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道

完善規則,舉辦全國武術對抗賽,鑄造我們自己的拳王,已是當今武術衝刺國際搏擊體壇首要解決的問題。 (附後)儘管有柔道、摔跤和其它拳種流派參加"推手道"比賽,太極拳還是在比賽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的,太極拳健身療病的原理得到了中外醫學界的公認,為全人類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推手道是武當趙堡第十一代傳人李隨成老師倡導的競技體育運動。
武術是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是民族體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武術中的自由搏擊,中國跤法,太極拳剛柔相濟的發勁,借力制人的跌法,這些科學的、高超技藝是我中華武術的真締。老一輩武術家利用這些技藝戰勝外國拳手的例子舉不勝舉,他們高超的武藝和民族氣節博得了全世界華人的尊敬。但是,隨著老一輩武術家相繼謝世,寶貴的武林文化,程度不同的受了損失,這承上啟下的歷史責任,就義不容辭的落在我們這一代武術人身上。
武術進入奧林匹克指日可待,如何培養武術精英,衝刺國際體壇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現借貴書一角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縱觀國外,哪個拳王不是身經百戰,檢驗中華武術水平唯一手段就是舉辦各省市及全國比賽。完善規則,舉辦全國武術對抗賽,鑄造我們自己的拳王,已是當今武術衝刺國際搏擊體壇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真正的中華武士,必須是內外兼修,全面掌握摔、打、拿武術技法。目前開展的散打比賽體現了部分武術搏擊技術(帶著拳套很多技術動作無法使用),為了充分體現武術搏擊技術。必須同時開展"推手道"比賽。
1982年國家體委作為試點項目,舉辦了全國武術對抗賽(散打、太極推手)。經過幾年全國推手大賽,運動員進行了交流學習,競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們總結的比賽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大賽的舉辦,起到了挖掘、挽救國粹的作用。但是,由於推手比賽規則過高地強調了保護運動員避免受傷,限制了運動員技術的發揮,比賽出現了不是較技而是較力的局面,規則又未能及時得到修改,最終導致了推手比賽的夭折。
儘管推手比賽沒有列入全運會項目,但是各地區、各拳種流派、各民間民眾武術團體,相互交流學習的友誼賽,還是絡繹不絕。
推手運動不但在國內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在國外,日本、韓國,特別是華人居住的東南亞地區,深受武術愛好者的喜愛。
近十幾年來,不僅太極拳手相互推手較技、八卦、形意、通背(通臂)、少林、中國跤手、柔道手也參與了推手較技。各拳種流派的拳師已把推手較技作為武道大法來深入研究,現在把推手運動稱為"太極推手"已不十分確切,武術家們稱推手運動為"推手道"。
在"推手道"比賽中,太極捧捋擠按、采捩肘靠的手法,勾掛挑撩,纏跪蹬彈等腿法,柔道摔跤,各拳種流派摔拿技法均能使用,這就要求運動員技術全面,比賽內容更加豐富,對抗更加激烈,不僅顯示了中華武術技法的博大精神,同時增加了觀賞性,也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需求。
有各級領導的支持,在全體武術同仁努力下"推手道"全國賽勢在必行,"推手道"比賽規則是其重要一環,特擬定幾條規則,供全體武術同仁參考討論,希望提出意見使比賽規則能早日完善成文。(附後)
儘管有柔道、摔跤和其它拳種流派參加"推手道"比賽,太極拳還是在比賽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提起太極拳,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精神矍鑠的老人和天安門廣場萬人表演太極拳宏偉的場面。是的,太極拳健身療病的原理得到了中外醫學界的公認,為全人類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人們忽略了太極拳是以獨特的技擊功夫顯山露世的事實,歷史上每位太極名家都以他絕妙技擊功夫傲立武林獨樹一幟的。
從理論上講,太極拳完全可以戰勝柔道,摔跤和其它拳種流派,但在實戰中太極拳手往往處於劣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太極拳鍛鍊者多為年老體衰弱者,主要以健身療病為目的。
(2)柔道、摔跤參賽者多為職業選手,專業的訓練條件比業餘的太極拳手優越的多。
(3)太極拳教練故弄玄虛,空談理論的多,真才實學者少,什麼"太極拳10年不出門"要練太極拳上乘功夫需要幾十年的磨練等錯誤說法,極大地阻礙了青年參加太極拳鍛鍊的積極性。
堅信,營造專業的訓練環境,廣大青少年積極參加太極拳訓練,拿出科學地、腳踏實地的訓練方法,太極拳定能和柔道、摔跤分庭抗禮,取而勝之。
為青年朋友訂一個學習、收效時間表,如果你是對持鍛鍊而未能收到如期效果,你在反思自己學習方法的同時,建議你是否換一位老師。
(1)研練武當趙堡太極拳,老師言傳身教兩個月,每天堅持鍛鍊30分鐘至1小時,你即能收到強身健體之效果。
(2)老師言傳身教六個月,每天訓練2小時,即能熟練運用太極拳招式制服對手(對手系不懂武術或一知半解者),此階段為初級階段,即可收到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的功能。
(3)每天訓練兩小時,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推手對抗練習一小時,一至二年就可參加省市選拔賽,三至五年就可以達到在本市及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級水平。此段功夫不但要刻苦鍛鍊,還要精心揣悟太極拳技擊原理,經常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練到步似車輪,腰似軸,兩臂滑如游魚粘如鰾,遇對手,平心靜氣,蓄勁待發,搭手即知對方勁道之來龍去脈,借力順勢制服對手,稱之"無招打有招"。此乃太極高手。
太極高手者,廣交武林高手,進行切磋交流,逐漸達到柔至極限,剛至極最,一羽不能加,蚊蠅不能落,沾手即發,出神入化,此乃太極成手,妙手也,懷此技者縱橫天下而無敵手。太極成手,妙手必須具有極高的天賦,又要刻苦鍛鍊,還要遍訪武林高手進行交流學習,這是極個別人物才能達到的"神明階段",程度不同的高級階段,只要堅持鍛鍊,精心揣悟,是人人在三至五年就能達到的水平。
青年朋友們,希望你們參加到太極拳行列中來,繼承這一寶貴的中華民族優秀遺產,振奮民族精神,衝刺國際體壇,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堅信,有廣大青少年新鮮血液的注入,太極高手將層出不窮,定能傲立於世界搏擊體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