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士

手術室護士

手術室護士在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發揮業務、教學、科研上的主導作用。

基本信息

護士長職責

1.在護理部主任和科主任的領導下,負責本室的行政,業務管理及思想工作。

圖片位置不對手術室護士

2.負責本室工作計畫(含護理、教學、科研等)並組織實施。合理安排人員,進行科學分工。經常督促檢查,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對難度較大或新開展的手術和搶救工作,必要時親自參加或指導操作。

3.負責組織本室各級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根據專科業務、技術需要,有計畫地採取多種方式學習新業務知識、新技術操作和新儀器的使用等,並組織理論考試和技術考核。

4.督促所屬人員認真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定期及不定期對工作人員手、滅菌物品、手術間空氣進行採樣培養(結果存檔備查),使其符合衛生學要求,督促和檢查衛生員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5.經常督促檢查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常規貫徹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嚴防差錯事故。對發生的差錯、事故要認真組織討論,汲取經驗,訂出防範措施。

6.負責本室的財產預算、管理和報損等。對各類物品、儀器、設備要指定專人負責,建立賬目,定期組織清點,維修。貴重、精密器械建立使用登記卡。

7.負責本室的毒、麻、限制性劇毒藥和注射藥品的保管。

主管護師職責

1.在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發揮業務、教學、科研上的主導作用。

2.負責督促、檢查本室護理工作質量,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把好手術、護理質量關。

3.解決本室護理業務上的疑難問題,參加研究和制訂重大手術和新手術護理配合和操作規程。

4.協助護士長組織新業務。新技術的學習和研討。

5.擬定本室護師(士)在職業務培訓計畫,並編寫教材和講授有關的課程。

6.負責進修人員的帶教和護理專業學生的臨床實習並進行出科鑑定,組織小講課。

7.擬定本室護理科研計畫並組織實施,指導本室護師(士)開展科研工作,寫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護理論文和科研工作總結。

護師(士)職責

1.在護土長領導下及主管護師指導下進行工作。

2.參加護理臨床實踐,熟悉專科護理理論,掌握操作技術,圓滿完成擔負的各項工作任務。

3.參與本室護理技術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不斷提高手術護理質量。

4.參加護理人員在職業務學習,掌握新的業務知識和技術操作,不斷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參與科研工作,寫出護理論文或經驗總結。

5.指導衛生員做好清潔衛生、消毒滅菌工作。

監控護士職責

1.負責本室對醫院感染監測和控制管理條例的貫徹執行。

2.負責本科室消毒隔離工作。①每月做1次空氣、物表、無菌物品、醫務人員手和使用中消毒劑的細菌培養。②每2個月進行回次紫外線強度監測。③對需要進行隔離的病人,督促護理人員嚴格執行隔離制度,並做好記錄。④協助和督促醫師填報醫院感染病例和送檢標本。⑤負責本室的醫院感染知識宣傳。③監測結果歸檔、備查。

手術室衛生員的職責

1.在護士長的領導下,護士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2.負責做好清潔衛生工作。清掃地面及洗刷手術室,做好洗手用物的供應與料理以及手術後的清潔料理工作。

3.負責高壓蒸汽滅菌鍋的使用、管理。

4.負責標本的登記、送檢,以及其它外勤工作。

5.參加衛生員業務學習,掌握必要的醫學知識和清潔衛生、消毒隔離的基本知識,熟悉擔負工作的操作程式、方法,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巡迴護士職責

1.配合手術:

(1)做好術前室內清潔衛生和各類物品的準備(器械、布類、藥品、輸液。輸血及一次性物品。敷料等)。

手術室護士手術室護士

(2)術前應了解病人情況及所施手術。病人進人手術室後,根據不同情況給予介紹和安慰,以減少病人的恐懼與緊張。對神志不清的病人和小孩,應適當約束或專人看守,確保全全。

