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新論

意識形態新論

《意識形態新論》由童世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社科院和華東師大的不同學科的幾位學者通力合作,撰成此書。希望讀者和學界,尤其是對意識形態問題有理論和實踐雙重興趣的人們得到幫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完成160年以後研究意識形態問題,本書的任務並不是對“意識形態”概念和意識形態問題作系統全面的重新論述,而是在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指導下,在反思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的背景下,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體系的內容和意識形態工作的任務,作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探索。

為此首先必須對當前我國社會的根本特點有清晰認識。簡單地說,我國是處在現代世界中的一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它所體現的時代特點、國情特點、制度特點和文化特點等等從不同方面對當前的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提供了新的機會。

為了通過集體努力而深入研究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一些問題,為了從國際背景(第一篇)、時代特徵(第二篇)和理論依託(第三篇)等角度對當代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工作進行系統反思,上海社科院和華東師大的不同學科的幾位學者通力合作,撰成此書。希望讀者和學界,尤其是對意識形態問題有理論和實踐雙重興趣的人們得到幫助。

本書目錄

序言: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問題的新思考新探索

第一篇 意識形態問題的國際背景

第一章 國外執政黨的意識形態理論與實踐

一、意識形態是執政黨實現社會整合與控制的工具

二、國外執政黨主流意識形態的演變

三、當代西方左翼執政黨核心價值觀的調整

四、國外執政黨意識形態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第二篇 意識形態作用的時代特點

第二章 對外開放背景下的思想宣傳工作

一、來自開放環境的挑戰:思想宣傳工作存在的不適應

二、面對諸多矛盾的思考:開放社會思想宣傳工作的兩難困境

三、在調整中加強:開放背景下思想宣傳工作的新思考

第三章 世俗化社會中的精神生活領域

一、“精神生活”概念的豐富內涵

二、當代中國社會的世俗化特點

三、世俗化社會中高質量精神生活的條件

第四章 資訊時代的輿論引導

一、資訊時代輿論引導的現狀

二、資訊時代傳統媒體輿論引導

三、新媒體輿論引導

四、適度的寬容與高度的和諧

第五章 大眾傳媒時代的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

一、知識分子身份的認識及大眾傳媒時代的形成

二、知識分子的角色作用與國家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

三、知識分子的角色變化及其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四、理性地認識和應對公共性問題及知識分子實踐

第六章後現代語境中的歷史真理與社會信念

一、“無厘頭”新生代:關於歷史意識的思考和啟示

二、“戲說”、價值滲透和客觀性問題

三、王朔現象、“躲避崇高”與信仰重

四、“後現代在中國”、“中國後現代”及其逆向啟示

第三篇 意識形態工作的理論依託

第七章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一、意識形態視野下的中國民主政治:基本內涵與核心價值

二、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不懈探索

三、中國式民主與西方式民主:比較視角下兩種民主政治理念的對立

四、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對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理念的新挑戰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理念創新取向

第八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經濟體制模式的偉大創新

二、多元所有制結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

三、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有的分配結構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各種相互關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鏇律

第九章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一、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體系,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二、在實踐中不斷明確和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

三、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需要著重解決的幾個問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