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菌血症

念珠菌菌血症

入院第3天,患者深靜脈插管,第7天病程記錄中示深靜脈插管處皮膚輕度紅腫痛,患者發熱。 患者入院第5天、第6天分別留置了胃管、導尿管,當時導尿管培養有熱帶念珠菌,此時導尿管可能帶真菌。 最後,深靜脈插管處和血培養均有熱帶念珠菌生長。

念珠菌菌血症近年來,隨著中心靜脈壓測定、全胃腸外營養和危重病患者需長時間補液、給藥及有創動脈監測的臨床套用發展,在人體內置入導管進行診斷與治療已成為危重患者搶救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在套用過程中,常因諸多因素造成醫院獲得性血路感染(bloodstreaminfection,BSI),統計表明,危重病監護病房中與血管內裝置相關的菌血症中80%~90%為中心靜脈插入引起,導管相關性菌血症罹患率為4%~43%,病死率為10%~20%.

感染原因

念珠菌菌血症念珠菌菌血症
細菌、真菌感染:患者住院期間出現了3次持續性高熱期,可排除中樞性高熱,考慮為細菌、真菌感染所致,其中深靜脈導管可能為主要原因。入院第3天,患者深靜脈插管,第7天病程記錄中示深靜脈插管處皮膚輕度紅腫痛,患者發熱。臨終前1天,深靜脈插管處及血培養示熱帶念珠菌生長;②外源性感染:多數導管相關性感染由皮膚表面細菌引起,其中葡萄球菌占2/3,而念珠菌也成為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並且多數來源於醫務人員的手或由胃腸道經血行性播散。患者入院第5天、第6天分別留置了胃管、導尿管,當時導尿管培養有熱帶念珠菌,此時導尿管可能帶真菌。住院第7天痰培養有表皮葡萄球菌,可能由皮膚表面細菌易位引起肺部細菌感染。接著,痰、呼吸機管道,中段尿、胃液培養均有熱帶念珠菌。最後,深靜脈插管處和血培養均有熱帶念珠菌生長。醫務人員在每日醫療護理操作中,手會直接或間接接觸病人,可以考慮真菌來源於醫務人員的手;③侵入性操作:在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全身狀態較差的情況下,連續多次進行侵入性操作,增加了醫院感染機會。患者共住院31d,其中29d身上插入了各類導管。自住院第3天插入深靜脈插管起,身上插入導管最多達6條,即深靜脈導管、胃管、導尿管、呼吸機管道等,因為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可來自於宿主自身菌群的易位、侵入性操作者皮膚,也可來自操作過程中某一環節的污染;④抗生素使用品種多,使用中更換頻繁,加速了細菌耐藥菌株的產生和菌群失調:住院期間共使用了11種抗生素,平均2.5d更換一種抗生素。從藥敏結果顯示,細菌的耐藥性增加,剛入院時藥敏試驗結果示,12種抗生素中有9種抗生素敏感。到住院第15天時,只有2種抗生素敏感。最後藥敏試驗僅有亞胺培南(泰能)敏感,而且肺部深部真菌在培養中反覆出現。

此外,患者為高齡老人,膀胱癌術後,基礎性疾病較多,身體免疫功能力低下,也是感染易發因素。CRB死亡率為10%~20%,該病人反覆多次出現多部位感染徵象,各部位培養有真菌、細菌生長,而且肝腎功能嚴重損害,最後感染性休克、全身衰竭死亡,考慮因CRB死亡的可能性大。

臨床表現

念珠菌菌血症念珠菌菌血症
①驟起高熱,可到40-41度,或低溫,起病急,病情重,發展迅速;

②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可有意識障礙;

心率加快、脈搏細速,呼吸急促或困難;

④肝脾可腫大,重者可黃疸,皮下出血斑等。

治療

①處理原發感染灶;②套用抗菌藥物;③支持療法;④對症治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