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縣科技局

3、組織實施全縣科教興縣戰略,指導協調各部門的科教興縣工作。 8、牽頭協調和組織全縣的科技宣傳培訓工作。 9、配合組織、人事部門管理科技人員和人才的引進、培訓工作。

工作職能

1、貫徹執行國家、省、市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結合本縣實際,研究制訂全縣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編制年度科技計畫、科技工作政策和措施,並組織實施。
2、組織實施國家、省、市、縣下達的科研攻關、星火、火炬、新產品試製、成果推廣、軟科學研究等科技計畫項目。
3、組織實施全縣科教興縣戰略,指導協調各部門的科教興縣工作。鞏固和提高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成果。組織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發展農業和農村科技工作, 負責指導鄉鎮的科技工作和全縣科技管理網路建設。組織實施科技興工戰略,指導各類企業推行企業科技進步,增大科技因素,提高科技含量。
4、組織、指導縣內外科技合作交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重大 科技引進項目的研究論證立項;參與縣重大技術改造、重點工程建設以及經濟領域重大項目的決策。開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動,聯絡各地科技人員和科研單位。
5、負責管理全縣科技成果的申報、鑑定、評審、驗收、登記和獎勵工作。組織或協助有關單位推廣套用科技成果。
6、制定高新技術發展規劃、政策,負責技術契約法實施工作的監督、檢查。負責技術市場和技術貿易的管理工作;登記技術契約;負責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協助管理工作和技術創新工作。
7、管理智慧財產權,負責專利代理工作,包括專利申請、專利糾紛訴訟及專利糾紛調處,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
8、牽頭協調和組織全縣的科技宣傳培訓工作。加強科技宣傳、科技培訓,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質。
9、配合組織、人事部門管理科技人員和人才的引進、培訓工作。
10、建立科技信息網路,為全縣提供有關科技信息諮詢服務。
徽縣依託科技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全縣糧油連年增產。2012年全縣種植小麥18.02萬畝,平均單產301.7公斤,較上年增長4.8%,小麥高產創建示範區平均畝產409公斤,油菜平均單產128.2公斤,較上年增長4.7%。
徽縣相繼實施了“徽縣小麥高產創建”、“徽縣複種大豆高產創建”、“徽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範”、“徽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等農業科技項目,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在項目區引進示範推廣優質冬小麥良種、精量半精量播種、藥劑拌種、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機械化耕作等一系列實用技術,使小麥良種率達到100%,包衣率和藥劑拌種率達到100%,半精量播種面積達到100%,推廣專用配方肥560噸,科學施肥面積達到90%以上。2012年全縣推廣優質糧油作物新品種32個,其中:小麥新品種16個,玉米新品種12個,大豆新品種8個、油菜新品種4個,落實配方施肥48.4萬畝、農作物病蟲害防控96.7萬畝次、地膜覆蓋14.5萬畝,間作套種13.2萬畝、適期追肥32.8萬畝。2012年全縣種植小麥18.02萬畝,預計總產5450萬公斤,較上年增長5.2%;全縣油菜預計總產8400噸,比上年增長8.3%。

縣情特點

徽縣特殊的地形地貌,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悠久的歷史,形成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境內以三灘風光、吳�墓碑、栗亭古塔、文池秋色、青泥古道、千年銀杏樹、嘉陵江漂流、月亮峽、仙人湖為主的旅遊景點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省內外遊客。特別是距縣城46公里的“三灘”風景區,境內山勢奇險、地貌奇特,200平方公里的地域被原始森林所覆蓋,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高山草甸、珍稀動植物、雲海日出、溶洞石窟、奇花異草、飛瀑流泉、三國古道、宗教傳說,渾然一體,魅力無窮,經旅遊專家考察後認為“有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峨嵋之秀,具在大規模旅遊開發的潛力”,被列為省級名勝的風景區,2011年被列為省級名勝風景區,以嘉陵“銀杏人家”、柳林的“江峽人家”、伏家鎮 “酒香人家”等為代表的農家樂已發展到300多家。徽縣縣委、縣政府正實施開發計畫,以三灘開發為龍頭旅遊產業已成為徽縣的朝陽產業。
徽縣處在成都、西安、蘭州三大省會城市為頂點的三角形內心上,是陝甘川交通咽喉,區域優勢明顯,自古為商埠重鎮,境內寶成鐵路縱貫東南。這裡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豐富,縣域農業發展層次清晰、特色鮮明,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美稱,是發展特色農業的熱土,旅遊觀光的樂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