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錢的世界:全球貨幣通史2

此時,貝爾斯登應該仍然有充足的信心,與170億美元資本金比,8億美元不是一個大數。 3月12日,貝爾斯登總裁施瓦茨通過CNBC發表電視講話,“有人猜測貝爾斯登出了一些問題,這些不是事實”。 此時,貝爾斯登有兩個潛在的買家,一是摩根大通,一是Flower公司。

內容簡介

人類歷史本質就是一部貨幣的歷史,世界戰爭其實也是貨幣的戰爭。本書以貨幣歷史為主線,萃取“錢”“人”“事”,用犀利獨特的視角和通俗幽默的文筆細緻梳理以歐美為主的全球金融史,帶您追溯金融發展演變,深挖金權現象的根源,破譯文明盛衰的密碼,把握世界經濟格局與未來走向。

作者介紹

陳雨露
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財政金融學院院長等職,貨幣金融戰略問題專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現兼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艾森豪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楊棟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發展研究基金獲得者。

名人推薦

透過金融談談這世界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教授力作 (圖文加強版)
陳雨露教授的這部書稿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將在世界範圍內對普及金融歷史知識和建立金融文化共識作出貢獻,這也將是未來全球金融共同繁榮必要、全新和穩定的根基之一。
——法國前總理 羅卡爾
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陳雨露教授另闢蹊徑,以恢弘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金幣到紙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經濟,娓娓敘來,盡悉數到。本書大大加深了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豐富了我們的金融歷史知識。
——IMF總裁特別顧問朱民
金融制度的形成絕非偶然。儘管關於金融的論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寬廣的視角為大家講述金融往事的書卻很少。超越金融又回歸金融,思路大開大闔,筆法詼諧生動。要想了解世界金融的前世今生,此書值得一讀。
——中國證券報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林晨
我始終以為金融只是我們這代人的邏輯。開卷讀陳老師這部新著,方領略金融數千年滄桑史卷之文明淵源。
——鳳凰衛視財經主播 曾子墨

目 錄


楔子
第一章 黃金世界(美國崛起)
貨幣是金
白銀陰謀
黃金戰白銀
美聯儲的秘密
摩根財團初長成
征戰托拉斯
第二章 槍炮與金錢Ⅰ(一戰)
戰爭序言:德意志的由來
一戰:錢主沉浮
德國:我是如何“賴賬”的
後一戰時代:到底誰該賠誰錢
英美才是計畫經濟
金融三國志
第一屆G10金融峰會
第三章 槍炮與金錢Ⅱ(二戰)
忽悠出來的1929大危機
別了,1929
羅斯福的救贖
誰把希特勒扶上神壇
菊花與刀
搶劫可以發家嗎
《租借法案》的奧秘
1944,布雷頓森林鎮
為了永遠的忘記
第四章 冷戰就是金融戰(冷戰時代)
冷戰的“葵花寶典”
星戰謊言
馬歇爾計畫的陰謀
後二戰時代:西歐復興了嗎
誰是滯脹的罪魁禍首
特里芬魔咒
第五章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
里根的計謀
“三白”秘術
櫻花之祭
索羅斯的詛咒
英鎊狙擊戰
捍衛泰銖
東南亞奇蹟真相
美國新經濟
跨國貨幣:歐元之夢
並非尾聲(危機年代)
何謂次貸
致命謠言:決敗貝爾斯登
無解的工程:雷曼之死
華爾街生死劫:最後的投行
重整山河待後生:百年通用
金融支撐世界,誰在支撐金融
並非結局

