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長歐光慈

探長歐光慈

《探長歐光慈》是懸疑、推理偵探劇。全劇通過《紅櫻桃之謎》、《電梯謀殺案》、《新娘之死》等10個獨立成章的偵破案組成。《探長歐光慈》改編自藍瑪的小說,被香港傳媒譽為明星偵探小說家的藍瑪至今已發表作品幾十部,曾在中國第一和第二屆偵探小說大賽中兩次拔得頭籌,其作品素以構思精巧、文筆老到著稱,被評論界讚譽為“洋溢著歐美正統偵探小說的韻味”,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已達數十集。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會不知不覺被編導帶入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而劇中所寫案件都是發生在我們生活的中間,觀眾可以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推理判斷能力與劇中人來一番智力的大比拼,猶如進行一次驚險刺激而又妙趣橫生的智力旅行。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劇名:《探長歐光慈》

李成儒飾的歐光慈李成儒飾的歐光慈

出品:大業影視傳播公司

片長:20集

導演:劉惠寧

《探長歐光慈》改編自藍瑪的小說,被香港傳媒譽為明星偵探小說家的藍瑪至今已發表作品幾十部,曾在中國第一和第二屆偵探小說大賽中兩次拔得頭籌,其作品素以構思精巧、文筆老到著稱,被評論界讚譽為“洋溢著歐美正統偵探小說的韻味”,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已達數十集。著名導演劉惠寧和有“警察專業戶”之稱的李成儒搭檔該劇班底。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歐光慈 李成儒 ----
-- 陳小藝 ----
-- 金巧巧 ----
-- 胡亞捷 ----
-- 何冰 ----

獨具匠心

導演劉惠寧接到《探長歐光慈》的劇本後,他被劇本那縝密的邏輯推理和獨具匠心的情節安排所深深吸引。相對於擁有大偵探波洛和福爾摩斯的歐美影視界來說,懸疑、推理偵探劇在中國似乎一向不受重視,其中膾炙人口的佳作就更是少之又少。也許正是這種狀況激發了劉惠寧的創作欲望,使他決心向自己以前的輝煌發起挑戰,創造中國公安題材電視劇的新類型。自從在電視劇《重案六組》中扮演了刑警隊長大曾,李成儒似乎就與公安題材結下了不解之緣。僅僅在2002年,他就相繼主演了兩部警察戲《刑警的故事》與20集的《探長歐光慈》。雖然都是警察,但探長歐光慈與《重案六組》中的大曾卻截然不同。曾風風火火、雷厲風行,探長歐光慈卻是含而不露、不溫不火突顯崢嶸。

原著作者

藍瑪,原名馬銘,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北京偵探推理文藝協會副會長。1951年生於北京,曾下鄉雲南兵團支邊多年,1992年返京。1987年開始文學創作,已出版中長篇偵探小說數十部,兒童文學作品12部,8部作品被拍成影視劇。曾獲“中國偵探小說大獎賽”二等獎、公安部“金盾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提名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獎項,榮獲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金作家”稱號。2010年,《中國原創冒險文學書系》為其打造“藍瑪神秘小說系列”——《落日峽谷》《食血蝙蝠》,藍瑪本人也被稱作“中國神秘小說第一人”。

劇情簡介

與國內目前常見的公安題材影視劇不同的是,《探長歐光慈》是眼下非常少見的懸疑、推理偵探劇。全劇通過《紅櫻桃之謎》、《電梯謀殺案》、《新娘之死》等10個獨立成章的偵破案組成,通過起伏跌宕、疑雲重重的情節設定,表現了探長歐光慈和他的夥伴利用獨到而嚴謹的邏輯分析,從細節入手,抽絲剝繭揭開謎團的過程,塑造了睿智而又細心的全新公安人員形象。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會不知不覺被編導帶入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而劇中所寫案件都是發生在我們生活的中間,觀眾可以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推理判斷能力與劇中人來一番智力的大比拼,猶如進行一次驚險刺激而又妙趣橫生的智力旅行。

