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介導術

微創介導術

超聲微介導術是國內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現在已非常成熟。

簡介

該技術是在B超定位後,通過微導管穿刺插入引起異常結構的病變血管及膨大處,在血管瘤體內利用超聲消融技術,讓供血支血管壁收縮管腔變狹窄,減少瘤部供血,使瘤體供血與回流達到平衡,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超聲微介導技術是在介入療法和動靜脈導管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沒有介入療法痛苦大,費用不高。主要針對治療海綿狀血管瘤、淋巴性血管瘤等,特別對嬰幼兒血管瘤效果最好。與其他技術相比: 不產生射線, 無放射性物質不用激素、同位素及其化療藥物。並且可以在三維定位下治療內臟血管瘤(顱內及脊髓血管瘤除外)。此技術適宜人群較為廣泛,一般出生一個月的嬰兒以上均能接受治療.但高敏體質者、血友病,白血病為禁忌症。

使用

超聲微介導技術治療血管瘤一般需要1至2個療程,每個療程需要3-5次,特別巨大者治療次數相應有所增加.此技術不麻醉,嬰幼兒出生不久即可採用。 不出血, 治療後無疼痛, 不留疤痕,無致畸變可能。治癒後不復發,無任何毒性作用。治療後需留院觀察3-7天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