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絕

暈倒。《左傳·定公四年》:“由於徐蘇而從”晉杜預註:“以背受戈,故當時悶絕。”《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元年》:“密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

【詞目】悶絕(悶絕)
【拼音】mèn jué ㄇㄣˋㄐㄩㄝˊ
【釋義】暈倒。《左傳·定公四年》:“由於徐蘇而從” 晉 杜預 註:“以背受戈,故當時悶絕。”《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元年》:“密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 宋 洪邁 《夷堅支志甲·董小七》:“嘗獨宿其中,天氣盛寒,董糊窒鏬隙,置熅火,飲村醪一杯而就寢。熱甚,氣不宣洩,遂悶絕,傍無知者。”《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魏齊教左右一面用巨觥行酒,一面教獄卒加力,自辰至未,打得范雎遍體皆傷,血肉委地,咶喇一響,脅骨亦斷,雎大叫失聲,悶絕而死。” 清·田蘭芳《皇清太學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孫)墓志銘》:“喪歸,君以頭觸柩,哭悶絕而後蘇。”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某公子》:“公子既悶絕,遂不省以後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