(3)認真做好查對工作:查對病室、床位、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部位、手術名稱;檢查備血情況、術前禁食、禁飲、消化道準備以及輸血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是否簽字和從病室帶人的物品是否齊全等。

(4)檢查手術區備皮情況:複查術前用藥(藥名、用量、方法);固定體位,使手術區能充分暴露,但又要保證病人肢體處於舒適、安全狀態,防止擠壓。

(5)與洗手護士共同核對器械、紗布、紗布墊、縫針等,詳細記錄。關閉體腔及深部組織前,應再次核對,防止異物遺留。

(6)負責參加手術人員的衣服穿著,供應洗手護士需要的一切用物,保持手術間的整潔、安靜,適時調節手術野燈光與室溫。

(7)負責輸液、輸血。輸血前必須仔細核對血型,交叉配合結果,注意輸液速度,防止液體外漏。

(8)隨時督促手術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違反者應立即予以糾正。注意參觀人員不可直接接觸手術者或手術台,以防污染。堅守工作崗位,了解手術進展情況,不得擅自離開手術間。

(9)術畢,協助擦淨手術野周圍的血跡,妥善包紮傷口,護送病人回病房,並向病室值班人員詳細交待病情及用物。

(10)整理手術間,室內一切用物歸還原處。

2.配合麻醉。

器械護士職責

1.術前到病室探視病人,了解病情。必要時參加手術前討論會,熟悉手術步驟,以便與術者密切配合。

手術室護士手術室護士

2.應提前半小時洗手、穿手術衣等。鋪好無菌器械桌,並將手術器械分類按使用次序排列於升降台及器械桌上,與巡迴護士詳細核對器械、紗布、鹽水墊、縫針等。

3.協助鋪好無菌手術布單。

4.當皮膚切開後,應立即將切過皮膚的刀與擦拭過皮下血跡的紗布墊收回不再使用,換以清潔的刀片及濕紗布墊。按手術步驟準確地傳遞器械,儘可能以手語表示。器械用畢,迅速取回擦淨,歸還原處。吸引器頭每次使用後,需要用鹽水吸洗,以免血液凝固而造成管腔堵塞。

5.手術所需各種縫針,應事先穿好1~2口針,縫線用無菌巾保護好,傳遞針線時,應先將線頭拉出6~8cm,隨時清理束線殘端,防止帶人傷口。

6.保護器械台及手術野清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切開空腸臟器前,切口下方用無菌巾保護,已污染的器械用物應放人彎盤內隔離。

7.術中留取的標本,以鹽水紗布包妥,巾鉗固定。不可遺落,需送檢查,由醫師填寫申請單送檢,術中取樣培養,應及時交巡迴護士送檢。

8.縫合體腔及皮下深部組織前,應與巡迴護士詳細核對器械、敷料、縫針等,嚴防異物遺留。

9.術畢,按消一洗一消的原則料理器械擦乾(烘烤拭油,按手術器械卡打包,滅菌備用。銳利、精密和貴重醫療器械應分別清洗、處理,放人專櫃)。

10.協助整理手術房間。

手術室晚夜班護士的職責

1.處理晚夜班一切急症手術。

2.處理白班尚未完成的手術。

3.上、下班前,檢查門、窗、水、電、氧氣開關及吸引器管道等。

4.調節室溫。

5.負責手術間空氣消毒,每月空氣採樣送檢三次。

6.早晨督促工人按時接病人,並做好病人人室時間登記。

7.詳細寫好交接記錄,做好日報表的統計。

器械組護士的職責

1.每天上午:

(1)做無菌室衛生,更換無菌台L用物,各房間氧氣管、濕化瓶。

(2)打次日手術所需用的特殊器械包,並檢查熏箱內物品是否齊全。

(3)回收整理前一日用過的物品。

(4)清洗碗、杯,於上午10時左右打開烤箱以備使用。

(5)整理、補充各種打包用的布類、敷料及用物。

2.每天下午:

