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環境工程學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全書包括十三章,系統地論述了礦井通風、瓦斯、有害氣體、氣候調節以及水、火、爆炸、噪
音、輻射及照明以及環境的計算機監測等內容。書後附錄介紹了計算機在通風技術上的具體套用並
附有源程式。
本書可供礦業高等院校通風安全、採煤及其他有關專業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參考,也可供從事
煤炭工業科研、設計及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目錄
譯者的話
前言
1 緒論
2 礦井通風工程
2.1 礦井通風
2.1.1 礦內大氣的基本流態
2.1.2 礦井通風的基本原理
2.2 礦井風流流動的動力
2.2.1 自然通風
2.2.2 機械通風
2.2.3 流動的基本規律――層流和紊流
2.2.4 Atkinson方程
2.3 巷道通風阻力及礦井風流分布
2.3.1 串聯風路
2.3.2 並聯風路
2.3.3 混聯風路
2.3.4 通風網路分析
2.3.5 模擬計算機
2.4 礦用扇風機及其運轉
2.4.1 風機壓、功率和效率――風機待性曲線
2.4.2 風機定律
2.4.3 特性係數
2.4.4 離心式風機或徑流風機
2.4.5 軸流式風機
2.4.6 風機的比較
2.4.7 風機和通風系統
2.4.8 風機的串聯
2.4.9 風機的並聯
2.4.10 風機的部分並聯
2.4.11 風機的部分串聯
2.4.12 自然通風與風機串聯
2.4.13 輔助扇風機
2.4.14 反風
2.4.15 風量調節
2.5 輔助通風的計算
2.5.1 漏風風筒中的風流分析
2.5.2 長距離掘進輔助通風系統的設計原則
2.5.3 影響輔助通風的參數
2.6 風巷的經濟尺寸
2.7 通風測量
2.7.1 儀器
2.7.2 風壓測量
2.7.3 風量測量
2.8 參考文獻
3 礦井有窯氣體及其防治
3.1 礦內大氣
3.2 危害
3.2.1 毒氣危害
3.2.2 爆炸危害
3.3 礦井有害氣體的產生與防治
3.4 礦井有害氣體的檢測與監測
3.4.1 供實驗室分析用的礦內大氣的取樣
3.4.2 檢測和監測儀器
3.5 爆破產生的有害氣體及其防治
3.5.1 爆破產生的有害氣體
3.5.2 爆破有害氣體的防治
3.6 柴油機產生的有害氣體及其防治
3.6.1 柴油機廢氣的排放
3.6.2 排氣的控制
3.6.3 柴油設備的維護
3.6.4 井下柴油設備使用的規定
3.7 參考文獻
4 井工煤礦的瓦斯及其防治
4.1 煤層中瓦斯的賦存
4.2 煤中瓦斯湧出
4.3 煤層的瓦斯含量
4.3.1 直接法
4.3.2 間接法
4.4 瓦斯壓力的測量
4.5 礦井巷道內的瓦斯湧出
4.5.1 掘進巷道瓦斯湧出量的估算
4.5.2 長壁工作面和房柱盤區瓦斯湧出量的估算
4.6 礦井瓦斯的湧出的防治
4.6.1 煤層預抽瓦斯
4.6.2 采後抽放
4.6.3 瓦斯抽放鑽孔的打法
4.6.4 地面瓦斯抽放站的規劃
4.6.5 高瓦斯礦的礦井設計
4.6.6 巷道中瓦斯層的處理
4.7 參考文獻
5 礦塵及其防治
5.1 礦塵對生理的影響
5.1.1 影響健康程度的因素
5.1.2 臨界值
5.2 氣載礦塵的採樣、測定和分析
5.2.1 MRE―113A型重力礦塵採樣器
5.2.2 TBF―50型重力礦塵採樣器
5.2.3 CPM―3型重力礦塵採樣器
5.2.4 光散射礦塵測定儀
5.2.5 β射線礦塵測定裝置
5.2.6 小型礦塵採樣器
5.2.7 監控性礦塵測量
5.3 礦塵源
5.4 礦塵的防治
5.4.1 單一作業的防塵措施
5.4.2 醫學觀察
5.5 參考文獻
6 礦井輻射及其防治
6.1 輻射的危害
6.2 輻射劑量
6.2.1 工作級的測量
6.3 氡氣的湧出及來源
6.3.1 通風區域內氡的濃度及其工作級
6.4 輻射的防治
6.4.1 勞動力管理
6.5 參考文獻
7 礦井氣候及其調節
7.1 礦內大氣對生理的影響
