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中國研究院

微軟中國研究院是在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投巨資在北京成立的一個科研機構。並於2001年11月1日將其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中國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基礎研究機構。


簡介

微軟中國研究院微軟中國研究院
微軟中國研究院是在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投巨資在北京成立的一個科研機構。並於2001年11月1日將其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中國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基礎研究機構。這一戰略投資顯示了微軟公司對中國及整個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潛力的巨大信心和對本地區信息產業發展的鄭重承諾。

發展歷程

十周年慶典十周年慶典

自1998年11月5日成立以來,微軟中國研究院發展極其迅速。

在2003年就擁有在數字多媒體、多通道用戶界面、無線網路及數字娛樂等領域的170多位優秀的科研技術人員。他們中的許多領軍人物是從海外歸來的、在各自的學術領域有很高造詣的年輕學者。研究院成立以來常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並已有多項技術成功轉移到微軟公司微軟的核心產品當中,如Office XP、Office System 2003、Windows XP、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以及微軟下一代作業系統Longhorn
自1998年到2008年,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努力營造一種奮發、進取與和諧的科研環境,始終強調自由、真誠和平等,強調成員之間的相互信賴、相互尊重與相互協作。研究院承諾為每一位才華橫溢的研究員提供長期性的支持,這種支持包括充裕的科研經費、豐富的研究資源以及開放自由的科研環境。研究院鼓勵研究人員樹立長遠眼光和富於冒險的精神;鼓勵研究人員要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在第一時間接觸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傾聽產業先驅的聲音,並與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持久而有效的合作。

設備

在2007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微軟中國實驗室,用以在英特爾架構伺服器平台上測試下一代互連技術。該微軟實驗室提供的初始技術配置將主要側重於微軟新產品研發,存儲伺服器集群解決方案。InfiniBand體系結構已發展成為一款領先的集群技術,中國眾多數據中心在初期技術部署中均採用了該體系結構。微軟實驗室將不斷拓展其技術範圍,並在未來提供對支持128位遊戲的伺服器解決方案的測試。
微軟計算機與網路實驗室旨在為研發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存儲和研發環境。使研發人員能更好的運行網路套用技術及最新軟體,提高從INTERNET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滿足研發人員對產品套用需要。
網路設備
45台伺服器分為4各機櫃,用DLINK 24口1000M交換機連線。每台伺服器器都獨占1000M網路頻寬,便於數據的實時高速傳輸。
伺服器
微軟實驗室提供的是研發的快速處理與存儲要求,在主機室設有網關伺服器、WWW伺服器、MAIL伺服器、FTP伺服器、elnet伺服器及媒體研發服務等多台伺服器。考慮到大規模上網的壓力,研發伺服器採用P4 XEON 3.06(533MHZ)雙CPU,1G記憶體,250G*4(SATA)硬碟的高性能計算機。

研究使命

微軟中國研究院微軟中國研究院

微軟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來的計算機能夠看、聽、學,能用自然語言與人類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微軟中國研究院正以最大的熱情,為滿足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在未來5-10年對於計算技術的需求奠定堅實的科研基礎而努力。同時,微軟中國研究院還積極配合亞洲各國政府的科技產業政策,為促進信息產業和網際網路技術在亞洲地區的發展、推動整個地區的技術創新和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微軟中國研究院提倡開放、自由、平等的學術風氣,承諾為研究人員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和長期的支持,鼓勵研究人員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富於冒險的精神。

研究方向

立足於微軟公司的長遠發展戰略,微軟中國研究院目前主要從事五個領域的研究:
自然用戶界面:開創新的技術,讓人們能夠以更自然、更多元的方式與機器互動,讓使用計算機像與人交談一樣自然。
新一代多媒體:網際網路將成為新一代多媒體套用的中心。多媒體檔案在網路上能夠被快速可靠地傳遞和分享,用戶可以互動式地開展購物、教育、會議及娛樂等線上活動。
以數字為中心的計算:探索新的基礎架構、算法、工具和套用軟體,為企業和用戶收集、分析和挖掘以數據為中心的信息。
網際網路搜尋與線上廣告:致力於將數據挖掘、機器學習與知識發現等技術與信息分析、組織、檢索和可視化的過程相結合,將目前的網際網路搜尋和線上廣告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計算機科學基礎:推進計算機科學中業已取得顯著套用的領域的基礎研究工作,包括理論計算、系統、網路和機器學習等方面。