(l)做好器械房的清潔衛生,包括清潔器械池、臨時熏箱、浸泡桶,保持其整潔。

(2)整理補充各種布類及用物。

(3)每天更換浸泡鹽水墊桶。

(4)下班前,熏電烙線及有關用物,更換手術間的壓脈帶。

3.每周星期一、三、五更換“84”液浸泡桶。

4.每周星期二、五更換持物鉗、浸泡盒(包括骨蠟消毒)。

5.每周做大衛生一次。

6.每月底(30號)換一次熏箱內甲醛液,並做好記錄,同時做大衛生、整理補充各物品。

7.有計畫定期去供應室領取各種敷料,到化驗室領取各種試管。

8.浸泡用的戊H醛消毒液每周過濾1次,每半月更換1次。

9.定期補充熏箱內、無菌櫃內各種一次性消耗品。

10.定期領取物品(包括骨蠟)。

敷料組護士的職責

1.每天早上做一次平面衛生,保持敷料房的整潔。嚴格遵守高壓蒸汽消毒操作規程。定期測定滅菌效果。

2.負責各類布類的包紮及關節置換、臟器移植和新手術的特殊包、新臉盆包、新手套的準備。

3.負責臉盆包、鹽水墊、電線套等用物包紮。

4.負責每天手套的供應。

5.驗收洗衣房洗滌後送來的布類,要求點收無誤。

6.定期送補布類並及時驗收回。

7.每月底清理報廢布類並做好登記。

總務護士職責

手術室護士手術室護士

1.按手術工作量(包括重大事故搶救工作、預防準備工作)制定醫療器械、各種布類、敷料、物品預算供應單,交醫院器材物資後勤供應處,聯繫採購,按時供應。

2.建立手術室各種醫療物資分類領取、報銷、增添的詳細登記本。每年定期清點物資1~2次。

3.了解各種醫療器械、布類敷料,包括手術衣褲、鞋帽等使用和運轉情況,保證補充更換,避免影響手術進行。

4.庫房內保持清潔通風,各類物資分類按序擺放,註明標籤。愛護各種物資,教育工作人員克服浪費現象。

自我防護

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衛生管理學的不斷深入,範圍的不斷擴大,院內感染的發生率不斷上升,醫院的消毒隔離越來越受到重視。手術室,作為一個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醫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其工作性質決定著手術室護士必須要面對一定的職業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的侵襲、化學有害物質的污染及意外傷害等。現就以下幾個方面結合實際工作,談一談手術室護士的自身防護。

1危害因素

1.1化學因素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種化學消毒劑,如過氧乙酸甲醛、消毒一次性用品的環氧乙烷及每天浸泡器械的戊二醛等揮發出的氣味以及術中使用電刀所產生的氣體等彌散於手術間的空氣中,污染工作環境。這些有害氣體直接影響著手術室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它可刺激人體呼吸道,引起支氣管炎哮喘,並對人的皮膚黏膜、眼睛、胃腸道及神經系統等產生不良影響。

1.2物理機械因素及意外傷害手術室電器較多,使用時出現故障,易發生電擊傷。用紫外線進行消毒,出現機械故障須進行維修時,通過接觸可對皮膚黏膜,眼睛等產生危害。手術中,長時間的噪音刺激,如使用電刀、負壓吸引器、空調等,可使護士出現失眠、頭痛、精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症狀。術前輸液,術中傳遞器械時不慎被銳利器械、刀、針割傷、刺傷的機會較多,易引起感染。

1.3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手術室護士每天工作中都有可能接觸到各種患者呼吸道、血液、分泌物、滲出物等致病微生物的侵襲。如B型肝炎、愛滋病等疾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徹底根治,但卻能通過輸血、注射、手術等來進行傳播,給人類帶來極大危害。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97年報導,有52例醫務人員由於工作中接觸到愛滋病病毒陽性的血液而發生感染的,其中有45例是由於被刺破皮膚而感染的。當這些患者因其他疾病需要手術時,手術室就成了這些疾病傳播的直接場所。病人在術中使用的器械、敷料等是其主要的傳播途徑。其中,B肝病毒(HBV)就是存在於手術室內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

