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漢語漢字]

悶[漢語漢字]

悶是一個漢字,部首為門,讀音為mēn和mèn,意思是因空氣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覺:~氣,~飯。可組詞為悶(mēn)熱。

基本信息

注音:ㄇㄣ ㄇㄣˋ

悶[漢語漢字] 悶[漢語漢字]

簡體部首:門,部外筆畫:4,總筆畫:7

繁體部首:門

五筆:UNI

倉頡:LSP

鄭碼:TLWZ

筆順編號:4254544

四角號碼:3733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5F7

註解

讀音:mèn

(1) ㄇㄣˋ

(2)心煩,不舒暢:愁~。沉~。郁~。~懣。~~不樂。

(3)密閉,不透氣:~子車。

(4)鄭碼:TLWZ,U:95F7,GBK:C3C6

(5)筆畫數:7,部首:門,筆順編號:4254544

mēn

(1)氣悶,因氣不通暢而引起的不快之感

(2) 悶吐(心悶想吐)

(3) 沉默不出聲或聲音不響的樣子

(4)悶默(靜默不出聲);悶悶(悶聲不響)悶悶

mēn[動](1) 密閉,使不透氣 【cover tightly】。

如:茶剛泡上,悶一會兒再喝(2) 呆在家裡不出門 【shut oneself or sb. indoors】。如:別老悶在家裡(3) 過飽 【oversaturate】。如:肉吃多了,悶住了(4) 昏悶;失去知覺 【depressed】。如:悶香(一種麻醉毒品,強盜常用它熏人後強姦或盜物)

參考辭彙

~熱。(3) 密閉,使不透氣:茶剛沏上,~會兒再喝。

(4) 不吭聲,不聲張:他只是~頭苦幹。

(5) 鄭碼:TLWZ,U:95F7,GBK:C3C6

(6) 筆畫數:

7,部首:門,筆順編號:4254544

悶mēn[形](1) 氣悶,因氣不通暢而引起的不快之感 【stuffy;stifling;air is close】閉則熱而悶。——《素問·風論》(2) 又如:悶吐(心悶想吐);悶絕(暈倒。一說窒息而死);悶癢(因身體不舒爽而發癢);悶窒(窒息);悶躁(氣悶煩躁)(3) 沉默不出聲或聲音不響的樣子 【(of a sound)muffled】(4) 又如:悶默(靜默不出聲);悶悶(悶聲不響)悶悶

悶然而後應。——《莊子·德充符》

mēn[動](1) 密閉,使不透氣 【cover tightly】。

如:茶剛泡上,悶一會兒再喝(2) 呆在家裡不出門 【shut oneself or sb. indoors】。如:別老悶在家裡(3) 過飽 【oversaturate】。如:肉吃多了,悶住了(4) 昏悶;失去知覺 【depressed】。如:悶香(一種麻醉毒品,強盜常用它熏人後強姦或盜物)

(5) 另見mèn

基本釋義

1、心煩,不舒暢:愁~。沉~。郁~。~懣(mēn)。~~不樂。

2、 密閉,不透氣:~子車。

3、網路論壇用語:相當於人民幣“元”。

詳細釋義

mēn

1、 因空氣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覺:~氣。~熱。

2、密閉,使不透氣:茶剛沏上,~會兒再喝。

3、不吭聲,不聲張:他只是~頭苦幹。

[形]

(1) 氣悶,因氣不通暢而引起的不快之感。閉則熱而悶。——《素問·風論》。又如:悶吐(心悶想吐);悶絕(暈倒。一說窒息而死);悶癢(因身體不舒爽而發癢);悶窒(窒息);悶躁(氣悶煩躁)。

2、沉默不出聲或聲音不響的樣子。悶然而後應。——《莊子·德充符》。又如:悶默(靜默不出聲);悶悶(悶聲不響)。

(袁可立)積精自衛,無悶毒,故在亂能免,居危不廢。——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動]

(1) 密閉,使不透氣。如:茶剛泡上,悶一會兒再喝。

(2) 呆在家裡不出門。如:別老悶在家裡。

(3) 過飽。如:肉吃多了,悶住了。

(4) 昏悶;失去知覺。如:悶香(一種麻醉毒品,強盜常用它熏人)。

(5) 另見mèn。

(6)悶mēn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悶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困切,音懣。《說文》懣也。《易·乾卦》遯世無悶。

又《集韻》莫奔切,音門。《老子·道德經》其政悶悶,其民淳淳。《戰國策》瘨而殫悶旄不知人。或作惛。亦作㥃。◎按古韻文元通。古人能調五言,自然叶韻。向來學者鮮知古韻,惟吳棫韻補稍能推求,故朱子本之,雖未必盡合,亦思過半矣。字彙引韻補不無小泥,而正字通駁之太過,若此處悶字原有平聲,而字彙葉明字,為誤耳。

漢英互譯

◎ 悶

bored close cover tightly depressed in low spirits stuffy

方言集匯

◎ 粵語:mun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