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情緒

抑鬱情緒

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幾乎每個人都在超負荷運轉,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感成分。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鬱情緒。幾乎我們所有人都在某個時候覺得情緒低落,常常是因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持續性的抑鬱--受影響的這段時期稱之為重度抑鬱--則是另外一回事。在全世界,受某種形式的抑鬱影響的人數占全部婦女的25%,全部男性的10%,以及全部青少年的5%。在美國,這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年大約有一億七百六十萬人因此而苦惱。

基本信息

定義

抑鬱情緒抑鬱情緒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在說“鬱悶”、“煩躁”、“別理我、煩著呢”等語言,成為與“爽”、“酷”等流行語齊名的口頭禪。實際上這些詞都是抑鬱情緒的代名詞。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不同,正常人的抑鬱情緒是基於一定的客觀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鬱症則是病理情緒抑鬱,通常無緣無故地產生,缺乏客觀精神應激的條件,或者雖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題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釋病理性抑鬱徵象。

一般人情緒變化有一定時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們通過自我調適,充分發揮自我心理防衛功能,能恢復心理平穩。而抑鬱症患者的抑鬱症狀常持續存在,甚至不經治療難以自行緩解,症狀還會逐漸惡化。精神醫學規定一般抑鬱不應超過兩周,如果超過一個月,甚至持續數月或半年以上,則可以肯定是病理性抑鬱症狀。

正常人的抑鬱情緒程度一般較輕,程度嚴重達到病態時稱為反應性抑鬱症。抑鬱症患者程度嚴重,並且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無法適應社會,影響其社會功能的發揮,甚至產生嚴重的消極、自殺言行。

正常人的抑鬱情緒當生活事件解決時會自然緩解,而抑鬱症可以反覆發作,每次發作的基本症狀大致相似。典型抑鬱症有生物節律性變化的特徵,表現為晨重夜輕的變化規律。許多病人常說,每天清晨時心境特別惡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時常有自殺的念頭。至下午3~4時以後,患者的心境逐漸好轉,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沒有毛病了,次晨又再次陷入病態的難熬時光。

抑鬱症患者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類似的情感障礙發作史。有持續性頑固性失眠,多種心理行為同時受到阻滯抑制,生理功能低下,本能活動能力下降,體重、食慾和性慾下降,全身多處出現難以定位和定性的功能性不適,檢查又無異常,這些均是抑鬱症的常見徵象。

預防

培養良好的人格

一個人應付精神刺激的方式與他的人格特點密切相關,表現為對問題的評價是否符合實際;對問題的解決是否恰當;有了憂鬱情緒是尋求社會支持還是酗酒或是濫用藥物。有的人要么把精神刺激過分誇大,產生過度憂鬱反應;要么在精神刺激後逃避現實,酗酒或濫用藥物,自欺欺人,自我傷害,使現實困難和憂鬱情緒長期存在。如果一個人有良好人格,面對精神刺激會積極尋求外界幫助,增強自信心,提高處理繁雜問題的實際技能,避免外界刺激對自己造成嚴重的心身損害。

交好朋友

要多交朋友,把自己置於集體中,從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尋求溫暖和友誼。不要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想些不順心的事。要為會把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朋友、老師、家裡人訴說,發發牢騷,把苦水倒出去,從宣洩中得到解脫。尤其是一些高管和白領,承受的壓力比較大,而自己的苦惱又不願意給部下和家人說,領導應該給他們創造一個交流和發泄的環境和條件。

有好心情

人生不順心的事十之八九,失意幾乎不可避免,憂鬱情緒隨時都會發生,萬事如意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和祝福,要常保持一份好的心情,遇到不愉快的事,多從好的、積極的方面著想,保持豁達的情懷。學會直率、坦誠,不要過分自責、自悲、自憐。“只有健康才是別人奪不走的財富。”不要與人攀比,不要有過高的奢望,合理調節自己的抱負水準,常常保持樂觀的情緒。

有好奇心,培養興趣

廣泛的興趣是抑鬱症的“救生圈”,當一個人的人生只有一種選擇的時候,他的快樂也只能是單向選擇,這種快樂也是不穩定的,應該藉助多種方式調節釋放自己。包括老年人要保持一份好奇心,經常參加一些文體活動。研究顯示,游泳、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可以刺激腦內啡的分泌,產生令人愉悅的物質,而使人感到快樂。同時在參加這些活動過程中不僅是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人與人的交流。