試 讀

何謂次貸
說到賺錢,誰也比不上美國金融界,能創新固然好,不能創新,地產業利潤也是錢!不去撈一把,跟上帝沒法交代。
我國有位地產界賢達語出驚人:“我只給富人蓋房。”美國金融界的朋友比他更有覺悟:富人的錢要賺,窮人也不能放過。
2001年1月—2003年6月,美聯儲13次下調聯邦基準利率,寬鬆的貨幣政策總會刺激地產市場。
美國,也不例外。
說到賺錢,誰也比不上美國金融界,能創新固然好,不能創新,地產業利潤也是錢!不去撈一把,跟上帝沒法交代。
我國有位地產界賢達語出驚人:“我只給富人蓋房。”美國金融界的朋友比他更有覺悟:富人的錢要賺,窮人也不能放過。
於是,美國金融界創造了“次級信貸”(簡稱“次貸”),所謂次級信貸也就是針對低信用等級公民的貸款。2006年中期,次級房貸已經占到美國地產貸款的45%,更有一批機構推出了“零首付”、“零檔案”的概念,頗讓地產新政調控下的國人羨慕。
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美國也一樣。實際上,2004年6月開始,美聯儲已經連續上調利率,到2006年6月兩年間利息翻了5倍。
利率上升,窮人當然還不起貸款,不歸還貸款,銀行就會有風險。
很多美國金融機構都是百年老店,經歷過1929年經濟危機,那是見過大世面的,它們並非沒有看到風險。事實是,它們從來沒想要自己承擔這些風險,規避風險的手段叫金融工程,就是通過各種衍生品分散風險,而且計算手段相當複雜,專業人士基本也看不明白。
簡單地說,經過一系列技術處理,可以將信用級別不到B的貸款改頭換面成AAA級債券,投資銀行再把這些經過打包的債券賣給不同的投資者,然後再由保險機構承保……
比如,擔保債務憑證(CDO)。反正,最後你要是知道自己都買了些什麼,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任何金融產品只能分散風險,不能消滅風險。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說,這些次貸風險依然存在。
如果僅是利率提升、次貸損失也算不上什麼,華爾街如果連利率上調、房價下跌都扛不住,早就不是華爾街了。但是,華爾街金融交易槓桿實在太高,放大了收益,當然也放大了風險。
次貸違約引發了全球對結構性金融產品的悲觀情緒,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的投資品,這就是傳說中的小機率事件了。
……投資產品被拋售→金融市場價格循環下跌→要求追加保證金→銀行收縮信貸→流動性緊縮→金融機構倒閉……
2007年,貝爾斯登、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GM(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一批名震寰宇的公司因此倒下。2008年,人們開始習慣將這場衰退稱為“全球金融海嘯”。
至此,金融危機閃亮登場。
致命謠言:決敗貝爾斯登
謠言不脛而走,傳聞貝爾斯登遇到流動性危機。
至今也沒有任何權威解釋謠言出處,但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貝爾斯登成立於1923年,被華爾街稱為“從不冬眠的熊”。次貸危機之前,貝爾斯登安然度過了1929年大蕭條,2003年實現利潤11億美元,超越高盛和摩根史坦利,成為全球贏利最豐厚的投行。
請注意,這裡沒有“之一”。
即使如此,這家全球贏利最豐厚的投行仍然被終結了,與新世紀金融公司不同,終結者是謠言。
貝爾斯登是CDO的締造者,2006年年末CDO交易總額高達1130億美元,位居全美(全球)之冠。2007年金融市場集體看空次貸衍生品,貝爾斯登當然會受到衝擊,這本就在意料之中。
貝爾斯登屹立華爾街80年,不可能只靠運氣。
儘管原創CDO,儘管是最大交易者,但一切CDO業務都通過旗下投資基金運轉,即使基金破產,貝爾斯登也不會出現問題。2007年6月14日,貝爾斯登發布公告,稱受抵押貸款市場疲軟影響,旗下兩隻對沖基金受損,不過報告也說明,兩隻基金僅損失總資產的10%和20%,總數不過區區15億美元,這個數字並不大。
很快,貝爾斯登接受了更嚴峻的考驗。
9月20日,貝爾斯登宣布季度贏利下降68%(只是贏利下降,不是虧損);12月20日,貝爾斯登宣布計提19億美元減值準備,增加風險撥備。2007年年底,貝爾斯登自成立以來首次宣布虧損,虧損金額為8?54億美元。
此時,貝爾斯登應該仍然有充足的信心,與170億美元資本金比,8億美元不是一個大數。
很多時候,資本金不能證明一切,即使是青萍之末的微風。
2008年3月10日,穆迪公司調減貝爾斯登債券評級,這再正常不過,貝爾斯登畢竟是CDO始作俑者,而且整個市場都看空次貸債券。
