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洛

源自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 拉赫洛(R'hllor),又名光之王、聖焰之心、影子與烈火的神,是來厄索斯的神明,在維斯特洛知名度不高。七大王國人常稱其為“紅神”。又作Rhllor,它的標誌是烈焰紅心。拉赫洛教徒們最著名的一句禱詞是“長夜黑暗,處處險惡”。每個晚上,紅袍僧們會在神廟裡燃起火焰,吟唱禱詞,祈求拉赫洛賜予他們黎明。拉赫洛信仰允許比武審判的存在。在龍石島上,梅麗珊卓勸說史坦尼斯·拜拉席恩皈依拉赫洛信仰,幫助他拔出一把火焰之劍,稱之為光明使者。

概述

源自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

拉赫洛(R'hllor),又名光之王、聖焰之心、影子與烈火的神,是來厄索斯的神明,在維斯特洛知名度不高。七大王國人常稱其為“紅神”。又作Rhllor,它的標誌是烈焰紅心。在前傳中,拉赫洛的化身鄧肯爵士陷入臨冬城Old Nan的懷抱中不能自拔,最終因為沒有完成保護伊戈的使命含恨而死。

歷史

對光之王的崇拜在東大陸厄索斯儼然已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傳統,而在維斯特洛 卻沒有那么受歡迎。紅袍僧索羅斯正是被派往君臨傳播教義的。當時的國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正痴迷於火焰,但索羅斯卻沒能向伊里斯 展示出任何令人印象深刻的火焰魔法。

與其他形式的魔法相同,拉赫洛的魔力似乎也在龍滅絕後逐漸消失了。在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孵化出了三頭龍後,拉赫洛的力量也隨之再度增強。以索羅斯為例,他在密爾的神廟裡擔任僧侶時,沒有感受到任何的超能力。但自從龍再度降臨,他成功的復活了貝里·唐德利恩多次。另外,梅麗珊卓感覺到她在長城時的力量更強。

信仰

這個宗教的教義基於一種二元的,類似摩尼教的世界觀。真主拉赫洛,稱作光之王,也是熱量和生命之神;他的死敵,寒神,則是黑暗、冰冷與死亡之神。他們之間永無止息的鬥爭決定了人類的命運。根據陰影之地亞夏的古書中記載的上古,有一天救世主亞梭爾·亞亥將會重生,揮舞一把叫作光明使者的火焰劍,亦稱英雄之紅劍,並從岩石中喚醒魔龍,來終結這場永世的紛爭。

神職人員

"紅袍僧"是拉赫洛信徒中的類似於牧師的角色。之所以被如此稱呼,是因為他們常常衣著寬鬆的猩紅色長袍。在東大陸經常能夠看到紅袍僧的身影,因為那裡拉赫洛的信仰更具影響力。有時候那裡的兒童會被交給神廟撫養,他們長大後就成為了僧侶。神廟也會購買奴隸兒童並撫養他們為僧侶,廟妓(就是神廟中的妓女),或者武士。這些奴隸小孩被稱作拉赫洛的奴僕。保護神廟的武士們被稱作炎之手。書中確定出現過神廟的地點有潘托斯、瓦蘭提斯,在舊鎮也有小型神廟,是為遠途而來的水手們開放的。

拉赫洛的僧侶

Benerro, 瓦蘭提斯的拉赫洛高等牧師。

密爾的索羅斯

Moqorro

亞夏的梅麗珊卓

宗教儀式

每個晚上,紅袍僧們會在神廟裡燃起火焰,吟唱禱詞,祈求拉赫洛賜予他們黎明。追隨者們常常緊盯火焰,希求能夠一睹未來的幻影。人們相信,拉赫洛在一定的時機會顯靈,向人們展示未來的景象,更可能賜予人們一些特殊能力,比如復活死人的能力。有些儀式可能還包括獻祭性質的自焚。

拉赫洛信仰允許比武審判的存在。祈禱者在比武前會祈求拉赫洛給正義的一方以力量。拉赫洛教徒們最著名的一句禱詞是“長夜黑暗,處處險惡”。

近期事件

由於紅袍僧的傳教以及最近的種種神秘力量,維斯特洛近期形成了兩支崇拜拉赫洛的人群。首當其衝的是密爾的索羅斯和貝里·唐德利恩所領導的無旗兄弟會。這群“不法之徒”基本上都已經信仰拉赫洛。在龍石島上,梅麗珊卓勸說史坦尼斯·拜拉席恩皈依拉赫洛信仰,幫助他拔出一把火焰之劍,稱之為光明使者。通過她的種種作為,許多貴族也加入了膜拜光之王的行列,這些人被稱作後黨。

不過隨著史坦尼斯在黑水河的潰敗以及貝里的真正死去,索羅斯和梅里珊卓的影響力似乎有所衰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