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夢人生

戲夢人生

《戲夢人生》由侯孝賢導演,蔡振南、洪流、黃倩茹、李天祿、林強、楊麗音等主演,於1993年9月13日上映。主要講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李天祿飾)用口述回憶自己的戲夢人生...他對著攝影機敘述他的生活片斷:外祖父和父親的不合,母親去世、繼母的冷酷、跟父親學藝、外祖父的死,與父親和繼母鬧翻後離家,隨木偶劇團四處遊走,入贅到女方家裡作“嫁公”……影片中,主人公李天祿現身銀幕、憶述往事的情景,跟導演精心重塑的歷史場面和生活氛圍以及一整段一整段的戲曲演出(包括京劇、歌仔戲、布袋戲以至日本宣傳劇)彼此參證,在超常沉穩的畫面控制、固定不動的鏡位選擇和一系列深情凝視的長鏡頭裡,滿含著中國電影內斂含蓄的韻致。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李天祿飾)出生於台灣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他用口述回憶自己的戲夢人生,故事終結於日本戰敗投降。

小時候的李天祿家裡充滿矛盾,母親去世,來了一位冷酷的繼母(楊麗音飾),他跟父親(蔡振南飾)學得掌上手藝後獨自離家,隨木偶劇團登台演出、四處遊走。

年輕時的李天祿(林強飾)入贅女方家裡。後來戰爭爆發,布袋戲被禁。唱歌仔戲到邂逅麗珠(魏筱惠飾),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加入“英美擊減催進隊”,為日本演宣傳劇,和日本人有了不錯的交情。後來李天祿一家人躲避空襲疏散到南部,這過程中,他失去了親人,而第二天戰爭就告結束。

影片以台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這是一部記實性的電影,影片以台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作為敘事主線,採用李老先生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交織的手法,慢慢講出一段“戲夢人生”,再現了台灣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他坎坷的一生與不平凡的遭遇。影片光李天祿本人的口述回憶就占了影片的三分之一。他對著攝影機敘述他的生活片斷:外祖父和父親的不合,母親去世、繼母的冷酷、跟父親學藝、外祖父的死,與父親和繼母鬧翻後離家,隨木偶劇團四處遊走,入贅到女方家裡作“嫁公”……影片中,主人公李天祿現身銀幕、憶述往事的情景,跟導演精心重塑的歷史場面和生活氛圍以及一整段一整段的戲曲演出(包括京劇、歌仔戲、布袋戲以至日本宣傳劇)彼此參證,在超常沉穩的畫面控制、固定不動的鏡位選擇和一系列深情凝視的長鏡頭裡,滿含著中國電影內斂含蓄的韻致。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李天祿 李天祿 ----
李天祿青年 林強 ----
李天祿少年 程奎中 ----
李天祿童年 卓舉偉 ----
李火 洪流 李天祿祖父
許夢冬 蔡振南 李天祿父
李年
高東秀 李天祿生母
林來發 楊麗音 李天祿後母
陳茶
黃倩如 李天祿妻
陳昇 武拉運 李天祿丈人公
陳阿來 李傳燦 李天祿丈人
陳錫煌 李文彬 李天祿子
李嬌娥 蔡宜樺 李天祿女
大叔公 呂福祿 ----
二叔公 劉南陽 ----
三叔公 林水清 ----
金環姆 陳淑芳 ----
老沙魁 楊財明 ----
阿春 蔡秋鳳 ----
大目仔 陳亦珊 ----
許旺來 小戽斗 ----
麗珠 魏筱惠 ----
阿貴 鄭雅齡 ----
川上課長 伊東史朗 ----
川上妻 日野恭子 ----
貝元警佐 井村淳 ----
黑川警佐 納富俊郎 ----
爐主(安邦) 陳錫煌 ----
鹿角 吳榮昌 ----
火木 余清顯 ----
指仔 蔡照益 ----
番薯 陸明進 ----
掌中戲後場 李順發 許再添 楊財明 劉金松 周松茂 ----
上一頁 | 1 | 2 | 3 |默認顯示 | 全部顯示

