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

折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出處】《晉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州郡派督郵巡視至縣,縣吏勸陶束帶迎見,他感嘆地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於是棄官回鄉。從此以後,“不為五斗米折腰”成為有骨氣的代稱。唐代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運用了這個典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詞目】折腰

11

【拼音】zhéyāo
【解釋】
1、彎腰行禮,通常是指失去自尊。
2、屈身事奉:摧眉折腰事權貴。
【出處】《晉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州郡派督郵巡視至縣,縣吏勸陶束帶迎見,他感嘆地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示例】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後來引申為傾倒、崇拜,如毛澤東《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詞語典故

11
“折腰”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於《晉書.陶潛傳》。陶淵明生活於東晉時代,年輕時生活清貧,可為人樂觀,又善於詩文。曾出任江州祭酒,由於他性情直爽,不滿意官場醜惡,最後辭職歸家。40歲時,他被薦舉為彭澤縣令,到任後秉公辦事,從不肯屈從於權勢。有一次,郡府派了一個督郵前來彭澤檢查公務。陶淵明既不親自迎接,也不張羅宴席。下級官吏告訴他說:“督郵是上司,你應該恭恭敬敬地迎接才對。”陶淵明聽後,感慨地說:“我不能為五米的薪俸,而向這種鄉里小兒折腰。”於是棄官回鄉。從此以後,“不為五斗米折腰”成為有骨氣的代稱。唐代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運用了這個典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