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成語]

才子佳人[成語]

才子:有才氣的男人;佳人:容貌美麗的女子。泛指有才貌的青年男女。 也有專指男性才氣,品德,樣貌皆為上品的意思。古意中佳人不是專指女性。不光此用詞,很多古語的地方都可以看出,在現代看來是指女性向的,在原來都是指男性。《〈金石錄〉後序》中,李清照記下了二人一些幸福的生活片段,他們一起猜書賭喝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才子湛翌王誤入梅園,遇到個大字不識的紅娘佛奴,錯誤交換詩篇,湛翌王以為天緣,正得意時卻慘遭厄運,吃了官司,逃命途中做了山大王,下了山,又誤入淫寺,當了六個尼姑一年的性奴後被救,接著離奇地參與剿匪建功立業,官居一品,終於把梅杏娘娶到手,連同佛奴、尼姑在內,湛翌王有了八位妻妾。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才子佳人

拼音:cái zǐ jiā rén

語法:主語、賓語

情感色彩:褒義詞

近義詞:佳人才子

反義詞:棒打鴛鴦

出處典故

唐·李隱《瀟湘錄·呼延冀》:“妾既與君匹偶,諸隣皆謂之才子佳人。”

宋·晁補之《鷓鴣天》詞:“夕陽荒草本無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紅樓夢》第一回:“至於才子佳人等書,則又開口‘文君’,滿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終不能不涉淫濫。”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看畫得才好呢!真的,多雅致!一個畫畫,一個題字,真是才子佳人,天生的一對。”

典故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推仔

"推仔"二字拆開,是"才子佳人"四字。

歸莊,入清後更名祚明或稱歸藏、歸乎來、歸妹,字玄恭,或署元公、元功、懸弓、園公,又字爾禮、鐵虎,號恆軒,又號己齋,既為僧,自署普明頭陀,又署圓照或鏖鏊鉅山人,又嘗自稱逸群公子、逐花狂客等。

歸莊在亂世中的唯一慰借是有一位知心的妻子,感情甚篤。他曾把內室署名為"推仔樓",人不解其意,問之,答雲:"才子佳人合抱也(按,"推仔"二字拆開,是"才子佳人"四字)"。

卓文君

最著名的才子佳人,當屬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他們的故事流傳千年早已家喻戶曉。從西漢到現代,司馬相如一直排在才子榜的榜首,他為陳阿嬌寫的《長門賦》得到的千兩黃金稿酬,至今無人打破。不過司馬相如早年和其他才子一樣,窮得叮噹響,只剩下才氣和骨氣。父母雙亡後,司馬相如離開成都到處流浪。

某次他回到成都,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裡。剛好趕上當地大富豪卓王孫邀請縣令前去宴會,司馬相如便一同前往。卓王孫有一個女兒叫卓文君,是出了名的美女,生得"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貌美還不夠,人家還精通音律,尤其善於彈琴,文采亦非凡。可是這個美女婚姻不太美滿,本來已許配給某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司馬相如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在宴會上,他傾情用力彈奏了一首《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頸為鴛鴦。"這么直率、大膽、熱烈的琴音求偶,卓文君聽到會是什麼感覺?更何況卓文君本就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郎有情妾有意,事情就成了。諸位,膽子大、臉皮厚從來都是泡妞的必備手段,而琴又是愛情的衝鋒鎗,就連我上大學的時候,都被告知,要泡妞,得先買把吉他練習練習。誰叫老祖宗的《詩經》里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教誨呢?

話說司馬相如借酒醉死賴著不走,終於和卓文君會上面。二人居然迫不及待地花前月下定了親。之後,司馬相如到卓府求婚,卓王孫不答應,兩人馬上私奔,揚長而去了。

司馬相如畢竟是窮書生,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為了過日子,卓文君只好把自己的細軟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訊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先成家後立業,生活穩定,嬌妻在懷的司馬相如終於憑著出眾的才情,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拜為中郎將。他們過上好日子後,也應了"男人有錢就變壞"的古語,司馬相如也就"飽暖思淫慾"起來,他居然還要納個妾。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接到這信後,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寫下了《怨郎詩》其詩曰:"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曲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遭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這封著名的信回復夫君的刁難,還做出了另一篇《白頭吟》"皚如山上雪,蛟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尾何徙徙。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用深情挽留丈夫。其中的幾句,是現在許多女子的必備法寶了:"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努力加餐勿念妾",就連我一位只上過國小的朋友都能倒背如流。

最後司馬相如自然也打消了納妾的念頭,要再找才貌雙全如卓文君的女人,怎么可能?

