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餅

搏餅

每逢中秋節,在閩南的廈門、泉州安海等地流傳著一種被稱作“搏餅”的遊戲,相傳那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如今已然成為一種具有閩南特色的節日文化了。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風俗習慣

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中秋;一樣的中秋月,不一樣的月餅文化。歡迎大家到廈門來體驗這獨特的中秋文化,首屆廈門(鼓浪嶼)中秋博餅文化節即將在美麗的琴島拉開帷幕,但願更多的人了解廈門,了解中秋博餅文化!
月餅在廈門的博餅風俗中,有一個自己的名字,美曰:會餅。這是中秋博餅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傳統的會餅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餅匯聚而成的,一套會餅計有:狀元餅1個,對堂餅2個,三紅餅4個,四進(士)餅8個,二舉(人)餅16個,一秀(才)餅32個。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在會餅中,“三紅”餅的味道最好,這來源於一個有趣的傳說:永樂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試,狀元名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於是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在廈門人的說法中,這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輩,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實學。因此,狀元餅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紅餅總是味道最好。
現在,博餅依然是廈門人最鍾愛的中秋活動,也是最熱鬧的一個民俗節日形式,但“會餅”的形式也在發生著改變,出現了更多新的“會餅”,不再是月餅,而是由實用物品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髮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凍、薯片、可樂什麼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做“會餅”,只要按照會餅規定的數量組合就成。這或許是因為大家就是想在節日中找個樂,而這個樂子變得更實際些吧。

基本玩法

博餅的工具:
會餅一套,骰子一副(6個),大碗一個(有點深度,而且要瓷碗才好,才能讓骰子在碗裡跳起來)
博餅的方法:
每個人每次要把6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裡(再強調一次喔,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來),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
有1個“四點紅”的得一秀餅
有2個“四點紅”的得二舉餅
有4個相同點數的(紅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進餅
有3個“四點紅”的得三紅餅
若骰子點數分別為1至6順序排列著的得對堂餅,再來,就是得狀元餅的情形,狀元有很多等級,所示的狀元等級是從小到大排列,具體為:
若是有4個“四點紅則可取狀元餅,若2個人都出現4個“四點紅”,則比較另外兩個骰子點數的大小,點數大者為勝。
有5個相同點數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個“四點紅”的狀元要大。
若是4個“四點紅”加上2個“一點紅,則稱為“狀元插金花”,僅次於6個骰子點數全部相同者。
特殊情形:
六個“四點紅”,稱“六抔紅”,所有的餅全歸投者所有。
六個“六點黑稱“六抔黑”,要關燈搶餅。
說明:
1、狀元餅只有一個,反正誰大就歸誰。
2、在會餅沒有全部得出歸屬前,遊戲繼續,若某種會餅已經分完,則可採用“追”的方式,這是最刺激的,即後來獲得者向自己前一個獲得者追餅。比如三紅餅已經分完,若還有人博到,則此人按遊戲進行的反方向向離自己最近的一個三紅餅獲得者拿回獎品。
3、六抔紅、六抔黑是否採用,一般依照大家意願,很多時候,為了照顧玩家都能獲得獎品,這兩種情形就忽略了,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人能投出“六抔紅”或是“六抔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