當天,謠言不脛而走,傳聞貝爾斯登遇到流動性危機。
至今也沒有任何權威解釋謠言出處,但後果是相當嚴重的。當日,貝爾斯登歐洲最大的合作夥伴荷蘭合作銀行表示,本周將收回貝爾斯登5億美元貸款,同時終止20億美元貸款額外協定。
貝爾斯登進行了反擊,收盤後對流動性危機闢謠,聲稱這不過是一堆噪音,公司的資本、現金仍然充足。美聯儲也於次日宣布,3月27日起將通過紐約聯儲向債券市場一級交易商提供不超過2000萬美元融資,期限為28天,交易商名單中貝爾斯登赫然在目。
3月11日,瑞士信貸銀行通知自己的交易員,任何同貝爾斯登的交易都要經過信用風險經理批准,而且,沒有例外。
貝爾斯登交易大廳,艾倫·格林伯格,一位佩戴蝴蝶結、身著黑西裝的80歲老人揮動起高爾夫球桿。
艾倫·格林伯格是貝爾斯登前任老闆,20年前的一次危機,他曾在交易大廳揮動高爾夫球桿,以此表示:貝爾斯登,會依舊輝煌。
今天,這位曾經的靈魂人物希望以此激勵員工,貝爾斯登不會束手無策、坐以待斃,輝煌,將繼續。
3月12日,貝爾斯登總裁施瓦茨通過CNBC發表電視講話,“有人猜測貝爾斯登出了一些問題,這些不是事實”。當晚,貝爾斯登致電美聯儲,要求美聯儲兌現承諾,為貝爾斯登提供流動性支持。
3月13日,貝爾斯登股價一瀉千里,客戶開始瘋狂地從貝爾斯登提款,當日公司現金儲備僅剩59億美元,幾乎所有經紀夥伴都終止了與貝爾斯登的交易,包括赫赫有名的高盛集團和德意志銀行。
3月14日清晨,貝爾斯登終於收到J?P?摩根的郵件,是一個新聞草稿:美聯儲將通過J?P?摩根向貝爾斯登提供28天的300億美元借款,這是1929年以來美聯儲第一次向非銀行機構提供救助。
貝爾斯登高管撫掌相慶,終於贏得了4個星期的時間。但是,這不是起死回生的奇蹟,是臨終前的迴光返照,期限:一個晚上。
美聯儲融資被市場理解為貝爾斯登已經出現嚴重問題,流動性危機真的出現了。任何一個金融機構,包括美聯儲也沒有能力應付擠兌。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徵兆證明貝爾斯登將破產,此時,貝爾斯登甚至已經準備好了一季度預盈公告。
3月15日9時30分,貝爾斯登估計已經進入下降通道,48美元、47美元、45美元……高盛成為貝爾斯登的對家,做空貝爾斯登股價……
聯儲和美國官方開始擔心如果不能遏制貝爾斯登股價下滑,道瓊斯指數很有可能在下周下跌2000點以上。當日下午,美聯儲突然宣布J?P?摩根的拆藉資金期限縮短為3天,這一天距離J?P?摩根的承諾僅1天。財政部長保爾森通知貝爾斯登總裁,他希望看到周日前貝爾斯登做成一筆交易:
出售貝爾斯登。
貝爾斯登必須抉擇:要么出售股份,要么破產。
此時,貝爾斯登有兩個潛在的買家,一是摩根大通,一是Flower公司。Flower提出的方案是,注資30億美元,同時融資200億美元挽救市場信心。16日晚,Flower通知貝爾斯登無法獲得融資,收購計畫擱淺。
只有摩根大通才是貝爾斯登的救命稻草。
16日,華爾街日報網站獨家披露了摩根大通的收購方案:每股2美元,總收購價僅為2?4億美元。很多人認為華爾街日報弄錯了,2之後還有一個0。然而,沒有這個“0”。
這不是強迫婚姻,這是強姦!
——一位貝爾斯登董事發言
16日下午,貝爾斯登的董事們終於作出了艱難的選擇,“2美元總比什麼都沒有強”,在破產和低價收購之間,董事們選擇了後者。
晚間,雙方共同聲明,達成收購意向。
貝爾斯登的股東憤怒了,老子就是再不值錢,14日收盤價還是30美元,比摩根大通僅低6?54美元。貝爾斯登確實沒有違規問題,只要市場信心恢復,貝爾斯登的網路、員工團隊乃至固定資產都很值錢。
3月17日,道瓊斯指數開盤大跌,貝爾斯登被收購的訊息令全球股市癱軟。大家都在想,誰會是下一個?
當日,貝爾斯登股價下滑至2?5美元,終於出現了明顯的護盤力量,投資者明白,貝爾斯登股東們顯然不肯吃這個啞巴虧,貝爾斯登就是破產清算恐怕也比2美元多些。
3月18日,市場信心似乎又回來了,貝爾斯登股價回升至8美元。但是,貝爾斯登已經開始解體,從前台、中台到後台,各團隊都有人離開,據說當日貝爾斯登的工作檯空餘了1/3。
今天,已經是人去樓空。
3月19日下午5時30分,摩根大通掌門人戴蒙來到了貝爾斯登辦公樓,在這裡他遭到了數百名貝爾斯登股東圍攻,他們警告戴蒙,2美元是絕不能接受的,貝爾斯登絕不做城下之盟,將選擇破產。
為促成交易,財政部開始對摩根大通施壓,保爾森在一次與戴蒙的電話中提到,希望能看到更高的價格。
3月24日,貝爾斯登與摩根大通終於達成一致,最終收購價為每股10美元,鑒於摩根大通在投資銀行界的實力與聲譽,將不再保留貝爾斯登品牌。
2008年3月24日,貝爾斯登卒,終年8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