7.1.1 散熱機理
7.2 大氣冷卻能力的測量
7.3 影響礦內氣候的因素
7.3.1 礦內熱源
7.3.2 水分的來源
7.3.3 礦井巷道中的熱傳導
7.4 礦內氣候的調節
7.5 帶有再循環的局部重疊式通風系統
7.6 參考文獻
8 礦內爆炸及其防治
8.1 瓦斯和煤塵
8.2 瓦斯爆炸
8.2.1 瓦斯引燃的原因
8.2.2 瓦斯爆炸的預防
8.3 煤塵爆炸
8.3.1 影響煤塵爆炸的因素
8.3.2 防止煤塵爆炸的方法
8.4 硫鐵礦塵的爆炸
8.5 參考文獻
9 礦井火災及其防治
9.1 明火災
9.1.1 可燃物
9.1.2 火災的潛在熱源
9.1.3 火災檢測
9.1.4 滅火劑
9.1.5 滅火設備
9.1.6 滅火
9.2 煤的自燃
9.2.1 煤炭自燃傾向性的測定
9.2.2 影響煤炭自燃的因素
9.2.3 煤自燃的預防
9.2.4 自燃的監測
9.2.5 自燃的防治
9.3 井工礦硫鐵礦石的氧化與自燃
9.4 井下火區的封閉
9.4.1 火區所需的最小風量
9.4.2 隔爆牆的設計與構築
9.4.3 防火牆內外的壓力平衡
9.4.4 遠距離封閉系統
9.5 滅火的組織機構
9.5.1 培訓
9.5.2 發現火災後的處理方法
9.5.3 滅火設施
9.5.4 通訊
9.5.5 礦圖
9.5.6 滅火作業的實施
9.6 礦井已封閉區的啟封
9.6.1 火區的啟封方法
9.7 參考文獻
10 通風設計與環境的計算機監測
10.1 通風設計
10.1.1 礦井通風的需風量
10.1.2 風機的壓力
10.1.3 礦井配風
10.2 環境的計算機監測
10.2.1 遠程監測系統的技術要求
10.2.2 遠程監測系統的元件
10.2.3 礦井環境監測系統的感測元件
10.2.4 數據傳輸系統
10.2.5 信息顯示與記錄
10.3 參考文獻
11 礦井水及其防治
11.1 水的循環
11.1.1 地下水
11.1.2 土壤和岩石中水的賦存
11.1.3 水質
11.1.4 地下水源
11.2 地下水的運動
11.2.1 滲透率測定
11.2.2 礦井湧水量的預測
11.2.3 地下水測控儀
11.2.4 地下水流動分析
11.2.5 示蹤劑的套用
11.3 礦井水的影響
11.4 礦井水的防治
11.4.1 露天礦水的防治
11.4.2 井工礦水的防治
11.4.3 泵與排水
11.5 參考文獻
12 礦井噪音及其防治
12.1 振動的持性
12.1.1 聲壓
12.1.2 聲的密度與功率
12.1.3 噪音的直向傳播特性
12.1.4 聲壓級的疊加
12.1.5 音源距離的影響
12.1.6 音頻譜
12.1.7 聲音的吸收
12.1.8 臨界距離
12.2 聲音的測量
12.2.1 開域聲音的測量
12.2.2 封閉環境中消散噪音的測量
12.2.3 大空間內的測量
12.3 噪音的影響
12.3.1 人耳
12.3.2 允許聲級
12.4 噪音的防治
12.5 噪音源及其控制
12.6 參考文獻
13 礦井照明
13.1 光的特性
13.1.1 明亮度和眩光
13.2 井下光源
13.2.1 普通照明燈
13.2.2 個體燈具
13.3 井工礦的照明方法
13.3.1 固定式照明系統
13.3.2 移動式照明系統
13.4 露天礦照明
13.5 礦井照明標準
13.6 礦井測光法
13.6.1 照度測量
13.6.2 亮度測量
13.6.3 反射率測量
13.7 礦井照明系統的設計
13.7.1 照度的計算
13.7.2 亮度的計算
13.8 參考文獻
附錄I 解算礦井通風網路的BASIC語言程式
注釋
術語
輸入
輸出

例1數據輸入
數據輸出
例2 數據輸入
數據輸出
例8數據輸入
數據輸出
源程式
附錄Ⅱ 輔助通風計算的BASIC語言程式
程式1

例1數據輸入
數據輸出
例2數據輸入
數據輸出
例3數據輸入
數據輸出
源程式
程式2

例1數據輸入
數據輸出
例2數據輸入
數據輸出
源程式
附錄Ⅲ 空氣―水蒸汽混合體的濕度特性
定義
濕度方程
濕度圖
計算
參考文獻
附錄Ⅳ 礦內大氣與火災氣體的爆炸性
Ellicott擴展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