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殺刃

必殺刃(又叫Hissatsu)
CCTV版  
CCTV的財富故事會曾經播放過一期《亮劍海外》。講的是美國海豹突擊隊的教官來大連,請台灣鑄劍師Paul Chen(陳朝波)為海豹設計一把特殊的刀(實際為海豹的武術教官設計,漢威生產)。
美國海豹突擊隊是世界上最為神秘、最具震懾力的特種作戰部隊之一。美國軍方對外披露的訊息是,全美軍只有200多名現役海豹突擊隊戰士,全部都是通過極其殘酷的軍事訓練篩選出來,個個身手不凡,被譽為美國軍隊里精英中的精英。海豹突擊隊員的身份極其神秘,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會在什麼地方執行任務以及在哪裡進行訓練。由於海豹突擊隊經常執行十分危險、艱難的任務,使用的軍刀和一般的軍刀有很大的區別,刀具不僅要求尖銳鋒利,而且還要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在近身格鬥中發揮出足夠的威力,不論劃、砍、刺、挑,都能輕易地從各個角度對敵人進行攻擊。教官要求的軍刀,已經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就連美國一些著名的刀具企業也不能製造出他理想中的刀。
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刀卻鋒利,隨手輕輕一划,就能劃開幾十頁紙。不用費什麼力氣,就能刺穿厚達1厘米的木板。如果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這把刀和普通的刀有著許多不同之處,而最獨特的地方就在於,它是專門為近身格鬥設計的,設定的所有的細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怎樣更好地攻擊敵人。近身格鬥中,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攻擊到對手,就能占據絕對的優勢。因此,拔刀的速度致關重要。由於特種兵一般都是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才用刀,從拔刀到完成攻擊的時間,一般要求不能超過1秒。因此,這把“必殺刃”,刀鞘上沒有任何卡鎖或皮扣,就是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拔刀。為了保證在拔刀的一瞬間就能進行攻擊,這把刀在刀刃前端設計了一個很大的弧度,使刀在拔出來的同時,就能順著手臂的方向進行攻擊,而弧度越大,攻擊面也越大。另外,與很多軍刀不同的是,這把刀的手柄上沒有設定護手,是為了在近身格鬥時,刀可以隨意反轉,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由於海豹突擊隊經常要在夜間執行任務,因此,為避免意外傷害,這把刀也有特殊的設計。這把刀有一個小缺口,看起來像瑕疵。它其實不是,它的功能就是說,如果在半夜伸手不見五指的時候,靠刀背這個三角碰到這個槽,滑到定位的時候,你可以把刀子安全的放到鞘中。
這把耗費了一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來的軍刀,採用上等的高碳不鏽鋼製成,刀刃長185毫米,刀背的厚度達到6.5毫米,而前端更是有一個明顯的梢度,使刀在前刺的時候具有極強的穿透力。為了能把刀握得更實,刀的手柄上布滿了很澀的顆粒。握到手發疼時,也就表示刀握得最緊。所有這些細節,都體現出設計者對刀具製造深厚的功力和獨特的見解。
如果將這把刀大量生產,一定會受到很多刀劍收藏者和軍事迷的喜愛,肯定會大賺一筆。可惜,Paul Chen卻銷毀了製造這把刀的模具,並發誓再也不做這把“必殺刃”,就連他手下的員工對此都難以理解(實際為漢威公司因智慧財產權問題不能繼續生產,“必殺刃”實際上哥倫比亞河CRKT也有生產,購買時注意生產廠家)。
真實版
必殺刃設計者JAMES WILLIAMS是美國的日本武術教官,他以極限CQB環境格鬥和對日本文化這兩個元素為前提設計出HISSATUS必殺。他和漢威一直有不錯的合作關係,其開辦的四風道場所用的武士刀很多都是漢威產的,那么找人做必殺刃漢威自然是他的首選。必殺的基本設計是日本戰國時期一種短刀,有著極尖銳的刀尖和超大的切先(日本刀刀尖處特別打磨的地方),有著非常強的穿刺能力。刀身彎曲,劃割時有更小的接觸面,切割深度更大。沒有護手方便攜帶。在古代日本短刀是平民可以持有的,而刀鐔對短刀來說意義不大。他根據這個思路加以改良,刀柄改為現代注塑材料,堅固耐腐蝕且絕緣。沒有護手正好適合現代CQB戰鬥的需要,戰士的身上有很多零碎,如彈夾手雷掛索等等,加上步槍,帶有護手的刀容易造成鉤掛。刀鞘是主要改進,變成合成材料快拔鞘,用彈性材料夾住刀使其不會意外掉出,拔刀時省去了揭開紐扣的步驟,加快拔刀速度,可以在拔刀的同時進行一次有效的劃割攻擊,也就是說可以使用拔刀術。
漢威大約生產了200把左右的必殺,除了自己留了一把樣刀其他的交給了客戶,有一部分美軍士兵使用過必殺,但是反響平平。後來JAMES WILLIAM停止了和漢威在必殺方面的合作,把設計賣給了哥倫比亞河刀具和工具公司(CRKT),哥河認定這是一個相當有利可圖的噱頭,東方文化和強大的殺傷力,於是請求JAMES根據必殺再設計幾款刀型。JAMES以必殺為原型,設計出了必殺折刀,兵法,以及根據另一款日本古代長短刀設計出了必勝。
對比漢威版的必殺,哥河的必殺在材料上有所縮水,不過價格也比較平易近人。漢威的必殺因為本來數量就很稀少,現在不僅市價極高,還往往有價無市。而哥河版設計完全相同,價格僅是前者的零頭,市場價在60美金左右。
漢威停止生產必殺原因其實非常純粹,遠沒有某些人宣傳的那么高尚——必殺的設計智慧財產權歸JAMES所有,其沒有必殺設計的使用權,契約到期後再生產同型產品是侵權行為,會嚴重影響其市場名譽。漢威不像某些目光短淺的國內公司,其主要市場份額在海外,而海外對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視是國內習慣於複製山寨的經濟模式理解不了的,一旦被起訴懲罰相當嚴厲。所以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道德角度他都沒有生產必殺的理由。
再說刀型本身,必殺確實是個很不錯的格鬥刀設計,但其亦有相當的局限性。長刀身和上揚的刀尖使其格鬥時指向性相對差。過於尖銳的刀尖犧牲了刀尖的堅固性,很容易崩斷。相對於尺寸其功能過於單一,不符合大部分士兵對這種尺寸的刀的需求。論格鬥,雙刃匕首完全不在必殺之下。事實上必殺的噱頭遠遠大於其實際性能,從沒有人說這是一把完美的格鬥刀,因為他離完美還差得很遠。而那些鼓吹必殺的人事實上都沒有真正上受過這把刀,我身邊就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從前有個朋友一直崇拜必殺刃,自稱必殺黨黨魁。後來當他真的買到了必殺後頃刻幻滅,鬱悶了相當一段時間,必殺黨也從此銷聲匿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