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論稿

內容介紹

《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論稿》內容簡介:提起拉卜楞寺,我情有獨鍾,我的藏語名字“瑣南嘉措”還是在拉卜楞寺起的。那是1938年,我從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後隻身來到位處西北邊疆的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青海湟川中學任教,同時開始學習藏文。1940年秋,我赴拉卜楞進一步專門學習藏文。1941年冬季入拉卜楞寺聞思學院,依照寺院的傳統修習方法鑽研佛學理論。當時在寺院眾多僧人中懂得漢文的人少之又少,1945年我被寺主第五世嘉木樣活佛延聘為他的漢文老師,不久五世嘉木樣活佛向南京教育部推薦,我又被任命為國立拉卜楞青年喇嘛職業學校教導主任,深受校長嘉木樣活佛的器重。不幸的是,1947年,嘉木樣活佛過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長遠規劃半途夭折,學校也在寺院保守勢力的干擾下被迫停辦。儘管如此。當時培養的一批新人才卻成為新中國成立後那裡文化教育界的骨幹力量。1948年,我考取了“然監巴”學位。之後不久,我便回到故里北京。新中國成立後,我先後在中央民委、民族出版社等單位從事翻譯工作。1958年至1979年在農場勞動。恢復工作之後到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工作,此時自己精力旺盛的年紀已成過去,雖然也盡其所能作了一些研究工作,略有所得。不過“強弩之末不足以穿魯縞”,何況自己本非強駑?距大家對我的期望相去甚遠。慚愧之餘,喜見近年藏學發展迅速、英才輩出,又十分欣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