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怠鳥

意怠鳥

意怠鳥,一種鳥類的名稱,出現在古代詩文中,現實生活中還沒有發現,是否真的存在還有待考究。一種說法是,意怠鳥就是玄鳥,也就是是燕子。意怠鳥因為喜歡棲息在其它鳥群中間,任何事情不喜歡搶先,也不會落後,因其獨特的生存之道,現在多用來比喻某些八面玲瓏之人。

相關記載

提到意怠的文字

《莊子·山木》:“ 東海 有鳥焉,其名曰意怠。”

宋 劉敞 《寓言》詩:“ 東海 有意怠,飛飛何所求。”

明 陳懋仁 《庶物異名疏·羽部上》:“意怠,玄鳥也。” 玄鳥(燕)的別名。

原文

東海有鳥焉,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莊子·山木》

註:莊子在《山木》篇中講到,在東海有一種名叫“意怠”的鳥,它作為鳥來說,飛得低且慢,看上去好象很無能的;這種鳥非常柔弱,總是擠在鳥群中苟生,而且飛的時候還要靠別的鳥領著。棲息時要躲在鳥群中間;往前飛它從來不敢跑在前面,退也不敢落在後面;吃東西不搶先,總是吃些殘羹剩飯。所以它們不會被大家所排斥,也避免了人對它的傷害,這樣(它們就)安然地保全了自己的生命,終日優哉優哉,遠離禍患。

相關成語

翂翂翐翐(fēnfēnzhìzhì): 陸德明釋文:“司馬(彪)云:‘ 翂翂翐翐,舒遲貌。一雲飛不高貌’。李(頤)云:‘羽翼聲。’

註:所謂大智若愚,這就是詮釋。但是,其實人們理解或者說理想的大智若愚,是那種帶有偽裝或者說是看上去愚鈍,實際上狡詐或者說是極其有心計者。故事中的形象,人們會說它消極、懦弱。“愚公移山”敢為天下先的事跡人們會頌揚的,但要參透道家的“無為”其實非常難的,老子認為人應有“居後不爭”、“無為”之心,不能理解為無所作為。《淮南子·原道訓》:“無為為之而合於道”。 道家的“無為”,是清靜自守之義,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達到的“合於道” 的理想境界。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能達到這種理想境界便無所不能為(無為而不無為)。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

相關書籍

意怠鳥的愛情意怠鳥的愛情

《意怠鳥的愛情》作者:竹西

簡介這是一個大鵬鳥與意怠鳥之間的故事。 大鵬鳥非高枝不棲,非甘泉不飲;而意怠鳥卻只滿足於唾口可得的食物和安全寧靜的生活。有著如此雲泥之別的兩類人怎么會有交接?不幸的是,他們就是遇上了。 李斯洛,一個自稱“意怠鳥”的都市女孩。對於她來說,安全的、規律的、沒有任何負擔的生活就象呼吸一樣重要。可是,一個意外卻讓她“淪落”到一個她這輩子都沒有想過會去的地方。而在那個地方,有一個人逼得她不得不“裝”了一回大鵬。然而,她內心卻知道,她只是一隻意怠,永遠也不可能變成大鵬…… 文攸同,一個“大鵬”一樣的男人。他熱愛自然,痛恨都市。對於他來說,都市代表著虛偽、束縛、以及永不知足的索取。然而,他沒有料到的是,他竟然會受到這樣一個女人的吸引。一個討厭流汗、害怕所有多於四條腿的動物、在太陽下從來沒有超過一小時、甚至連最基本的戶外常識都沒有的都市女孩。看著她在崎嶇的山道上掙扎,他卻很奇怪地發現他想要跟她一起飛翔。而且,想得要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