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也稱為成人髖臼發育不良,是一種先天性的發育異常,是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也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一般認為該病在女性的發病率要高於男性,男女比例約為1:5,並且在1/4的患者中存在家族史。在正常的髖關節,碗狀的髖臼對球形的股骨頭覆蓋良好,髖臼和股骨頭之間還有一些軟骨和關節囊起到穩定的作用。當髖臼發育不良時,髖臼碗變淺並且向外翻轉,導致它對股骨頭的包容性變差,股骨頭容易向外上方移位,發生半脫位。

症狀體徵

成年人的髖臼發育不良大多數在25至40歲之間出現症狀。早期的表現為髖關節的疲勞、酸脹、隱痛,出現這些症狀的部位可以是在大腿根,也可以是大腿前方或臀部。當疾病進展時,關節疼痛加重,並出現瘸腿、靜止時疼痛,由於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患肢變短。隨著骨性關節炎的加重,關節的活動也逐漸受到影響。

脫位級別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根據股骨頭頭脫位程度分為四度:Ⅰ度:股骨頭僅向外方移位,位於髖臼同一水平;Ⅱ度: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相當於髖臼外上方水平;Ⅲ度:脫出的股骨頭位於髂骨翼的部位;Ⅳ脫出的股骨頭上移達骶髂關節水平。

疾病病因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發病率高。該病發病有明顯的性別傾向性,男性與女性的發病率約為1:4-6。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病因與遺傳因素、關節韌帶鬆弛、胎位異常等有關。

用藥治療

早期髖臼不良的治療原則是減少關節的負重、避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以阻止髖關節發生脫位。對於早中期患者而言,可採取手術治療增加髖臼覆蓋、防止關節半脫位,延緩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手術方法有很多,如髖臼截骨術、周圍截骨術、內移截骨術、髖臼造蓋術等等。

晚期髖臼發育不良的患者,常常同時伴有嚴重的骨性關節炎,關節軟骨大部分已經破壞殆盡,髖臼和股骨頭的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甚至消失。這時,關節疼痛劇烈,患者舉步維艱。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恢復關節活動功能,手術首選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疾病診斷

在骨盆正位X線片上,髖臼發育不良主要表現為髖臼發育淺小或淺平,股骨頭的負重點外移,髖關節內側間隙增寬,並繼發骨性關節炎。醫生可採取多種專業方法測量髖臼和股骨頭之間的相對位置,對疾病做出最終診斷。

併發症

由於誤診、或治療失敗等原因,本病如未能在兒童期治癒,至成年逐漸出現髖關節的疲勞、酸脹、隱痛,當疾病進展時,關節疼痛加重,並出現跛行、靜息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