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

扶南

扶南,是舊時高棉的一個封建國家,後亡於真臘。高棉古代國家﹐又稱夫南﹑跋南﹐為古吉蔑語Bnam(Vnam)的音譯﹐意為“聖山”﹐扶南國即山國的意思。舊說扶南乃中國命名﹐意為“扶掖南方”。本土在湄公河中下游。最初的都城名谷特洛﹐意為特洛大陸﹐即中國古書譯稱的特牧城﹐位於今波蘿勉省的巴普農縣。其原始居民是肯姆臘人﹐或稱高棉(古譯吉蔑)人。

簡介

高棉古代國家﹐又稱夫南﹑跋南﹐為古吉蔑語Bnam(Vnam)的音譯﹐意為“聖山”﹐扶南國即山國的意思。舊說扶南乃中國命名﹐意為“扶掖南方”。本土在湄公河中下游。最初的都城名谷特洛﹐意為特洛大陸﹐即中國古書譯稱的特牧城﹐位於今波蘿勉省的巴普農縣。其原始居民是肯姆臘人﹐或稱高棉(古譯吉蔑)人。

沿革

公元1世紀﹐女王柳葉治理扶南﹐後與來自印度建志(今康志維南)的混填結婚。混填與柳葉生子分王七邑﹐建立父子相承的“家天下”。公元3世紀盤況以計謀攻並諸邑﹐另派自己的子孫分治各地﹐盤況死﹐立中子盤盤為王﹐國事委大將范蔓(又稱范師蔓)﹐盤盤死後﹐范蔓自立稱王﹐號“扶南大王”。范蔓智勇多謀﹐征服鄰近各國﹐又遠征馬來半島的屈都昆(都軍)﹑九稚(九離)典孫(頓遜)等十多國。范蔓在位期間﹐生產力也有明顯發展﹐已有文字﹐人民交納貢賦﹐國家已經形成。後范蔓病危時﹐其外甥范誘殺太子金生﹐篡位自立。3世紀中葉﹐范蔓幼子長殺復仇。但長又被部將范尋所殺。於是范尋自立為王。
約4世紀末﹐有一印度婆羅門﹐名憍陳如二世﹐假託神語“應王扶南”。他登上扶南王位之後﹐“復改制度﹐用天竺法”。倡導婆羅門教﹐把都城谷特洛改用梵名“毗耶陀普拉”。憍陳如二世之後﹐繼位的是持梨陀跋摩和憍陳如?闍耶跋摩。
514年憍陳如?闍耶跋摩“庶子律陀羅跋摩殺其嫡弟自立”﹐國內紛爭內訌﹐扶南逐漸衰微﹐各屬國紛紛脫離羈絆﹐中國唐貞觀年間(627~649)真臘完全吞併扶南。高棉歷史由此進入了真臘時代。

