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路

簡介

北宋初年,朝廷在成都設立成都府,為成都府路治所。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順在成都附近的青城起義,遂克成都,建立大蜀政權。當年五月,

北宋成都府路地圖
宋軍攻陷成都,起義失敗,成都府被降為益州,成都府路改為益州路,成都仍為治所。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益州再升格為成都府,益州路再改成都府路,治所照舊。宋朝時期是成都在古代歷史中最為興旺的時期,其經濟地位在國內很高。

行政區劃

成都府路:乾德四年(966)鎮靜軍更名永安軍;
太平興國三年(978)永安軍更名永康軍;
至道三年(997)定天下為15路,為西川路,治益州,以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綿州、漢州、嘉州、
邛州、簡州、黎州、雅州、茂州、維州、陵州、梓州、遂州、果州、資州、普州、昌州、敘州、瀘
州、合州、榮州、渠州、永康軍、懷安軍廣安軍富順監來屬;
鹹平四年(1001)分置益州、梓州二路,益州路治益州,以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綿州、漢州、嘉州、
邛州、簡州、黎州、雅州、茂州、維州、陵州、永康軍來屬;
嘉佑四年(1059)升益州為成都府,益州路更名成都府路;
景定三年(1036)維州更名威州;
熙寧五年(1072)降陵州為陵井監,省永康軍;
元佑元年(1086)仍置永康軍;
大觀四年(1110)陵井監更名仙井監
政和二年(1112)置祺州、亨州,三年(1113)置通化軍;六年(1116)置壽寧軍、延寧軍;七年(1117)置石
泉軍;
宣和三年(1121)省祺州、亨州、石泉軍、壽寧軍、延寧軍、通化軍;七年(1125)仍置石泉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