榮譽實力

作為世界一流的計算機基礎研究機構,微軟中國研究院一如既往地秉著 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以創造出對未來有深遠影響的研究成果作為發展使命。微軟中國研究院在計算機基礎科學上的創新和技術突破備受全球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矚目,該院研究員以不懈的努力在國際學術舞台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獲獎介紹
微軟中國研究院微軟中國研究院
網路系統設計大會(NSDI)2009 最佳論文及演示大獎
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2009 最佳論文獎
電路與視頻技術系統大會(IEEE CSVT)2009 最佳論文獎
環太平洋多媒體國際會議(PCM)2008 最佳論文獎
國際移動系統套用與服務大會(MobiSys)2008 最佳演示大獎
國際多媒體大會(ACM Mutlimedia)2007 最佳論文及演示大獎
榮獲ACM MobiSys 2008會議最佳演示獎
榮獲ACM Multimedia 2007會議最佳論文獎、最佳演示獎
榮獲ACM SenSys 2007會議最佳演示獎
榮獲ACM MobiSys 2007會議最佳演示獎
2007年和2005年兩次榮獲VCIP會議最佳論文獎
被《環球企業家》雜誌(Global Entrepreneur)評選為2007年最佳企業研究院
榮獲WWW 2006會議最佳論文獎
榮獲中國教育部捐資助教特殊貢獻獎
榮獲IEEE T-CSVT'01會議最佳論文獎

大事件

1998年

李開復李開復

1998年11月5日,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宣布成立,李開復博士出任院長。

1999年

1999年1月 多媒體領域的世界級專家張亞勤博士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出任副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微軟專家顧問委員會”成立。
1999年3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宣布,向清華、北大、中國科技大學等10所重點大學捐贈價值一千五百萬元的微軟正版軟體。
1999年6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在京舉辦“二十一世紀的計算”學術研討會,吸引了1500多名中國學者與會,同時邀請了圖靈獎獲得者Butler Lampson博士、Raj Reddy教授等一批卓有成就的海外學者參加,成為中國近年來最高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
1999年8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沈向洋博士在國際圖形學年會(Siggraph)上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這是基於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方面的又一重大進展,也是近10年來,在這個全球最高圖形學術會議上,又一個署名來自中國的主題演講。
1999年10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簽署合作協定,雙方將在未來5年內在基礎研究領域開展廣泛的合作。該協定的簽署標誌著微軟中國研究院與國內學術界的合作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微軟中國研究院第一次向美國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比爾•蓋茨先生做匯報。李開復院長向比爾介紹了研究院的6 “P”策略。這6個“P”分別是研究人才(people)、 合作項目(programs)、學術著作(publications)、發明專利(patents)、技術原型(prototypes)和技術轉移 (product impact)。匯報取得巨大成功,比爾•蓋茨對研究院的各項進展給予高度評價。
1999年11月5日,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慶祝成立一周年。在短短一年中,不僅研究機構初具規模,而且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研究人員由最初的2人發展到60人,在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論文28篇,並將出版第一本微軟中國研究院的論文集。

2000年

2000年1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分別合作成立的“微軟-清華多媒體實驗室”、“微軟-浙大視覺感知實驗室”正式啟動。
2000年4月 由微軟中國研究院聯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發起的“二十一世紀的計算 - 進入網路時代”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滬召開。1998年度圖靈獎獲得者吉姆•格雷博士(Jim Gray)、雷射印表機的發明人蓋瑞•斯塔克偉澤博士(Gary Starkweather)應邀分別作了主題演講。
2000年4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舉行隆重儀式,向來自12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16位高校才俊頒發了第二屆“微軟學者”證書。
2000年6月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八十周年校慶之際,微軟中國研究院與該校計算機系合作建立的“微軟-哈工大機器翻譯實驗室”正式宣告成立。
2000年8月 原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副院長張亞勤博士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一職。原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復博士被提升為微軟公司的副總裁,回到總部參與微軟公司最近提出的Microsoft. NET構想的有關工作。
2000年9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和清華大學聯合開設一門面向全校研究生的選修課:“如何成為一名二十一世紀優秀的研究人員”。9月19日,微軟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史蒂夫 • 鮑爾默先生作為特邀講師為學生們作了第一講:新一代網際網路的機遇與挑戰。
2000年10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一行7人在院長張亞勤博士的率領下,對香港和台灣兩地十所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進行了學術訪問。

