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人畫派

拿撒勒人畫派

拿撒勒人畫派,1809年出現的德國青年畫家組織。又稱路加兄弟會或聖路加兄弟會。由於該組織畫家的言行和活動與巴勒斯坦拿撒勒地區的耶穌頗為相似,故被義大利人戲稱為拿撒勒人。他們極力反對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主張恢復純粹的基督教精神,認為一切藝術都應為道德或宗教目的服務。該組織在J.F.奧韋爾貝克的領導下,創作活動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下半葉,是歐洲繪畫中第一次有效的反學院派運動。

簡介

19世紀初德國青年畫家組織。1809年由維也納美術學院學生J.F.奧韋爾貝克﹑F.普福爾和L.沃格爾發起成立於維也納,取名聖路加兄弟會。他們不甘受囿於當時的德國學院派藝術,主張向古代大師學習。1810年,聖路加兄弟會遷居羅馬,以廢棄的聖伊西多羅修道院作為實現他們宗教理想和藝術追求的活動場所,更名聖伊西多羅兄弟會。1811年後P.von科內利烏斯﹑沙多兄弟﹑P.法伊特等人加入組織,形成一個極有影響力的畫家社團。

特點

拿撒勒人畫派作品拿撒勒人畫派作品
拿撒勒人畫派以恢復純粹的基督教精神為己任,認為一個太平盛世的德意志理想國在中世紀出現過,提出回到中世紀和天主教教義中去的口號。他們身著德國古代服裝,蓄基督式的長髮。由於他們的言行頗類傳說中活動在巴勒斯坦拿撒勒地區的耶穌,遂被義大利人戲稱為拿撒勒人。這些藝術家也以此稱謂為榮。在藝術上拿撒勒畫派厚古薄今,把16世紀以前的德國﹑荷蘭和義大利宗教畫奉為圭臬,聲稱他們是在復興A.丟勒﹑佩魯吉諾和拉斐爾以前的基督教藝術精神。他們的藝術觀和宗教信仰主要體現在巴托爾迪別墅濕壁畫(1816~1817,柏林國家博物館)中,壁畫取材於《聖經?舊約》,由科內利烏斯﹑奧韋爾貝克﹑法伊特﹑沙多等人合作完成。1819年他們承接了馬西莫別墅壁畫任務,初由科內利烏斯﹑奧韋爾貝克﹑W.沙多3人經手,壁畫內容取自但丁等人的文學作品。後因科內利烏斯﹑沙多等人中途退出,餘下的工作由年輕的畫家接續,致使馬西莫別墅壁畫失去了風格上的統一。爾後,拿撒勒人畫派在奧韋爾貝克的領導下繼續從事藝術創作,活動一直延續到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拉斐爾前派以及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J.-A.-D.安格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該派畫家的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