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曆

宋代曆法名。宋初沿用周顯德制的《欽天曆》,因推驗有誤,乃於建隆二年五月,詔令司天少監王處訥等另造曆法。四年四月,新法成,定名《應天曆》。

馬依澤(921~1005),【註:“馬依澤”乃阿拉伯語Mu‘izz的音譯名,義為“給……增光的,尊敬……的,給予榮譽的”】,號溫叟。西域魯穆國(位於小亞細亞當時的東羅馬帝國,宋代稱“盧眉國”,今歸屬土耳其)人。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來華,歷任司農少卿並判司天事、司天少監,撰《後周廣順明元歷》一卷、《太一青虎甲寅經》一卷,在公元962~963年間編制新法《應天曆》,時年四旬,宋太祖御製序,頒行。《應天曆》分六卷,分別為《歷經》、《算經》、《五更中星曆成》、《晨昏分立成》、《晝夜日出入立成》和《晷影立成》,此法在中國曆法中首先引進星期制度(見《宋史》第68卷宋律曆志)。
其名諱系魯穆文字,漢譯馬依澤,趙匡胤遂以馬授姓,並賜號漁叟,成為回族馬依澤氏來華的始祖。他在學術上的貢獻得到了宋太祖的賞識,旌表天文略部,授光祿大夫、右柱國兼欽天監,世襲侯爵,定居陝西涇陽,以後馬氏成為關中望族。
1968年台灣羅香林教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發現了一套完整的《懷寧馬氏宗譜》,其中《志尚公弁言》提到:“吾族系出西域魯穆。始祖諱系魯穆文字,漢譯馬依澤公,遂以馬授姓。宋太祖建極,初召修歷,公精歷學,建隆二年,應召入中國,修天文。越二年,成書,由王處訥上之。詔曰可。授公欽天監監正,襲侯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