資轉運工作是此次任務的重中之重,他們在這近一周的時間裡,早出晚歸,有時甚至通宵工作,在炎炎烈日下,每個人都顧不上皮膚曬黑,甚至曬脫皮,同來自四面八方的抗震救災志願者協同合作,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堅守自己的崗位。截至20日20時,志願者們完成了物資裝卸達1000多噸,裝運物資達114多架次,裝卸卡車次數達100多次,確保了救災物資能夠及時運送到災民手中。此外,志願者還承擔並圓滿完成了後勤保障、秸稈禁燒、信息報送、資金募集等任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