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禹城

德州禹城

禹城市是山東省德州市的一個縣級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是省會濟南的衛星城,屬環渤海經濟圈。面積為990平方公里,2011年有53萬人口,轄8鎮2鄉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禹城歷史悠久,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更名為禹城,1993年9月撤縣設市。

基本信息

歷史

禹王亭博物館 禹王亭博物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武王伐紂,建立 周朝,為追念先王之恩德,將 黃帝後裔分封到祝(現禹城、齊河、長清一帶),名曰“祝國”,城址現長清縣東北30里濟南西郊的古城村。
後郡稱祝柯,春秋時諸侯“盟於祝柯”就在此地,自此出了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郡置縣,改為祝柯縣,縣址依然。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稱祝阿縣,縣址未搬遷。
北魏皇興三年(公元469年),縣址由古城村遷至阿陽城(現禹城火車站楊城子)。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祝阿縣改名禹城,縣址依然。
唐玄宗皇帝取城南禹息故城之意,改祝阿縣為禹城縣。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為阻安史叛軍,決黃河以阻,禹城被淹沒,城址搬至遷善村(臥牛鎮)。
五代十國時沿唐制。金時屬濟南府。
公元1130年(金天會八年),分置齊河縣。元代禹城縣屬曹州。
明、清時屬濟南府。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禹城縣隸屬山東省濟南府。
1913年屬山東省德臨道,次年改屬東臨道,1926年復屬德臨道,1928年起屬 山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
1946年成立了“禹城縣政府”,隸屬渤海區濼北行政專署。
1950年隸屬德州專署。
1956年改屬聊城專署。
1958年禹城縣併入高唐縣,隸屬於聊城專署。
1961年恢復禹城縣建制,復屬德州專署管轄,至1993年禹城撤縣設市(縣級),至今隸屬關係未變更。
1993年9月撤縣設市。
1993年9月9日,撤銷禹城縣,以原禹城縣的行政區域設立禹城市(縣級)。

行政區劃

2012年,禹城轄8鎮2鄉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有383個社區(村)。8鎮2鄉為:倫鎮、房寺鎮、張莊鎮、辛店鎮、安仁鎮、辛寨鎮、 粱家鎮、十里望鎮、李屯鄉、莒鎮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禹城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徒駭河中游,地理位置:東經116°22′11″~116°45′00″,北緯36°41′36″~37°12′13″。自東北部順時針依次與臨邑、齊河、茌平、高唐、平原五縣接壤。市境南北長約58公里,東西寬約33公里,總面積990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禹城市地層為古近系東營組和沙河街組、新近系明化鎮組和館陶組、第四系平原組。
禹城市地處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海拔最高27.27米,最低19.2米,坡降1/8000—1/10000。

河流

禹城市境內現代水系屬海河水系,分徒駭、德惠兩個流域。至2010年底有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乾支流河道23條。

氣候

禹城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季節明顯,光照充足。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秋季天氣晴爽,冷暖適中;冬季多偏北風,寒冷乾燥。
年平均氣溫13.3℃,年平均降水量555.5毫米。無霜期長,年平均無霜期202天,全年日照2546.2小時,年平均風速2.5米/秒,最多風向為西南偏南風。年平均蒸發量1884.8毫米,年雷暴日數23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禹城市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徑流、引黃乾渠和地下水資源三部分。徒駭河、趙牛河、禹臨河、葦河等較大河流縱貫全市,境內當地徑流量多,過境徑流量豐富;潘莊引黃乾渠穿越本市,境內長36公里;全市地下水可供利用水資源約1.596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植被以栽培植物為主,糧食作物有 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西瓜、蔬菜等,綠肥有苜蓿、青麻、草木犀等。
雜草和野草,因其地形地貌和土質鹽鹼程度,分布不一致。一些未被開墾利用的撩荒地自然植被以茅草及其他禾本科野草為主,在鹽鹼地上,主要是鹼蓬棵,蒿子,曲曲菜等,土壤肥沃的土地,以苔菜、青青菜及禾本科的熱草秧等為主,在水灌條件好的地上,以馬齒莧,香香草為主,在乾旱瘠薄地上,以茅草、豬芽草為多,在溝渠旁各種野草混生。
野生動物有刺蝟、貔子、狸子、狐狸、獾、黃鼠狼、老鼠、野兔;野生鳥類有 燕子麻雀野鴿喜鵲啄木鳥烏鴉鵪鶉、鷹、布穀鳥等;魚類有草、鰱、鯉、鯽、黑、鯰、參條、鮊魚、 泥鰍等;另有                          、蟹、蚌、蝦,青蛙等。

