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濤聲

心底濤聲

版次:1版 包裝:平裝和仰軒,男,1936年出生於陝西省蒲城縣。 我寫回憶錄,不是為了出版發行,更不是為了成名,在這一點上我是有自知之明的。

書籍簡介

書名:心底濤聲
作者:和仰軒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和仰軒,男,1936年出生於陝西省蒲城縣。1954年畢業於西安石油工業學校,大專文化程度。

本書序文

想寫回憶錄,從1996年退休便有這個念頭,但直到時過一年多後的1998年3月初才鼓起勇氣,拿起筆來,抒寫我的生涯春秋。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在回憶梳理,凝神聚思,提煉升華,安排結構,終於文興大發,行筆如潺潺流水,一發而不可收拾。每日筆耕四小時,歷經三個月,終於草成了約10多萬字的回憶錄──《心底濤聲》。草成之後,我沒有急於印刷成書,而是將其束之書屋,隔段時間拿出來看看、改改,就這樣過了12年時間,才下決心將其結集成書。
我寫回憶錄,不是為了出版發行,更不是為了成名,在這一點上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既然沒有名望,亦就沒有奢望。我寫回憶錄,是為了記錄一段真實的歷史,傾吐我內心的濤聲,謳歌共產黨的恩情,讚美親情、友誼的珍重,總結經驗教訓,激勵我和我的後人腳踏實地地前行。
我的回憶錄,試圖敘寫一個從關中渭北高原貧瘠的土地上誕生,在貧困中漸漸長大,然後背上行李捲兒,離鄉背井,走進西安,走進石油工業行列,走進首都北京,走遍大半箇中國,以至走出國門的農民兒子的人生軌跡。這個軌跡,既有蜿蜒曲折,又有金光大道;既有電閃雷鳴,又有春風和煦;既有艱難與苦痛,又有美滿與幸福。我的回憶錄,是我的心底里奔涌激盪的濤聲,它想告訴人們:困難、挫折和順利、成功是和人的命運相應而生、相向而行。做人就要做搏擊困難的勇士,掌握自己命運的強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原文摘錄

…………
星期天,我們就乘車到高台縣城去玩。高台縣雖說是個縣,實際上是個大村莊,只有一條街,汽車從東門進去,喇叭還沒打完,已經出了西門。
我們看場電影,逛逛商店,買些小吃和日用品就往回返。這期間發生了一樁有趣的事。我們同學郭建基和姬靜是同班同學,他們在學校就戀愛相好,年紀都不小了,到了結婚年齡。
“五一”勞動節那天,我們這些同學和好友為他們結婚作準備,區隊特意給了一個蒙古包作新房,井下地質組的姑娘們剪了“囍”字和喜鵲紅梅貼在蒙古包,把新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下午,在帳篷群的中間舉行了婚禮,幾百名職工圍得水泄不通,吆喝著要他們唱歌、談戀愛經過。姬靜是北京長大的姑娘,郭建基是甘肅天水地區的小伙,倆人都是細聲慢語的老實人,既不會唱,更不願談戀愛經過。
大家不放過,推來搡去,我於是提議叫他倆給大家鞠個躬,才算解了圍。晚上他們就住在蒙古包里度新婚,誰料半夜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大風把他倆的蒙古包頂蓋給刮跑了,將他們暴露在光天月下,姬靜嚇得驚叫,我們聽到叫聲,以為發生了什麼事,趕快穿衣跑出來一看,看到了難得看到的“西洋景”,大家一邊笑,一邊幫他們搭好蒙古包
。第二天,我編了段順口溜和他倆逗樂:“蒙古包里度新婚,相親相愛是知音。狂風砂石來搗亂,把新郎新娘晾在月光下面。”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都已退休,又同在華北油田,每逢見到他倆,我就提起此事,姬靜總是笑著說:“你壞,你壞。”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