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海港大橋

悉尼海港大橋

悉尼海港大橋英文名稱為Sydney Harbour Bridge, Australia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傑克遜海港,有一座號稱世界第一單孔拱橋的宏偉大橋,這就是著名的悉尼海港大橋。悉尼海港大橋是早期悉尼的代表建築,它像一道橫貫海灣的長虹,巍峨俊秀,氣勢磅礴,與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隔海相望,成為悉尼的象徵之一。悉尼海港大橋、悉尼塔和悉尼歌劇院、並成為悉尼三大地標性建築。

基本信息

簡介

悉尼海港大橋悉尼海港大橋

悉尼海港大橋,從“懷胎”到“出世”,前後花費100多年。在經過了40多年的醞釀之後,1857年,悉尼工程師彼得·翰德遜繪成了第一張設計圖,其後經過反覆修改,到1923年才根據督建鐵路橋的總工程師卜萊費博士的藍圖進行招標,由英國一家工程公司中標承建。1924年悉尼海港大橋破土建造橋基,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車,歷時8年多。

這座大橋整個工程的全部用鋼量為5.28萬噸,鉚釘數是600萬個,最大鉚釘重量3.5公斤,用水泥9.5萬立方米,橋塔、橋墩用花崗石1.7萬立方米,建橋用油漆27.2萬升,從這些數字足可見鐵橋工程的雄偉浩大。在30年代的條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橋,實為罕見。

提案

悉尼海港大橋悉尼海港大橋

早在1815年就有人提出建立橋樑的計畫,當時建築師弗朗西斯·葛林威(FrancisGreenway)建議新南威爾斯州總督拉克倫·麥覺理應該於北部海港南岸建造一座橋樑。

弗朗西斯·葛林威的建議最終沒有被採用,但這個想法仍然繼續存在,而且許多建議進一步在十九世紀被提出。1840年,海軍建築師羅伯特布林德利建議建造一座浮橋。工程師彼得·韓德森於1857年提出一座跨越海港的大橋的設計圖,這也是已知最早的設計圖之一。建造一座桁架橋的建議在1879年被提出,然後在1880年一座造價估計約850,000英鎊的橋樑提案被提出。在1900年也曾進行一次競賽,試圖找到一個合適的橋樑設計。儘管有不少意見被提出,但沒有任何一個被認為是合適的方案,也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意義

悉尼大橋有許多重要的意義,她是連線港口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樑、是悉尼歌劇院明信片的完美背景、在距離水面147米的高處遙望悉尼歌劇院,這個角度絕對獨一無二,也是攝取港口全景的絕佳地點。

建造

雙軌鐵路雙軌鐵路

在建造過程中,有一千六百多名工人參與了建造,其中16名工人不幸在建造過程中發生各種意外死亡。2007年3月18日慶祝開幕75周年的時候,一位名叫Olive Kerr婦女出席慶祝儀式,談到她父親當年在建造橋樑的時候不幸從橋上墜下身亡時,仍禁不住流下眼淚,她父親去世的時候,她本人只有三歲。

整個悉尼大橋橋身長度(包括引橋)1149米,從海面到橋面高58.5米,從海面到橋頂高達134米,萬噸巨輪可以從橋下通過。橋面寬49米,可通行各種汽車,中間鋪設有雙軌鐵路,兩側人行道各寬3米。原來還鋪設有軌電車車軌兩條,後因交通擁擠把它拆除,劃出8條汽車道。大橋的設計負荷是每小時通行汽車6000輛、火車和電車128列,還可通行幾萬人。現在各種車輛一天24小時連續不斷從橋上通過,有時一天通車量近200萬輛。悉尼大橋的最大特點是拱架,其拱架跨度為503米,而且是單孔拱形,這是世界上少見的。

大橋的鋼架兩頭搭在兩個巨大的鋼筋水泥橋墩上,橋墩高12米。鋼架與橋墩的接頭處有大滾珠,鋼架熱脹冷縮,滾珠起著調節作用。兩個橋墩上還各建有一座橋塔,塔高95米,全部用花崗岩建造。

目前悉尼大橋的交通完全由電腦控制。在大橋的兩端橋塔上裝有自動攝影設備,攝像鏡頭可以自動變換焦距和角度。當車輛一進入大橋,它就可以把車的型號、車牌號,收取過橋費以及車輛流量等全部情況記錄下來。整個橋上的交通情況在電腦控制中心的電視螢光屏上看得清清楚楚。橋上還有巡邏車巡邏,隨時處理各種情況,使大橋始終保持暢通無阻。

幾十年來,這座大橋不分晝夜地馱載往來的人貨車輛,外來的遊客到達悉尼市後,只要前往悉尼歌劇院,就會自然看到悉尼海港大橋。

竣工

悉尼海港大橋於1932年3月19日(星期六)正式開幕。當時新南威爾斯總督PhilipGame與公共工程部長都出席會議並發表談話,澳洲工黨新南威爾斯州長傑克·朗(JackLang)則切開南端的橋樑色帶。

然而當傑克·朗準備剪彩時,一名穿著軍服的男子騎著馬,用他的劍削去色帶,並於正式儀式開始之前,以新南威爾斯州人民的名義來宣布悉尼海港大橋開通。他後來迅速遭到逮捕。政府官員將色帶儘快恢復原狀之後,傑克·朗繼續進行開幕典禮。開幕典禮結束之後,進行21響禮炮和皇家空軍表演。入侵者被認定為弗朗西斯·德·格魯特(FrancisdeGroot)。他因為這次攻擊行為被定罪,並罰款5英鎊,精神病測試證明了他是神志清醒的。他是一個右翼準軍事(新衛隊)的成員,反對傑克·朗的左派政策。