礦產資源

禹城市已發現、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和磚瓦用粘土。已探明的可利用礦產為:煤和地熱。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年末,全市總戶數167994戶,總人口52.69萬人。2011年出生人口6640人,出生率12.6‰;死亡人口2535人,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7.8‰。

民族

2013年禹城市共有回、 滿蒙古等25個少數民族,7775人。有 德州市唯一的 回族鎮——十里望回族鎮,全市共有回族聚居村14個(金莊、高莊、韓寨、 南陳、孫東、大白、小白、後禚、彭莊、 小韓、豆王、韓莊、桂莊、張老虎),雜居村8個(尹莊、十里望村、冉廟、王皮、麻莊、辛寨西街、禚屯、大付),回族民眾7441人,涉及7個鄉鎮( 十里望、房寺、梁家、高新區、辛寨、倫鎮、安仁)、22個村。宗教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共有信教民眾3.8萬餘人。

經濟

禹城大禹公園 禹城大禹公園
2011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9.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52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99.66億元,增長13.5%,其中工業89.22億元,增長14.7%;第三產業增加值52.98億元,增長14.3%。三次產業結構為14.8:55.6:29.6。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34132元,比2010年增加3155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1.1%。
2011年年末,全市民營經濟總戶數達11709戶,吸納從業人員5.51萬人,註冊資金44.20億元。民營經濟營業收入550.75億元,同比增長26.5%。民營經濟上交稅金6.62億元,同比增長23.8%。私營企業戶數達1142戶,從業人員3.03萬人,註冊資金41.08億元;私營企業營業收入411.18億元,同比增長29.3%,上交稅金2.2億元,同比增長9.9%。
2011年實施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27個,累計完成投資101.42億元,增長29.7%。投資規模5000萬元以上施工項目118個,完成投資90.08億元,其中當年新開工億元以上的施工項目14個,完成投資19.17億元。基礎設施投資22.8億元;技術改造投資49.9億元。服務業項目36個(其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34個),完成投資額31.85億元,占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達到31.40%。
2011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3.46億元,增長28.46%。地方財政收入7.50億元,增長36.36%。其中稅收收入4.84億元,增長38.32%。全市財政支出15.84億元,增長22.07%。其中:教育支出36651萬元,農林水支出28017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202萬元,醫療衛生支出15762萬元。全市國稅收入4.62億元,增長17.51%;地稅收入4.91億元,增長31.13%。

第一產業

2011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54.15億元,增長2.3%(可比價,下同)。其中,農業總產值27.06億元,增長0.5%;林業總產值1.29億元,增長3.7%;牧業總產值21.47億元,增長4.6%;漁業總產值1.80億元,增長3.6%;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2.53億元,增長1.7%。

第二產業

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9家,實現工業增加值94.52億元,產品銷售收入508.72億元,利稅66億元,利潤總額35.06億元,分別增長17.65%、35.5%、34.33%和35.77%。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60.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0.5%,比2010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用電量13.29億千瓦時,增長19.9%。
2011年,全市資質內建築企業22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9億元,增長17.5%,其中:建築工程完成產值10.4億元,增長18.2%;安裝工程完成產值0.4億元,下降20%。2011年簽訂契約額13.3億元,增長4.7%,其中2011年新簽契約額13.4億元,增長24.1%。2011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38.3萬平方米,增長2.1%。
2011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0.09億元,住宅投資4.32億元,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資3.00億元。商品房施工面積81.2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28.34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1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單位達到135家,其中零售額累計千萬元以上單位個數103家,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商貿流通市場7處。2011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5.6億元,同比增長18.1%。
2011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8500萬美元,增長30.2%。
至2011年年末,全市境內公路(含村村通公路)里程達2619公里,全部晴雨通車。
至2011年年末,全市郵電局(所)達18處,郵政業務總量達410.13萬元。
全市金融機構2011年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06.47億元,比年初增加18.71億元。

交通

禹城地處環 渤海經濟圈,是省會濟南的“衛星城”,市區南距 濟南50公里,北距 天津270公里。 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濟邯鐵路、京福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308國道、101省道和316省道以及籌建中的太青客運專線鐵路穿境而過,是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

2011年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15項,申請專利157件,授權專利76件。
2011年年末,全市國小校105所,在校生3.8萬人,其中女生1.81萬人。國小專任老師2437人。全市普通中學20所(其中初級中學17所),在校學生2.40萬人,其中女生1.18萬人。普通中學專任老師2009人。

文化事業

禹城市文化館始建於1950年,經多次改建,館舍建築面積達3100平方米,內部設施、功能齊全,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館。2005年經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禹城市藝術團。
禹城市圖書館及孫康美術館始建於2006年,總投資650萬元,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2007年7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2009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館。

