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聖寺和光塔

寺內的禮拜殿前有龍眼樹和鳳眼果樹各一,故又有“龍鳳寺”之稱。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約3800平方米,主軸線上依次為:三道門、看月樓、禮拜殿和藏經閣。光塔則在寺的西南角。進頭門後,過一天井,就到二門,二門是用漢文書的“懷聖寺”,三門上有匾“教崇西域”。看月樓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重檐歇山頂。上、下檐採用插拱,形式簡樸,以紅砂岩築牆,四面各開一拱券門,南北券門各通庭園,東西券門各接廊廡,廊廡里鑲有關於寺院的歷代碑文。禮拜殿是1935年重建,綠琉璃歇山頂,殿前月台為“鹹水石”打制,欄桿則為明代遺物,雕刻精緻古樸。
光塔,原名“懷聖塔”,具有阿拉伯風格,高36米,建於唐貞觀年間,青磚砌築,底為圓形,表面灰沙批盪,開有幾個長方形小孔採光。塔內有二螺鏇形樓梯繞塔心而上塔頂。塔剎原立有一隻金雞,1934年重修砌成尖頂形。因塔身光滑,又因教徒誦經時,常在塔頂用阿拉伯語呼喊“邦卡”(呼喚之意),粵語“邦”與“光”音似,故人稱“光塔”或“番塔”。另有一說,唐時,塔不遠是珠江邊,該處一帶又是番市碼頭,入夜,塔頂懸燈,以利導航和船泊,故稱“光塔”。
該寺1997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