一個類似的剪彩儀式於悉尼海港大橋北面由北悉尼市長AldermanPrimrose來進行,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件。後來發現,AldermanPrimrose也是一個新衛隊成員,但他和弗朗西斯·德·格魯特事件的關係仍不清楚。雙方在剪彩儀式中使用一雙金色的剪刀,也被用來在新澤西州紐約市的巴約納大橋剪彩典禮上,就在前一年(1931年)。

官方開幕儀式結束後,政府允許市民步行上橋,有些儀式直到50周年慶祝活動時才再度進行。根據估計顯示,大約有30萬至100萬人參加了開幕慶祝活動,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量,因為當時整個悉尼人口也只有略為超過100萬人。

美景

悉尼海港大橋夜景悉尼海港大橋夜景

無論乘飛機還是乘海輪到達悉尼,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這座全世界最寬的大鐵橋。在斜陽的金暉中,拱橋映襯著變幻的夕陽,由金黃而奼紫,由奼紫而暗褐,海面上的橋影剛剛褪淡,立刻有閃亮起斑斕的光帶。大橋鋼架、欄桿上的璀璨的千萬盞燈光,遠望恍惚是在弓背和弓弦上鑲嵌的無數鑽石,在黑絲絨般的夜空下,儀態萬千;再襯上波平如鏡的海灣中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倒影,平添幾分神秘。橋上往來的車輛就像是一排排整隊爬行的螞蟻,十分壯觀。每到晚上,只見橋的鋼架和欄桿上,都亮起了電燈,這些燈在深黑的夜空下,在神秘的海灣中像星星一樣眨著眼。澳大利亞人形容悉尼海港大橋的造型像一個"老式的大衣架",並把它譽為悉尼的象徵。由於悉尼海港大橋和悉尼歌劇院相鄰,人們將歌劇院和大橋聯成一體欣賞時,雄偉和婀娜、深色和淺色、直線和曲線構成了一幅反差強烈又協調一體的美麗圖畫,真是相映成輝。

在上世紀30年代的條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橋,實為罕見。萬噸巨輪可以從橋下通過,橋面寬49米,可通行各種汽車,中間鋪設有雙軌鐵路,兩側人行道各寬3米。今日的悉尼大橋,北端彎成一個大弧形,連線北上的高速公路,南端一直伸入悉尼市區。每當夜幕降臨,大橋的鋼架上就亮起了萬盞燈火,遠遠望去,五彩繽紛,燦爛奪目。

攀爬

悉尼海港大橋攀爬悉尼海港大橋攀爬

攀爬悉尼大橋(HarbourBridge)是最受歡迎的旅遊項目之一。澳大利亞人愛玩,所以才會想出了要攀爬這個綽號為“大衣架”的世界上最大的拱橋,這也是世界上唯一允許遊客爬到拱橋頂端的大橋。

從1998年開始,悉尼大橋開放給公眾攀爬,整個攀橋過程非常安全。

在登橋之前,必須通過肺活量測驗、酒精測驗以及通過金屬探測器,還必須請你在健康狀況證明和契約表上籤名才可以獲準攀爬。開始前全部的人都會拿到一套攀登服。另外,如果是晚間攀登還會有輕型的攀橋專用燈。整個攀橋旅程歷時3小時。

成功攀上悉尼大橋頂端的遊客都會收到一份紀念照片以及成功攀登大橋的證書。

旅遊信息

景區分類:城市觀光搜尋同類景區開放時間:10:00~5:00開放(聖誕節除外)

門票價格:成人98澳元,兒童79澳元(周末:成人120澳元,兒童98澳元)

最佳時間:澳大利亞的季節,恰與地處北半球的中國相反,每年四季時間:春季9月~11月,夏季12月~2月,秋季3月~5月,冬季6月~8月。澳大利亞內陸部分基本上是沙漠地帶,夏天日間氣溫經常超過40°C,而且非常乾燥,所以旅行艱難;而冬天日間氣溫25~28°C,很舒服,是觀光旅行的最好季節,但冬天旅行的人要注意夜間氣溫變低,最冷的時候,夜間氣溫可下降5~6°C,必須帶上毛衣、外套。

交通指南:事實上,最好是步行,那種在橋間漫步的感覺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在漫步越過大橋時,可在東南方的塔樓稍作停留,此處有一項關於大橋是如何建造起來的有趣展示,讓遊客花時間爬200個階梯去觀賞遠景也是相當值得的,因為港口及大橋的景色的確令人讚嘆不已。

75周年紀念日

由於2007年3月18日是星期天,澳大利亞在這一天提前慶祝悉尼海港大橋建成啟用75周年。這一天,橋面的汽車停走半天,讓大約20萬名參與慶祝的悉尼市民步行通過大橋。年紀最大的一名參加者是一名99歲的婦女,她75年前也步行過橋,這天坐輪椅而來。有趣的是,主持75周年剪彩的現任新南威爾斯省省長Morris Iemma女士在剪彩上所採用的剪刀,和75年前是同一把剪刀。這天澳大利亞的新聞報導說,現在已經沒有省總督這個職位,省長是人民選出的代表,狄谷上校可以安息了。在這一天(2007年3月18日),同時揭幕的還有一尊專門為紀念16位在建橋過程中不幸身亡的工人而在橋邊樹立的紀念碑。

最近多年,每年的慶祝新年來臨的除夕夜,悉尼海港大橋都有盛大的新年焰火表演,煙花被放置在大橋上,五光十色的焰火按著橋樑的形狀艷光四射,每年光在除夕夜,都吸引超過50萬人在悉尼海港四周觀看錶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