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和諧教學氛圍構建策略第一節 教學設計最佳化策略第一節 最佳化教學內容第二節

內容介紹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策略探究》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把原本單一對師生關係的研究、單一對課堂效率的研究、單一對教學方法的研究等理論進行綜合研究,突顯思想品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張東蓀哲學思想研究》從五個方面梳理了與思想品德課教學相關的理論概念,詳盡介紹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方式方法,並採用了大量真實生動的教學案例,全面客觀。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生活氣息濃、啟發性強,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借鑑價值,且事理交融的教學用書。

作者介紹

丁運河,男,1966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長期從事思想品德課教學,現任山東省鄆城縣程屯鎮肖皮口中學校長。曾獲全國首屆“燭光獎”,山東省教學能手、省骨幹教師、省優質課執教人和菏澤市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菏澤名師等稱號。已有十餘篇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轉變觀念最佳化備課
第一節 明確課程地位認清職業使命
第二節 實施新課程樹立新理念
第三節 最佳化備課策略提高備課有效性
第二章 和諧教學氛圍構建策略
第一節 和諧課堂的特徵和意義
第二節 構建和諧教學氛圍之策略
第三章 教學設計最佳化策略
第一節 最佳化教學內容
第二節 最佳化教學方式方法
第三節 最佳化教學手段
第四節 最佳化教學情境
第四章 學生資源開發利用策略
第一節 學生資源的特點及開發依據
第二節 開發和利用學生資源之策略
第五章 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策略
第一節 成功教育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之策略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中國小教育活動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達成教育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
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從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性質進行了綜合定位,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知識上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進行了科學要求。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能力的形成和知識的把握,更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凸顯人本思想。而實現思想品德課程目標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途徑仍然是課堂教學。基於全面把握課程性質和實現課程目標,我們對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進行新的探究,以求其又好又快地發展。
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又好又快發展,就是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努力構建和諧課堂,使教育的各項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合作,形成完善的教學生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以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之產生良好的興趣,達成師生共識,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後記
面對第一部專著的出版,我的心情,猶如一對夫婦初產下一雙健康兒女。充滿了喜悅、激動、自豪、欣慰、希望……
1987年,我從鄆城師範學校畢業,在肖皮口這所偏僻的農村中學,擔任起政治課的教學,即使擔任校長後仍兼任畢業班的思想品德課。工作期間,我不斷進修,先後在菏澤師專、曲阜師範大學取得專、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為自己的教學和創作奠定了知識基礎;作為省骨幹教師、菏澤名師,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又先後在山東理工大學、華東師大、東北師大進修培訓,為自己的教學和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教學中總結反思,開拓創新,學習歸納,筆耕不輟,為自己的教學和創作奠定了經驗基礎。可以說,該書的著成,不是一年。而是22年的學習積累、經驗總結、反思和構想的綜合成果。
有人說我忙碌,可我感到滿足:委屈了,有八旬父母的呵護;憂愁了,有未成年兒子的安慰;貧窮了,有七畝責任田的收穫;悠閒了,有校長管理的事可做;寂寞了,有學生邀咱去上課;無聊了,有網路可查點信息;高興了,有反思就寫成文章。
文摘
在人的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它對其他各方面的素質起著統帥和導向作用,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政治素質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銳性。思想素質包括確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以團隊精神為核心的人生觀和把對社會的貢獻放在第一位的價值觀。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強調,要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並把它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這是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務和主要內容。
素質教育這一宗旨具體化為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加強和改進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落實培養目標的要求。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和社會生活急劇變化的社會,對人的素質必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的教育,把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行為、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理想、信念和世界觀是學生個性心理結構中的核心部分。是個性的主要動力系統,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內容。中學階段是學生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的奠基階段,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科學的世界觀,構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思想品德課的根本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