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角龍

扁角龍

扁角龍(屬名:Platyceratops)是種角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坎潘階,約7500萬年前到7200萬年前。扁角龍的化石發現於蒙古。它們的頭顱骨大於弱角龍;它們曾被歸類於弱角龍科或新角龍類。模式種是韃靼扁角龍(Platyceratops tatarinovi),是由Aliafanov在2003年所敘述。

基本信息

情報信息(INFOrmation)

扁角龍扁角龍
中文名稱( Chinese )→ 扁角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 Platyceratops
含義( Meaning )→ 屬名: Platy(闊/扁平) + cerato(前綴表示角,有角的) + ps
種名: 韃靼(tatarinovi)——蘇聯歐洲部分東南部、克里米亞半島、中亞部分地區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 Suborder)→ Genasauria 頜齒類
Cerapoda 角足龍類
Marginocephalia 頭飾龍亞目
類( Infraorder)→ Ceratopsia 角龍類
Neoceratopsia 新角龍類
Coronosauria 冠飾角龍類
屬( Genus )→ Platyceratops 扁角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P. tatarinovi 韃靼扁角龍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晚期 Campanian
分布( Found in )→ 蒙古 納摩蓋吐漥地Khermiin Tsav
發現地層( Stratum )→ 不詳

食性( Diet )→ 植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未知
推測體重( Mass )→ 未知

發現者( Discoverer )→ Aliafanov, 2003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Aliafanov, 2003

簡介

巴隆(Barun Goyot)研究團隊在屬於晚白堊世[北美]Santonian階的西伯利亞南部的Khulsan地區和蒙古納摩蓋吐漥地Khermiin Tsav地區描述了兩種新的新角龍亞目恐龍,皆為新屬種:聖徒喇嘛角龍(Lamaceratops tereschenkoi)與韃靼扁角龍(Platyceratops tatarinovi)

新的分類:
--Bagaceratopidae 弱角龍科[Alifanov, 2003]
|--Bagaceratops 弱角龍[Maryanska and Osmólska, 1975]
|--Breviceratops 矮腳角龍[Kurzanov, 1990 (Maryanska and Osmólska, 1975)] (=Bagaceratops?)
|--Lamaceratops 喇嘛角龍 [Alifanov, 2003] (=Bagaceratops or Breviceratops?)
|--Platyceratops 扁角龍[Alifanov, 2003] (=Breviceratops?)
--Magnirostis 巨嘴龍[You and Dong, 2003]

扁角龍扁角龍

食性

如同所有角龍類恐龍,扁角龍是草食性。在白堊紀期間,開花植物的地理範圍有限,所以扁角龍可能以當時的優勢植物為食,例如:蕨類蘇鐵針葉樹。它們可能使用銳利的喙狀嘴咬下樹葉或針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