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兆

徵兆

預感到的或即將出現的跡象。兆,象形。大篆字形像龜甲受灼所生的裂痕。

基本信息

詞義

徵兆徵兆
兆,象形。大篆字形像龜甲受灼所生的裂痕。徵兆思想,源自於古代的“天人感應”學說。“天人感應”主要表現為“瑞應”嘉許和“災異”譴告。這是儒家希望統治者以德治理天下而作的比附,認為祥瑞的出現,是統治者德之所至,如出現木連理、鳳凰、麒麟等,是上天對帝王的嘉獎和政治開明、太平盛世等的回報;失德將會遭致災異的警告和懲罰,如發生山崩、地裂、蟲災、洪水等。因而,天意和王道就蘊含在自然界某些現象中,以天道闡釋王道,以王道比附於天道。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說:“帝王之將興也,其美祥亦先見;其將亡也,妖孽亦將見。物固以類相召也。”

本義

卜兆,龜甲燒後的裂紋。

解釋

事先顯露出來的跡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