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花腐病

扁豆花腐病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或產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侵染豌豆的花和幼果。

信息

中文學名:扁豆花腐病
..

病原中文名:漏斗笄霉
病原分類地位:接合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豌豆,扁豆
主要為害部位:花穗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花穗,引起花腐。濕度大時,病部生出灰黃色毛狀物,上有點點黑霉。即病原菌子實體。開花期間遇有連陰雨或植地低洼易發病。

病原形態特徵

漏斗笄霉(Choanephorainfundibulifera(Curr.)Sacc.),屬接合菌亞門真菌。在PDA上菌叢初白色,後稍變黃色,茂盛。孢囊梗稍彎,無色;孢子囊球形,大小36~58微米,褐色,有疣狀突起,囊軸圓錐形或球形,大小15~30微米,無色;內含孢囊孢子數十個,紫褐色,近紡錘形,正直,壁生線條紋,兩端各具一束較長的纖毛,纖毛的長度相當於孢身長度的一倍多;分生孢子梗簡單,頂端稍膨大,其上分枝頂端又膨大成泡囊,每個泡囊上聚生許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脫落後,分枝頂端的泡囊皺縮成漏斗狀,分生孢子紫褐色,壁光滑,近橢圓形或近卵圓形,一端稍小,並具一突出的臍點,未見有性態的接合孢子。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或產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侵染豌豆的花和幼果。發病後病部長出大量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該菌腐生性強,只能從傷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實。棚室保護地栽植豌豆,遇有低溫、高濕條件或澆水後放風不及時、放風量不夠及日照不足、連續陰雨,該病易發生和流行。露地豌豆該病流行與否主要取決於結莢期植株茂密程度、雨日的多少和雨量大小、陰雨連綿、田間積水等情況。生產上栽植過密,株間鬱閉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與非豆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2)採用高畦栽培、合理澆水,嚴防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防止濕氣滯留。應及時摘除殘花、病莢,集中深埋或燒毀。
(3)開花期開始噴灑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克露或克抗靈或克霜氰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時可改用69%安克·錳鋅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