2001年

微軟中國研究院微軟中國研究院

2001年1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李世鵬所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的“網路視頻傳播中的檢錯容錯” 方案在法國舉行的國際MPEG第54次大會上正式獲得通過,成為MPEG國際標準的一部分。這是中國代表團有史以來進入該國際標準的第一項提案。
2001年4月24日,國家人事部在微軟中國研究院舉行授牌儀式,鄭重宣布第一家獨立的在華外資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正式啟動。
2001年7月28日,在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倡導下,來自國內高校的26位院長和系主任、香港和美國高校的代表匯聚在“微軟高校IT院長/系主任論壇’2001”,暢談學術話題和人才培養。
2001年8月17日,微軟中國研究院第三屆“微軟學者”獎的評選結果於揭曉,此次共有來自國內10所高校及研究所的14位學界英才獲得了這一榮譽稱號。 
2001年10月 “二十一世紀的計算 — 擁抱智慧型計算”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和上海召開。
2001年11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
2001年12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與悉尼大學信息技術學院在悉尼正式簽署雙方的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

2002年

2002年3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已於近日與東京大學工業技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和前沿科學學院(School of Frontier Science) 在東京正式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
2002年3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開始實施對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四所示範軟體學院的全面支持計畫:捐贈總價值約264萬人民幣的教學軟體以及基於Windows CE.NET的教學實驗開發平台,並在軟體教學、課程設定、教學管理、師生培訓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對這四所軟體學院進行全方位的支持。
2002年5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語音組向美國國家標準及技術署2002年度的“說話人識別評估研討會”提交的“多通道的說話人識別系統”報告榮獲最高獎——“金星獎”。
2002年6月 教育部和微軟亞洲研究院簽署了一項旨在推動國內高校計算機教育事業、提升計算機基礎科研水平的合作協定。
2002年9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第四屆“微軟學者”獎揭曉,經過研究院25位專家學者的嚴格考核和審定,共有來自亞太地區12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18位學子獲得2002年“微軟學者”獎學金。
2002年10月 由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舉辦的“微軟研究院亞洲日”活動,以“創新、成就、未來”為主題,首次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亞洲媒體全面展示建院四年來所取得的卓越技術成就及合作研究成果。
2002年10月 “二十一世紀的計算 — 擁抱智慧型計算”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和廣州召開
2002年10月18日,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署合作協定書,宣布全面啟動 “數字奧運關鍵技術研究”計畫。
2002年11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香港中文大學簽訂科研合作協定,雙方將在人才培訓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加強協作。

2003年

2003年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台灣大學正式簽署成立台灣第一所“.NET研究中心”的合作計畫,同時宣布與台灣交通大學以及台灣清華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合作計畫。
2003年3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自1999年簽署合作協定以來,在基礎研究領域展開了廣泛且緊密的合作。
2003年4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與漢城國立大學及韓國高等理工學院分別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原IBM“深藍項目之父”許峰雄博士正式加盟微軟亞洲研究院,任高級研究員。
2003年7月 教育部—微軟公司合作項目協調委員會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並舉行了第一次會議。
2003年11月 數學“菲爾茨”獎獲得者丘成桐博士、“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Andrew Yao)博士、Raj Reddy博士和Butler Lampson博士應邀參加了在北京、西安舉行的第五屆“21世紀的計算 – 探索計算之源”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國內各大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五千餘名計算機科研人員及相關院系師生參加了此次盛會。
2003年11月 微軟亞洲工程院宣布成立 。

2004年

2004年1月 原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博士被提升為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負責微軟移動通信及嵌入式系統在全球的開發業務。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一職由副院長沈向洋博士接任;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宏江博士晉升為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
2004年9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將“網路搜尋與挖掘”列為第五大方向。世界圖形學大師Kurt Akeley(克特愛克力)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任副院長。
2004年11月 “21世紀的計算”在北京和成都舉行。
2004年12月 微軟亞洲工程院成立一周年。