醫療衛生

至2011年年末,全市醫療衛生單位為19處,醫療衛生單位床位數達1426床,衛生技術人員161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65人,衛生防疫人員74人。

居民生活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350元,同比增長19.4%。全市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人數32950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88490萬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6856元。

社會保障

2011年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5.6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職工人數6.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18萬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407608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80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772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1062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42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

旅遊

禹王亭博物館是國家AA級景區。位於禹城市區西北部3公里處,占地136畝,由禹王大殿、東西配殿、鐘鼓樓、具丘遺址、禹王亭和禹王湖等組成,是一座集考古、研討、觀光、旅遊、娛樂為一體的古文化公園。
糖城廣場是集觀演、集會、展覽、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的大型市政設施,也是禹城重要的標誌性城市景觀。
大禹公園是在原人民公園基礎上改造而成,兼具公共綠地和城市廣場雙重功能,是集休閒、觀光、健身、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式城市公園。
九一廣場位於迎賓大道西側,占地150畝,設定禹王雕像、林下休閒、廣場展示、台地景觀和文化燈柱等,是一處集宣傳展示和健身休閒於一體的市民活動場所,成為傳承歷史、宣傳文化和保留記憶的載體平台。大禹雕像總高度13米,其中雕像高5米,四周刻有紀念大禹治水的石刻碑文。
禹西生態觀光農業園是2004年首批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禹城市西部,與高唐、平原縣毗鄰,總面積2萬餘畝,是禹城市對外聯繫的視窗,是展示禹城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一面顯示屏。

特產

泡子糕是用米粉(江米或黃米)、糖稀、生油配製而成。製造時先炸泡子糕。即是將米放入30度溫水中,泡至用手捻碎而不粘為宜,撈出晾乾,粉碎成麵團,入鍋加熱攪拌,熬成稠糊狀和糖稀一併倒入合面機,再加麵粉合成麵團,用軸擀成厚約5毫米的長方形,用刀切成多層面片,炸呈杏黃色為止。第二道工序是鋪糕。鋪糕即是用糖稀熬好漿子,再加適量香精、桂花醬,後將糕泡子入鍋攪拌,隨澆漿子調勻倒入熟面,再把攪好的糕泡子倒在案子上攤勻,上面鋪一層白糖皮,撒上青紅絲,蓋紙軋實,切成塊即成。
房寺油酥燒餅是以麵粉、植物油、動物油、五香面、精鹽、芝麻為主要原料,用特製的三合土泥糊制的爐子烤制而成的。其色香誘人、外酥里嫩,咬上一口,芝麻、酥沫會散落一片,五香氣味四溢,使人回味無窮。
傻小二“棒仔鴨”選用櫻桃谷瘦肉型鴨為材料,經18種名貴中草藥浸泡醃製,果木炭火烘烤,高湯醬制風乾而成,其肉色棗紅,醬香油潤,滋味悠長,低脂不膩。

城市名片

國家高技術生物產業基地縣域金融創新試點市
中國功能糖城最佳投資城市
中國食品餡料城德州市科學發展示範區
中國營養健康產業城山東省縣域經濟最具發展潛力十佳縣市
中國半精紡毛紗名城國家綠色能源示範市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最具競爭力低碳產業城市
全國科技實力百強市

名人

王明奎(1874—1944)禹城五香脫骨扒雞創始人。市中街道月牙灣村人。18歲時,學煮扒雞,後求一老中醫選配五種藥料調味,制出的扒雞,五味溢香,名為“五香扒雞”。又因手提雞腿,骨肉分離,起名“五香脫骨扒雞”。
王克寇(1916—1944)原名王汝清,魯西北四區基幹二團政委。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大小戰鬥百餘次,對黨忠誠,作戰勇猛,指揮有方,在魯西北地區聲望很高。1944年5月,王克寇率部隊攻打東阿縣牛角店偽軍部,不幸中彈犧牲。
馬毅之(1912—1954)中共禹城縣第一任縣委書記,梁家鎮馬家橋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0月,在連五高國小組建了中共禹城縣第一屆委員會,任書記等職。歷任豫西三十五團政委、臨江中心縣委書記、中央二機部黨委副書記等職。
王春英,女,52歲,漢族,中專文化,中共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演唱的歌曲曾獲中國民歌邀請賽銀獎,獲省級獎10餘個,現任禹城市文化館聲樂教師副研究館員。
劉梅,女,49歲,漢族,大專文化,山東省舞蹈家協會會員,創編的舞蹈曾獲文化部“群星獎”銅獎,獲省級獎20餘個,現任禹城市文化館舞蹈教師。
艾宇,女,30歲,漢族,大專文化,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演唱的歌曲曾獲山東省青年歌手大獎賽金獎,山東電視台簽約歌手,現任禹城市文化館聲樂教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