歷史

紀元前,扶南國有開國女王,名柳葉。扶南國之南,有徼國,有人名混填,有一天夜裡,夢見天神賜弓,混填早晨起來,便到廟中神樹下,果然得到一把神弓,隨即按照夢中指示,乘船入海,入扶南外邑。扶南國女王柳葉部眾,見混填船到,立刻派出船舶,圖謀奪取,混填張弓射柳葉船,飛箭貫穿船面,射中柳葉侍從,柳葉大驚失色,舉眾投降混填。混填成為扶南國王,納柳葉為妻,生七子,各分封王,治理七邑。後來其中一位邑王混盤況,運用陰謀手段,離間其餘六位邑王,讓他互相猜疑,然後起兵將六個邑王消滅,派遣自己的幾個子孫,分治各邑,稱為小王。
盤況年九十餘死,立中子盤盤繼位為扶南王,將以國事委任大將范蔓管理。盤盤在位三年死,扶南國人共同推舉大將范蔓為王。范蔓勇健有權略,以兵威攻伐鄰國,各鄰國都服屬扶南國,范蔓自號為“扶南大王”。扶南大王范蔓雄才大略,建造大船,渡漲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孫等十餘國,開地五六千里,在位二十多年。後來扶南大王范蔓在伐金鄰國時得病,派遣太子金生代行。
2世紀初范蔓姊有子,名范旃,為二千兵將領,篡范蔓自立為王,並遣人先詐欺太子金生,然後殺金生。
東吳黃武四年(225年)扶南國王范旃遣使來吳國,取海路歷時一年余到印度恆河口,再取陸路,歷時四年來到東吳,獻琉璃。孫權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國。
240年扶南國王范旃遣使天竺茂倫王朝
扶南國先王范蔓死時,有乳兒名范長,藏匿民間。范長二十歲時,結國中壯士,襲殺扶南王范旃。但後來范旃大將范尋又殺范長而自立為王。
西晉晉武帝太康(280年-289年)中,扶南國遣使貢獻。
東晉晉穆帝(357年)扶南王竺旃檀奉表獻馴象 南朝齊(479年-502年)時,扶南國僧人僧伽婆羅乘海舶來中國,到來南齊國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傳佛教。
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扶南國遣使獻方物。
天監三年(504年)梁武帝以扶南國王憍陳如闍耶跋摩為安南將軍。
天監五年(506年),梁武帝蕭衍詔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曼陀羅在京城扶南館翻譯佛經,前後16年。
天監十一年(512年)、十三年(514年)、十六年(517年)、十八年(519年)扶南國遣使獻方物。
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僧伽婆羅在建康逝世。
550年前扶南國勢力強盛,有眾多屬國,包括真臘國、頓遜國等 國王稱為古龍(Kurung)。
6世紀中葉,扶南國一王子巴法瓦爾曼(Bhavavarman)娶真臘國公主為妻。後真臘國王去世,真臘公主駙馬巴法瓦爾曼繼位為真臘國王。當扶南國王去世後,真臘國王巴法瓦爾曼欲兼任為扶南王,與扶南國王法定繼承人-扶南國太子-發生糾紛;真臘國王巴法瓦爾曼起兵,武力征服扶南國,將扶南國變為真臘屬國。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Sailendra夏連特拉王國)。
7世紀末葉,扶南國被真臘國王剎利·質多斯那滅。

自然條件

扶南四季氣候調和﹐盛產稻米﹐有金﹑銀﹑銅﹑錫﹑金剛石等礦產﹐還有沉香木﹑象牙﹑孔雀﹑五色鸚鵡石以及林木等物產。

地理位置

扶南地扼東西方海上交通要衝﹐海外貿易發達。特別是西邊屬地頓遜(今丹那沙林)﹐“其市東西交會﹐日有萬餘人﹐珍貨寶物無所不有”。扶南本土港口城市哥俄厄(遺址在金甌半島的迪石之北)﹐至遲在2世紀時已是東西方使者所必經和舶商輻輳的地方。此外﹐位於呵叻高原的西北重鎮室利提婆乃是溝通北部屬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經濟文化

扶南人善於種植水稻和修建水利設施。造船業和航海業相當發達。扶南人伐木為舡﹐大者可載百人。扶南大舶來往於中國﹑印度和地中海沿岸之間。
扶南人把來自印度的文化同本國的傳統相結合﹐形成了扶南文化。扶南的佛教﹑婆羅門教﹑塞迦歷(見塞種紀元)﹑文字等﹐都源於印度﹐但至遲在7世紀初已有自己的文字──高棉文

對外關係

公元225年﹐扶南首次遣使訪問中國的孫吳政權﹐243年﹐范旃又遣使聘問﹐孫權也遣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到扶南訪問。朱﹑康回國以後分別撰寫《扶南異物標誌》和《吳時外國傳》。這是世界上反映扶南歷史文化的最早著作。惜原書均已佚﹐有些內容散見於中國一些類書古籍中﹐近人許雲樵有《吳時外國傳輯注》一書。

世系

混氏王朝(1世紀末——3世紀初): 柳葉,[混氏]填,盤況,盤盤;
范氏王朝(3世紀初——4世紀中):[范氏]蔓,金聲(約225),旃(約225—約240),長(約240),尋… 竺旃檀;
憍陳如王朝(4世紀末——7世紀初):憍陳如,持黎迤跋摩(約430—約470),闍耶跋摩(約470—514),留陀跋摩…[亡於真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