人物簡介

本片根據偵探小說家藍瑪暢銷小說改編,由著名新銳導演劉惠寧操刀,“警察專業戶”李成儒擔綱主演。全劇一改往日公安刑警片慣有的風格及手法,大膽採用福爾摩斯探案中神乎其神的推理元素,環環相扣,玄妙絕倫。劇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疑雲重重,成功地營造了日本偵探劇式恐怖玄疑的緊張氣氛,令人驚駭莫名,嘆為觀止! 夜幕下的都市,霓虹閃爍,殺機重重。一樁樁離奇大案接二連三地爆發,因案情怪誕,令人菲夷所思,偵探工作頻頻陷入僵局,進而引出刑偵界最富盛名的“東方名探”歐光慈,歐光慈冷靜、睿智、經驗老到而又特立獨行,偵破手法異想天開,離奇古怪。為探明真相,將案犯繩之以法,歐光慈不惜以身涉險,帶領同伴深入犯罪現場、尋蛛絲、探馬跡、抽絲剝繭,攪盡腦汁,與兇殘狡詐的犯罪展開了激烈的鬥智鬥勇。

影片期望

《探長歐光慈》《探長歐光慈》

對於自己的這部最新作品,李成儒和劉惠寧都充滿了信心。在國內的公安題材影視劇中,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紀實劇和以反腐、反毒為主題的公安戲很多,但這兩種類型的公安戲要么強調了案件的真實性而忽視了人物的塑造,要么突出了人物而情節設定有疏漏,而且破案過程本身缺乏絲絲入扣的懸疑氣氛和新鮮感。而《探長歐光慈》則比較好地平衡了這二者的關係,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會不知不覺地被編導帶入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猶如進行一次驚險刺激而又妙趣橫生的智力旅行,相信會贏得觀眾的喜愛。

主演介紹

探長歐光慈探長歐光慈

出生於1954年的李成儒可謂是大器晚成,1997年才正式以演員的身份進入演藝圈。參演過《過把癮》、《大腕》、《東邊日出西邊雨》、《重案六組》等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

1954年生人,畢業於北京景山學校

1970年分配到北京景山服裝廠——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1976年北京市東城區工人俱樂部參加話劇演出,同年借與中央實驗話劇院演話劇。

1980年參加北京電影學院業餘表演進修班。

1981年中央電視台文藝組籌拍《西遊記》(電視劇製作中心前身),任劇務。

1985年下海經商90年創建了當時名震京城的“特別特”服裝店首家(開架自

選服店),從鼎盛到衰亡。

1991年與幾位好友建立合資企業直到1996年,其間演出了《過把癮》,

《編輯部的故事》等幾部電視劇。

1997年1月1日遞交辭呈,正式開始演戲,全職殺入演藝圈。

李成儒的父親早亡,母親獨自拉扯11個孩子。沒有固定工作,就沒法挑活兒。扛枕木、當大師傅、當保姆養育幼小的孩子們。 貧困中失去兩個兒子,成儒是老九,成了有倖存活的九分之一。

成儒對於童年的回憶,沒有童話與糖果的味道,只有對飢餓的體會和對野菜的辨別力。每當柳絮飄飛的時候,在別人看來是春意盎然,在他看來則是柳芽不能吃了。他的菜譜是應季野菜、槐花兒、柳芽兒、白菜幫、豆腐渣、豆餅。飢餓使目光所到之處都有了食用價值,能進嘴的就是好東西。窮孩子不懂得珍惜花草,在他看來中看不中吃的老柳葉沒有任何美麗可言。

貧窮中的快樂全是從藝術中得到的。兄弟們都學京劇,家裡就是個小科班。每逢周末,回來的哥哥們就教他學戲。6歲上學的就是《李逵下山》,一家人有拉有唱,有教有學,貧窮被歡樂沖淡了,演員的夢就紮根在了心裡,自此十幾年不改。

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還受著衝擊。他12歲報考戲校時被拒之門外,理由是出身不好。京劇還是照常學,家庭式科班一直持續。由此他深得好處,“不懂京劇的演員是一條胳膊的演員”。他覺得京劇是純藝術的寶藏,從中有取之不盡的絕活兒。京劇讓他身上有了中國人的氣度魅力,懂得了傳統的珍貴。有京劇相伴的歲月堅定了他對夢想不變的執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