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女性文學形象百年回眸

揚州女性文學形象百年回眸

《揚州女性文學形象百年回眸》內容簡介:唐朝大詩人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之句,在中國簡直家喻戶曉;“自古揚州出美女”一說似乎也有諸多信眾。何謂“揚州美女”?近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筆下的揚州女性到底是怎樣的形象表達?傳達了揚州女性怎樣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風貌?揚州女性形象負載著怎樣的風光與屈辱、美麗與哀愁?《揚州女性文學形象百年回眸》將以幾十位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為闡釋樣本,揭示和評析揚州女性形象變遷的文化歷史動因以及作家創作心理。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王澄霞,1969年生,江蘇張家港市人。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在《魯迅研究月刊》、《文學評論叢刊》等發表性別歧視批評和文化批評方面的論文50多篇。

目錄

緒論 揚州地域文化與揚州女性形象特徵

第一章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揚州女性形象

第一節 色彩紛呈:古代文學中揚州女性形象概覽

第二節 顯揚異能:《兩交婚》中的揚州才女

第三節 蕙質殊途:《美人書》中的揚州奇女

第二章

涵秋廣陵潮》中的晚清揚州女性群體

第一節 “潮”漲不斷:李涵秋生平及創作概述

第二節 黑暗閘門內的溫情與冷漠:《廣陵潮》中老一輩傳統女性形象

第三節 謹守規矩美賢婦:《廣陵潮》中新一代傳統女性形象

第四節 崢嶸綻露敢作為:《廣陵潮》中的開明進步女性

第五節 輕薄桃花逐水流:《廣陵潮》中的“新式文明女子”

第六節 刻露盡相世事洞明:《廣陵潮》亦“世情書”

第三章

朱自清、葉靈鳳、林語堂、潘柳黛等作家筆下的揚州女性形象比較

第一節 閒坐悲君亦自悲:朱自清筆下的揚州女性

第二節 未完的懺悔錄:風月浮華中的迷途羔羊

第三節 虛構與現實:亂世中的街頭流鶯

第四節 十里洋場中的困獸之鬥:潘柳黛筆下的揚州男女

第五節 百般紅紫斗芳菲:郁達夫、林語堂、吳組緗、豐子愷等筆下的揚州女性

第六節 別有滋味在心頭:有關揚州女性的匆匆一瞥

第四章

洪為法《揚州續夢》中揚州女性的生存圖景

第一節 歷代文人揚州夢:“揚州夢”跡尋訪

第二節 物是人非事事休:揚州眾生相刻繪

第三節 弦弦掩抑聲聲思:彈琴老嫗的悲涼晚景

第四節 壓抑和開禁:從王老太到游湖女客

第五節 高懷俗抱又一夢:欲說還休話船娘

第六節 此情只能成追憶:揚州船娘的歷史演變

第五章

易君左閒話揚州》中的揚州女性形象審美

第一節 閒話揚州引起揚州閒話:《閒話揚州》風波始末

第二節 繁華盡逝痼疾存:在吃喝玩樂中消磨時光

第三節 縱慕繁華不易得:對揚州女性的整體審視

第四節 “門坎內外”的奇聞:揚州女傭的生存境遇

第五節 哀憐與醜化雜陳:對揚州妓女的矛盾心態

第六節 亦長亦短說船娘:易君左眼中的揚州船娘

第七節 比照中觸摸真實:現實中的揚州女性舉隅

第六章

在繪畫中安妥靈魂——一代才女潘玉良

第一節 坎坷和機遇:自我奮鬥改變不幸人生

第二節 出淤泥而不染:對個人尊嚴的執著捍衛

第三節 知恩圖報助弱小:個人尊嚴的另樣表現

第四節 疾惡如仇打抱不平:潘玉良的俠骨柔腸

第五節 拳拳愛國之情:以傳播中國藝術為己任

第六節 絕地奮起與自我沉淪:潘玉良事跡的當代意義

第七章

汪曾祺小說中風貌各異的揚州里下河女性

第一節滔滔汩汩家鄉情:汪曾祺筆下的高郵故里

第二節 憂憤難言意難平:揚州知識女性的形象代表

第三節 形色各異的女性展台:揚州里下河婦女眾生相

第四節 污濁何以成聖潔:對大淖婦女群體的再評價

第八章

王安憶筆下走入大都市的揚州女性

第一節 駁雜底色中的簡單追求:老一輩的揚州“高媽”形象

第二節 樸拙外表下的複雜心思:新一代的揚州“小蓮子”形象

第三節 蘇州河上的生命歡歌:垃圾船運工們的充實人生

第四節 深情注視與冷冷一瞥:王安憶的兩種立場

第九章

蘇北平原女性群體的美麗與悲愴

第一節 在權力角逐中異化:“玉米”三姐妹的人生悲劇

第二節 在真誠的自我努力中無聲地毀滅:女知青的痛苦掙扎和絕望呼喊

第三節 愚昧混沌中的可憐與可悲:蘇北平原的生存環境

第四節 從醜陋中盡力發掘光彩:畢飛宇曖昧不明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後記

編輯推薦

《揚州女性文學形象百年回眸》編輯推薦:在歷史上,揚州、泰州地區曾是蜚聲遐邇的東南重鎮,具有襟帶淮泗、控引江南的地理優勢,利盡四海、民生所系的經濟地位,磅礴鬱積、精光勃發的文化積澱。以揚州、泰州為中心的蘇中、江淮地區,也是全國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津。山川形勝,人文氤氳,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其影響力賡續至今而經久不衰。〈br〉《揚泰文庫》是揚州大學“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重點學科的標誌性成果,包括審美文化、揚州學派、經濟管理、社會文化4個系列,80餘種學術專著,總計2000餘萬字。文庫匯集了眾多學者的智慧和學識,體現了將揚、泰地區優秀的古代文化與燦爛的現代文明有機交融,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發揚光大的理念。文庫規模宏大,影響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