2005年

2005年3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成果開放日”
2005年5月9日,由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共建的“微軟——香港中文大學利群計算及界面科技聯合實驗室”在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了成立儀式。
2005年6月28日,微軟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軟體架構師比爾•蓋茨在日本東京宣布: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微軟(日本)公司在東京聯合成立“微軟日本學術研究合作協會” (IJARC) ,它的主要使命是結合微軟亞洲研究院雄厚的科研實力及日本當地優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進一步推動微軟亞洲研究院與日本一流高校間的學術交流及人才培養。
2005年10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網際網路搜尋技術中心(MSRA Search Technology Center)正式成立。
2005年11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21世紀計算大會在杭州、香港舉行。

2006年

2006年1月 微軟中國研究院正式啟動“微軟青年教授獎”項目。微軟亞洲研究院計畫在三年內投入約1000萬人民幣,用於支持“微軟青年教授”開展與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相關的創新研究和計算機人才培養項目。“微軟青年教授獎”的選拔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計畫選拔15到20位在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的青年學者。
2006年4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創新日。
2006年8月 “卡內基•梅隆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人才培養項目”啟動。該合作以微軟亞洲研究院為紐帶和重要基地,將國際、國內頂級的計算機名校連線在一起,形成“產學研”的跨國合作。
2006年9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第六大研究方向-理論研究組正式成立,迄今唯一一位獲得過圖靈獎的華裔科學家姚期智院士將擔任理論研究組的首席顧問。
2006年10月 主題為“‘質’取計算未來”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第八屆“二十一世紀的計算”大會在北京與台北舉行。 第七屆“微軟教育高峰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主題為“與亞太共發展”。 教育部部長周濟和微軟全球副總裁里克•雷斯特博士在教育部共同為七位獲得首批“微軟青年教授獎”的優秀青年教授頒獎。微軟將在三年內投入約1000萬人民幣用於支持該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項目。
2006年11月 微軟亞洲研究院建院八周年。

2007年

2007年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博士因其在計算機視覺及圖形學方面的巨大貢獻被美國計算機協會授予院士(Fellow of ACM)稱號。
2007年3月微軟技術節(TechFest)在美國微軟總部(雷德蒙)召開,微軟亞洲研究院攜40餘項技術參展,占技術節技術總數的三分之一。
2007年4月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第十次訪華。
2007年5月沈向洋博士升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
2007年6月第三批10名“教育部-微軟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優秀實習生受邀訪美並參加了在蓋茨家舉行的燒烤晚會。
2007年7月微軟宣布成立網際網路服務研究中心(ISRC),一個致力於加速搜尋和廣告技術創新,並將研究成果更快普及給廣告商和用戶的套用研究機構,這個機構將依託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資源,並將由沈向洋博士負責。
2007年10月主題為“網路成就炫彩未來”的第九屆“二十一世紀的計算”大會在南京和韓國首爾舉行。 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洪小文博士被任命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第四任院長,全面領導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各項研究工作以及產品開發,郭百寧博士和王堅博士任常務副院長。

2008年

2008年1月30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微軟亞洲研究院協辦的“2007年度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
2008年1月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哈爾濱舉辦與亞太區10所高校合作的第二屆“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實驗室”研討會。
2008年3月微軟技術節(TechFest)在美國微軟總部雷德蒙召開,微軟亞洲研究院攜45項技術亮相。
2008年4月在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大力幫助下,第十七屆國際全球資訊網大會在北京召開。
2008年8月微軟亞洲研究院十周年創新論壇在香港舉行,比爾• 蓋茨參加了此次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開展下一個十年的創新”,並與三位香港大學校長和1500 多名與會者共同進行“科技與社會——與大師面對面”座談會。
2008年11月5日,微軟亞洲研究院在京舉辦“創新日”活動,隆重慶祝建院十周年。來自微軟全球各大研究院以及與之合作的亞太區高校的四十餘項最新技術參展,為學術界、產業界、政府部門的合作夥伴和嘉賓們獻上了一場震撼的“創新技術匯”。

2009年

2009年1月,中國教育部向微軟亞洲研究院頒發了“突出貢獻獎”,以表彰和感謝其長期以來對中國教育事業所做的卓越貢獻。
2009年2月25日,微軟全球研究院年度最大的盛事微軟技術節在美國微軟總部雷德蒙開幕。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近40項最新研究成果亮相,線上服務、娛樂及用戶體驗等領域的研究突破為微軟未來的多元化轉型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2009年4月22日,來自國內多所高校的一千兩百多名學生匯聚北京,參加微軟亞洲研究院主辦的“夢想開啟未來—對話克瑞格·蒙迪”活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