閱讀優秀文學作品

尤其是一些童話。當人們閱讀童話時,往往被作品中的童心和美好的理想所感染,喚醒沉睡的童年記憶。同時,作品中描寫的富有人性的花鳥魚蟲,能引起人們強烈的美感,超越自己的處境進入另一個世界中去,心理上的壓力解脫了,心情舒暢了。

6、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抑鬱症會讓病人的情感、興趣、睡眠、食慾明顯紊亂,心理功能整體受損,嚴重干擾學習和生活。早期發生的抑鬱症通常會反覆發作,並遷延到成年期,還容易導致其他嚴重疾病。因此,早期診斷、規範治療青少年抑鬱症,對於避免學業和社會功能的損害,促進心理行為功能的正常發展是十分關鍵的。

克服

把握自己的性格

通過性格測試,準確把握自己的性格、真實的“本我”,發現自己的優勢和潛能,從事順應自己本性、適合自己性格的職業。

平常心對待

要認識到許多人在一生中都會有抑鬱情緒的時候,就像人們都會得感冒一樣,有的人一段時間後就自然康復,即使你發展為抑鬱症,也只是像感冒加重了一樣。

心理治療

通過有效的心理治療,心理療法的作用機制是改變抑鬱患者對周圍世界的看法,以及患者對周遭世界作出反應的方式。常見的有支持性心理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人際關係療法等。

正常的活動

堅持正常的活動,包括堅持工作、維持正常規律化的生活。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制定計畫表,將大事分割成小塊,一次只做一件事。

做感興趣的事廣交良友

有計畫地做些能夠獲得快樂和自信的活動,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掃房間、騎賽車、寫信、聽音樂、逛街等,並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進行體育鍛鍊。多交些可以傾訴衷腸的風趣幽默的知心朋友,養成和朋友經常保持接觸的習慣,尋找一個陪伴者傾聽、引導、思考和鼓勵,循序漸進地克服原來的消極情緒和思維模式,減輕抑鬱情緒。

自助心理訓練

通過自助心理訓練的方式養成積極的思維方式,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加強抗挫力,國內常用的網路自助心理訓練有思克憂心理訓練系統等。進行心理訓練,首先去覺察不良的情緒和負性想法,並建立相應的覺察能力與習慣;其次養成在覺察中審視想法的不合理性、以及相關思維方式的偏向和慣性,並學會逐步的調整它們;最後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抑鬱等負性情緒易感的情境下,建立起及時覺察、調整的能力和習慣,逐步遠離抑鬱和其它負性情緒的困擾。

症狀

1、消極悲觀。患者的內心十分的痛苦,悲觀,絕望。感覺生活沒意思,是一種負擔,沒有什麼好留戀的,這種患者就產生輕生的念頭和行為。

2、對事物失去興趣。對生活失去熱情,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這是抑鬱症的常見症狀。患者常常閉門獨居,不喜歡出行。抑鬱症患者常常會向醫生述說:生活沒意思,什麼事情都高興不了。

3、不同程度的抑鬱心境。輕度的患者會感到憂傷,悲觀,絕望;嚴重的患者會感覺生活已經麻木,沒有樂趣,整天悶悶不樂。

4、自我評價低。這也是抑鬱症的一個症狀之一。患者對生活產生消極的情緒。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一無是處,感覺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希望。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無價值感、無助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疑病觀念。長期處於這種思想中,患者就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

病因

迄今為止,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明確,也無明顯的體徵和實驗室指標異常,概括的說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正因為抑鬱症當前病因不明,有關假說很多,比較常見公認的病因假設包括:

(1)遺傳因素: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患病者血緣關係愈近,患病機率越高。一級親屬患病的機率遠高於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律相符。

(2)生化因素:兒茶酚胺假說:主要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與大腦突觸間隙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的濃度下降有關;由於很多抗抑鬱劑,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者選擇性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等使用後,雖然大腦突觸間隙這些神經遞質的濃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鬱的效果一般還是需要2周左右才會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體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說;

(3)心理-社會因素: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在會引起強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導致抑鬱症的產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