李清照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說:"余建中辛已,始歸趙氏(與趙明誠結婚)。時先君(指其父親李格非)做禮部員外郎,丞相(趙明誠父趙挺之)做吏部侍郎。侯(趙明誠)年二十一,在太學做學生。"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是在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時李清照十八歲,趙明誠二十三歲。

李趙二人的結合,表面上門當戶對,才子佳人,但他們父輩卻是對立的政敵。李格非屬於保守黨,與司馬光、蘇東坡這些人一派,趙挺之則是變法的新黨,是王安石一派的。不管哪方勝出或失敗,都會波及到李趙二人的小家庭。

事實也是這樣,先是李清照父親被流放,後是趙明誠老爸被免職,然後去世。趙明誠、李清照二人,也被迫捲鋪蓋走人,從汴京回到老家青州,一住就是十年。這十年里,李清照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詞作。

《〈金石錄〉後序》中,李清照記下了二人一些幸福的生活片段,他們一起猜書賭喝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杯傾復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當時趙明誠為李清照畫像,並題詞:"佳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甚堪偕隱。"這段時間,李清照也稱呼自己為易安居士,並說"甘心老是鄉亦",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

李清照好賭好酒,是出了名的好玩之人,是個倜儻的女丈夫,但偏偏嫁的人是個只好古董金文的考古學家,還經常外出,留下李清照一人孤燈夜宿。他們結婚二年後,趙明誠便四處外出,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古董。趙明誠對藏品的熱愛,十數年如一日。他短暫的一生居然收有二李清照回憶起丈夫撰寫《金石錄》時的情景:"裝卷初就,芸簽縹帶,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輒校勘二卷,題跋一卷。此二千卷,有題跋者五百二卷耳。"一個男人太投入學術,往往會忘記了自己身邊人,也難怪李清照會寫下那么多相思詞。"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備受指責的是,趙明誠臨終居然只要求李清照好好保存自己的《金石錄》,並囑咐李清照要與那些金文共存亡。"余悲泣,倉皇不忍問後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屨之意。葬畢,余無所之"。"分香賣屨"是一個典故,說的是曹操臨死前,遺囑將自己死後的財產怎么樣分給自己的大小老婆們。問題是趙明誠沒有小老婆,就只能理解為李清照聽到趙明誠病危,連趕三百里,可是在趙明誠的彌留時刻,他居然有閒心作絕命詩,卻不對家產和藏品做任何安排。

很多人認為李清照擁有一個並不愉快的婚姻生活。他們看的是《〈金石錄〉後序》,從李清照的口氣回頭找那些"怨氣"的證據。我想,情緒是會存在的,世間沒有完美的愛情,但是,我同樣看《〈金石錄〉後序》,看到的卻是一顆飽經滄桑後懂得了真愛的心。李清照年輕的時候,她的父親將要被流放,她請求老公公救其父,被拒絕後,她直言不諱地諷刺說"炙手可熱心可寒"。上一輩完全對立,這一輩要相親相愛,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和努力?

為了保存丈夫留下的古董,她經歷了無處不在的謠言,足跡走遍大江南北,對人情世故早就看透了,也只有在閱讀這些金文的時候,才能感到與已逝丈夫同在。愛一個人就是繼承他所熱愛的東西,而且,李清照不盲從,她對趙明誠的感慨與追憶,是從人性角度出發的。相知,有些時候,遠遠比相愛更重要。而相愛的人能夠相知,就真是人間最為難得的情感。

寫得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不會那么脆弱與無知,在一篇如此重要的文獻中,讓別人看出自己的無窮怨氣。 萬卷書,二千件金石刻、器皿,這得花掉多少時間?

《醒名花》

清人墨憨齋吐露心聲(芳心?)說,自己來世要做個窮秀才,不做富庸人;也想經歷些個波折,等個絕世佳人用用,斷然不做舍天郎這般媒妁之婿。他作才子佳人小說《醒名花》,有寄託,更多是顛復。

佳人梅杏娘自命"醒名花",反楊貴妃海棠睡姿,人睡我醒,天眼一開,照世間男人皆俗,無匹配之人,做《美人賦》,把"閉月羞花、落雁沉魚、傾國傾城、細腰小口、環肥燕瘦"之類的政治美女統統打倒,意淫了宋玉張敞一番,黯然遁入空門。才子湛翌王誤入梅園,遇到個大字不識的紅娘佛奴,錯誤交換詩篇,湛翌王以為天緣,正得意時卻慘遭厄運,吃了官司,逃命途中做了山大王,下了山,又誤入淫寺,當了六個尼姑一年的性奴後被救,接著離奇地參與剿匪建功立業,官居一品,終於把梅杏娘娶到手,連同佛奴、尼姑在內,湛翌王有了八位妻妾。在人生最為得意之時,梅杏娘點醒了湛翌王自比伏波、屈突通、諸葛孔明的自大,湛翌王接受了梅杏娘勸告,辭了官職,回歸田園,才得善終。

醒名花,花醒世不醒。清人吳航野客《駐春園小史》"開宗明義"便稱:"歷覽諸種傳奇,除醒世覺世,總不外才子佳人。"墨憨齋看透了才子佳人傳奇故事:顛之倒之,哭哭笑笑,樂一番,苦一番,風流一番,相思一番,孤零一番。然後佩反漢皋,珠還合浦。到手時節,相憐相惜,若驚若疑,比之庸夫俗女的夫婦,另有一種賞心快意的去處。所謂天定人緣,箇中滋味,冷暖自知。所以,其事必奇,其事必傳也。

傳奇關目總言情,離合悲歡閱變更。有情才有愛,無奇不成書。自此,窈窕淑女,好逑君子,引發出的無數才子佳人故事,終於可以做個了斷了。

延展閱讀

【拼音】cái zǐ jiā rén

【釋義】才子:有文學才華的男人;佳人:容貌美麗的女子。有才學的男子和美貌的女子。舊時指才華傑出的男子與容貌秀美的女子。舊時多指有愛情關係或婚姻關係匹配相當的男女。

【近義詞】佳人才子 成雙作對

【反義詞】棒打鴛鴦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