職員表

出品人 邱復生
製作人 張華福 、 邱復生 、 張華坤 、 詹宏志 、 王紹基
監製 楊登魁
原著 李天祿
導演 侯孝賢
副導演(助理) 陳懷恩 、 江瑞宗 、謝仁昌、洪智育
編劇 朱天文 、 楊登魁
攝影 李屏賓
配樂 詹宏達、 陳明章
剪輯 廖慶松
道具 許英光、許丙星、 張光宇
藝術指導 陳錫煌 、 李傳燦 、長谷川一郎、陳炫輝、菊地若子
美術設計 盧明進、 張弘 、 蔡照益 、何獻科、 劉南陽 、陳舜法
造型設計 廖淑珍 、吳美惠、 林萍
服裝設計 張光慧 、阮佩芸、 方玉萍
燈光 宋殿生
錄音 杜篤之 、孟麒良
場記 魏筱惠
布景師 劉利財、鄭瑞進、林水提

以上內容來自

獲獎記錄

台灣電影金馬獎(1993;第30屆)獲獎3提名3

獲獎:

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李屏賓 Pin Bing Lee

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阮佩芸 Pooi Wan Yuen張光慧 Gwong Wai Cheung

金馬獎-最佳錄音獎杜篤之 Du-Che Tu

提名:

金馬獎-最佳影片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金馬獎-最佳藝術指導張弘 Hong Zhang何獻科 Xianke He盧明進 Ming-jin Lu蔡照益 Zhaoyi Cai

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陳明章 Ming Chang Chen

坎城電影節(1993;第46屆)獲獎1提名1

獲獎:

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提名:

《戲夢人生》劇照《戲夢人生》劇照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幕後製作

參與項目 公司名稱
製作 歡樂無限電影有限公司
侯孝賢電影社
年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ERA國際有限公司
發行 歡樂無限電影有限公司
ERA國際有限公司
Shibata Organisation Inc. [日本](1993) (院線)

發行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加拿大 1993年9月13日( 多倫多 電影節)
法國 1993年12月8日
荷蘭 1994年4月21日
香港 1994年5月19日
阿根廷 2002年4月27日

影片評價

侯孝賢電影以紀實性/寫實性取代夢幻性,將普通人的真實生活作近似自然主義的呈現,《戲夢人生》就是李天祿一生的電影化記錄,在這種記錄當中試圖讓觀眾感覺和思想。 台灣主流商業電影的人物關係和情節推進以因果關係為根據,封閉式迴圈發展。侯孝賢電影不以因果性來建構,尊重生活本身的偶然性,採用開放性結構,人物的命運和事件的結局不可預知。(搜狐文化評)

侯孝賢在通過當事人的親身憶述及導演重塑的處理場面,造成一個時空穿梭交替、多重視點的李天祿回憶錄;再度呈現了被歷史無情壓抑的人的悲哀。為貼切地呈現這位根植台灣本土的藝術家半生的生活經歷,侯孝賢獨放棄特寫效果,就是要避免蒙太奇對觀眾視角的蓄意操縱,而試圖把觀眾推在任何一個特定的視角之外,使觀眾與人物的內心世界相隔離,以平實靜觀的態度來捕獲一個個非戲劇性的日常活動片斷。

“生活本身就是歷史”這就是侯孝賢信奉的觀念。這部電影的配樂也也非常特別,採用了台灣本土的月琴取代了傳統的吉它,月琴一撥,那些來自鄉野民間的歌謠就通過那些質樸的嗓子吟喔出來,然而轉瞬間,又飄散在喧嚷的人潮或帶著泥土味的空氣里。像極了侯孝賢的電影風格——不管有多少的痛楚與感懷,鏡頭一轉便是滿目的綠水青山。(《上海商報》評)

《戲夢人生》不僅在藝術上獨居特色,顯示了侯孝賢電影在美學風格上的主要特點,而且也形象化的表達了侯孝賢對台灣近現代歷史的一些基本看法和評價。當然,這些看法和評價是有機融合在影片創作之中的,顯示了一個有良知的藝術家應有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周斌評)

《戲夢人生》中鄉野間的連綿群山,畫面中留下大量的空白,充盈著類似中國畫“空靈”的情感韻味,增強了畫面的情感表現力。(張治國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