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

大廈七樓至八樓的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主要反映旅外鄉親出國謀生的辛酸史、奮鬥史、創業史和成就史,展示廣大旅外鄉親守望相助、情系桑梓、感恩奉獻的生動事跡。 揭陽市僑聯大廈(僑史館)並不以宏大規模及豪華裝潢譁眾取寵,而是以聚僑心、匯僑智、揮僑力、譜僑篇的精神風貌和力量源泉,世代相傳,植於僑心,惠澤後人。 揭陽市僑聯成立以來,創建僑聯大廈(僑史館)——為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築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一直是全市僑界及僑聯工作者的共同夙願。

一項當之無愧的“僑心工程”
揭陽市區馬牙路北入口西側,有一座結合中外建築藝術的樓宇巍然屹立,那就是揭陽市僑聯大廈(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中國僑聯副主席、著名愛國僑領莊世平老人在96高齡時為之題寫僑聯大廈名,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僑聯主席林軍題寫館名。這棟大廈高8層,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總投資1800多萬元,是一座集辦公會議、僑史展覽、餐飲旅業、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涉外接待基地。大廈七樓至八樓的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主要反映旅外鄉親出國謀生的辛酸史、奮鬥史、創業史和成就史,展示廣大旅外鄉親守望相助、情系桑梓、感恩奉獻的生動事跡。
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以下簡稱僑史館)建築面積為1600平方米,7樓設定“奉獻廳”,分為16個感恩奉獻專題廳,是展示揭陽僑界人物專題館和僑社主題館,展示了揭陽海外鄉賢的創業、奮鬥、成就的業績和風貌,彰顯了他們的愛國愛鄉支持家鄉建設的奉獻精神和高尚品德。8樓設定為“華僑廳”和“僑鄉廳”。華僑廳分為五個部分:即“漂洋過海、根在揭陽”,“創業維艱、貢獻卓著”,“造福社會,澤蔭後人”,“融入主流、落地生根”,“僑社大觀、群雄爭艷”等。僑鄉廳分為五個部分:即“心繫故園、桑梓情深”,“葉落歸根、無怨無悔”,“僑鄉新貌、古邑雄姿”,“服務大局、僑聯風采”,“僑界之光、百世名揚”等。其中,16個奉獻專題廳所展示既有僑鄉俊彥,也有社團精英;既有工商巨擘,也有愛國實業家和慈善家:老一輩的旅泰僑胞辜炳標,旅馬僑胞李志明、劉南輝;新生代的旅新僑胞藍楚漢,旅美僑胞羅文正;不遺餘力、慷慨解囊捐建僑聯大廈(僑史館)的港澳同胞陳偉南許世元、葉樹林、陳偉、王長利等。
步入僑史館,筆者不禁被其格調新穎的裝修、編排嚴謹的布展所震撼,被館中展示的一處處時代氣息強、思路清晰、豐富翔實的內容所吸引。筆者看到,僑史館內容的編排、陳列呈散文式結構,每個單元具有相對獨立性,但形散而神不散,每個部分和單元的主題都服從展覽的總主題——“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在每個分(副)主題的內容取捨上,該館遵循“抓大放小”和“簡單”的原則,重在巨觀描述,突出重要內容或最有影響的東西,不面面俱到,不拘泥於細節描述,不過於複雜,使觀眾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為讓觀眾有臨場逼真的體驗,展覽館還用“真實再現”的手段,有根據地還原、重構展品的使用環境和背景,如實物造景、讓文字記載影像化等,給觀眾“進入歷史事件的感覺”,從而有身臨其境般的震撼和感動。如展廳中央的紅頭船簡制模型,就讓進門的觀眾精神為之一振:作為清代潮人赴南洋進行商貿往來的海上重要交通工具,紅頭船象徵華夏炎黃子孫振興中華、團結拼搏、艱苦創業、不畏艱險、敢為人先、樂於奉獻的時代精神;雕塑《揚帆出海》以揭陽華僑“下南洋”這一走出國門、海外謀生的背景為題材,表現他們以海為路、告別親人、闖蕩他鄉、艱苦創業的堅強毅力和精神風貌。這些牽動愛鄉之情的動人場景,看後無不令人熱血沸騰。
此外,該館還通過多媒體、3D動畫、虛擬現實、影像處理等高科技輔助系統,使展示手段突破傳統的文字圖片加說明的做法,強化展覽信息的傳播和交流,增強展覽的參與性、互動性和趣味性。
揭陽市僑聯大廈(僑史館)並不以宏大規模及豪華裝潢譁眾取寵,而是以聚僑心、匯僑智、揮僑力、譜僑篇的精神風貌和力量源泉,世代相傳,植於僑心,惠澤後人。這個項目是市委、市政府為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創辦的實實在在的一項“僑心工程”,也是揭陽市僑聯領導班子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的成果。
一段艱辛曲折的建廈征程
揭陽是全國著名僑鄉,全市歸僑僑眷180多萬人,旅居海外華僑華人320多萬人,港澳台同胞60多萬人,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長期以來,揭陽僑鄉和海外華僑社會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繫,並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開僑史文化“風氣之先”。
揭陽市僑聯成立以來,創建僑聯大廈(僑史館)——為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築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一直是全市僑界及僑聯工作者的共同夙願。但作為欠發達地區,揭陽百業待舉,故籌款難題成為建廈最大的困擾。市僑聯主席黃慶華上任後,便深入調研,結合實際調整籌建大廈建設方案,因種種原因,籌建大廈工作一波三折,不少人感到失望,可是他卻堅持“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振作精神,排除障礙,尋求破解難題的途徑。