1.4其他因素手術室是一個特殊的科室,工作很不規律,時刻處於備戰狀態,工作緊張,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點更是常事,所以手術室醫護人員患潰瘍病、心臟病的發生率較一般人群高。另外,護士手術中長時間站立,走動,易引起下肢靜脈曲張,慢性腰腿痛等。

2防護措施

2.1化學因素的防護工作中應嚴格掌握各種化學消毒劑的有效濃度,並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時戴眼鏡,避免直接接觸。取放消毒物品時要及時將容器蓋蓋好,防止氣體揮發污染環境。如不慎將消毒劑濺入眼內或皮膚上,應立即用清水反覆沖洗,儘量減少化學消毒劑對皮膚黏膜的損害。

2.2物理機械因素及意外傷害的防護手術室護士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電器,同時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掌握一定的用電常識,發生故障及時維修,保證設備完好;使用紫外線消毒時,如出現故障,進行維修時,應戴眼鏡及防護面罩,避免皮膚、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線燈光下,引起眼和皮膚過敏;工作中,應選擇性能好、噪音小的電器設備,儘可能把噪音降到最低限度。另外,手術室護士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要多安排戶外活動,以保證工作中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手術室護士在術前輸液、術中傳遞器械時,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謹慎操作。若不慎被針、刀片及銳利器械刺破,應立即擠出血液,用碘伏消毒,更換手套,必要時換崗。

2.3微生物因素的防護這裡主要是對B肝病毒的防護。據報導,護士患B肝的機會要高於常人2~4倍,手術室護士感染機會更大。對微生物因素的有效防護應做到以下幾點:

(1)工作時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對於擇期手術的病人,術前應做好B肝五項的檢查,如為陽性,應在通知單上註明,並安排指定手術間。手術室護士術前應做好準備工作,減少術中參觀人員,術中盡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便於術後焚燒。配合手術的人員如皮膚有破損者,盡量不參加此類手術,此手術用具在未經消毒處理前不得隨意搬到其他手術間。

(2)參加手術人員,一律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術衣,穿隔離衣,戴無菌手套,術中所用的髒紗布、紗墊等可放在一個塑料袋內,以便術後處理。術前輸液,術中傳遞器械時,應謹慎操作,避免被針、刀片及銳利器械刺傷皮膚,一旦發生,應立即將傷口處的血液擠出,用3%碘伏消毒,再注射B肝疫苗。

(3)術後用過的污染器械,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則,防止水源污染。先浸泡在2.5%的“84"消毒液中,30min後用清水清洗乾淨,擦乾,再送高壓消毒。吸引瓶用消毒劑浸泡30min後傾倒,再清洗。手術室被污染的區域,如器械台、托盤、腳蹬、手術床、地面等均用0.5%的“84"消毒液擦拭,血壓計、聽診器等放入熏箱消毒。術後廢棄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裝好,並作白色標記,做終末消毒處理。術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用後一律焚燒。手術間用紫外線燈消毒後,用純中藥熏蒸密閉6~12h後,開窗通風換氣。未用的物品,須重新高壓滅菌後方可再用。

(4)手術完畢,相關人員脫下隔離衣、手術衣、手套、鞋套等,離開手術間,進行淋浴。

2.4其他因素的防護在工作中要努力鑽研業務,提高業務技能,調整情緒,保持心態平衡。工作之餘要適當參加健康娛樂的文體活動,減輕生理、心理壓力,提高肌體免疫力。如果手術時間過長,術中可在原地活動雙腳。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應遵循節力原則,養成良好的姿勢和習慣,減輕身體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手術室護士在工作中,要提高防護意識,加強自身保護措施,保持身心健康,不斷提高身體素質,業務素質和護理質量,以適應現代醫學和護理學科的不斷髮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