揭陽市委市政府歷任尤以現任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此項工作。德高望重的莊世平先生等僑界人士關愛有加,出謀劃策,鼎力襄助。旅泰僑胞、慈善家辜炳標,澳門同胞、工商俊彥許世元等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為置建僑廈不遺餘力,斥資相助。為了大廈建設,市僑聯領導班子全力以赴,嘔心瀝血,艱苦創業,對建設方案反覆調整最佳化,不斷完善。通過集思廣益,有關職能部門的領導對僑聯大廈建設工程項目的報建等手續給予特事特辦,一路綠燈,終於促使大廈續建工程於2006年2月25日順利開工,並於2011年1月10日隆重舉行揭陽市僑聯大廈(僑史文化展覽館)落成暨“廣東省僑聯僑界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使市僑聯多年不懈的努力“修成正果”。
一個備受矚目的文化平台
廣東省僑聯僑界文化交流基地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以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及簡潔的文字介紹,生動地記錄了揭籍海外企業家感恩奉獻的壯舉,深受揭籍鄉賢矚目。開館以來,許多僑界和社會各界人士蒞館參觀,對僑史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揭陽市僑聯榮譽主席、泰國辜氏影業公司董事長辜炳標:我此次很高興參加僑聯大廈(僑史館)落成典禮,參觀後感觸很深,僑史館內容豐富多彩,比我想像的好得多,是黃慶華主席等真正為僑辦的一件實事、好事。為家鄉尤其是僑界做些慈善公益事業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與職責,我認為僑史館的作用很大,將會激發更多海外鄉親為家鄉做貢獻。
——中國僑聯原副主席、廣東省僑聯原黨組書記、廣東潮人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揭陽市僑聯名譽主席王善榮: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的建設歷程既艱辛又曲折,既獨特又輝煌,凝聚了市僑聯一幫人鍥而不捨、攻堅克難的精神與毅力。僑史館的成功建設,本身就是海外鄉賢、企業家愛國愛鄉、無私奉獻的具體體現。
——國務院僑辦海外司原司長、北京潮人海外聯誼會、聯絡部主任、揭陽市僑聯名譽主席王期猛:揭陽這幾年發展變化如此之大,令旅外鄉賢深受震動。特別是參觀揭陽僑史館之後,心裡的觸動尤其深刻。展覽館所布展的眾多揭籍海外鄉賢、企業家事跡,值得大力宣傳,也值得廣大的海內外揭籍鄉親學習。
——深圳市原僑辦主任、僑聯主席、深圳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永遠名譽會長、揭陽市僑聯名譽主席黃國祥:揭陽僑史館是揭陽海外鄉賢、企業家奮鬥史、創業史、愛國史、愛鄉史的一個縮影,揭陽海外鄉賢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感恩奉獻精神與情系桑梓的崇高品格,是潮汕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揭陽、振興揭陽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發揚光大。
——澳大利亞潮汕青年聯誼會董事局主席、澳大利亞雄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市青螃蟹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梓鋒:揭陽僑聯奮鬥近10年終於建成揭陽僑史館,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個記錄海外鄉賢、企業家愛國愛鄉、感恩奉獻壯舉的好去處,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好事實事,此舉能更加廣泛地聯絡海內外鄉賢、企業家,進一步激發海內外鄉賢、企業家愛國愛鄉的激情,為建設美好揭陽貢獻更多的力量。
揭陽市委副書記杜安義在僑聯大廈(僑史館)落成慶典上說,僑史館為廣大歸僑僑眷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良好陣地。他在參觀僑史館後讚嘆有加,認為僑史館凝聚了市僑聯領導執著追求、鍥而不捨進行僑史理論研究的結晶,為弘揚揭陽特色僑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要求市僑聯要加大僑文化的宣傳力度,讓僑史館發揮更大作用。
揭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謝峻參觀僑史館後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在全市僑聯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僑史館是僑聯“五有”建設中陣地場所建設的典型教材。為貫徹落實市委作出的關於建設文化強市的決定精神,學習了解宣傳揭陽僑文化,擬將不定期組織參觀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列入市委黨校理論培訓班次的一項學習內容。
拳拳赤子心,綿綿桑梓情。揭陽僑史文化展覽館以“僑脈千秋”作為主題,以揭陽華僑產生、發展、演變和家國情懷為主要內容,力求梳理記載揭陽僑史發展軌跡,反映其思想特質,繼承、豐富和發展其社會文化和精神財富,必將在挖掘傳承揭陽特色僑文化,弘揚海外鄉親之高尚情操,彰顯其身居異邦,崇根報本,感恩奉獻,樂善好施的善舉美德,激發其愛國愛鄉熱情,為推進揭陽文化強市建設進程,為構建和諧僑界、和諧社會,為建設富民強市和諧文明新揭陽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