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80後散文詩作家]

徐敏[80後散文詩作家]

2010年,他的散文詩《場景》在《散文詩》(上半月)特別推薦。 散文詩集《靈魂如歌》

個人簡歷

男,中共黨員,1985年出生江西南豐,現居松原。著名80後散文詩作家,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外散文詩學會會員。

徐敏徐敏

在《散文詩》、《散文詩世界》、《綠風》、《新青年》、《青海湖》、《西部文學》、《大學時代》、《紅海灘》、《青島日報》、《長春日報》、《詩詞報》、《大眾閱讀報》、《伊犁晚報》、《北海晚報》等國內外雜誌發表散文詩上百首。散文詩作品多次被報刊雜誌專欄專版和首頁頭條重磅推薦。入選數十種散文詩年度選本。參加全國散文詩筆會,中外散文詩作家筆會。著有散文詩集《靈魂如歌》。

曾獲全國十佳校園作家(《散文詩》雜誌社),中華校園詩歌節詩歌獎(中國詩歌學會),東北三省電影論文評比二等獎。

散文詩觀:現代散文詩,不能是小擺設,更不能是邊角料。它方寸雖小,豎卻能窮三際,橫卻能亘十方。它是新的思維的詩,新的語言的詩。它富有挑戰性的叛逆品質,表明了一種憤怒的憂鬱,一種精神的祈求。它調動眾多想像和幻想的手段,不是在削弱現實,而是在加強現實。

他和散文詩

2004年,他就讀於環境工程專業,並開始散文詩創作。

2006年,他發表首篇散文詩《對疼痛的一種解釋》,在《散文詩》(下半月)首頁頭條重點推薦。

2006年,散文詩《思想的蘆葦》在“煙雨紅塵”網短短兩天時間內創下了點擊率達140多萬,同年出版散文詩集《靈魂如歌》(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7年,他的散文詩《陰影是一種疼痛》在《散文詩》(上半月)首頁頭條重點推出,並獲得“全國十佳校園作家”,“中華校園詩歌節詩歌獎”,同年參加第七屆全國散文詩筆會。

2008年,他大學畢業,轉行跨入電影製作行業。他一邊進行電影製作,一邊以散文詩式的語言進行電影評論,在《蓮花山》、《江淮法治》等雜誌發表電影隨筆數篇。 

2009年,他的散文詩《荒謬、悲慟,沉寂……》在《大眾閱讀報》專版重點推薦,以及首篇散文詩式的電影論文《找好定位,瞄準方向:關於現代農村題材電影的創作思考》在首屆東北三省電影論文評比中獲得二等獎,並刊發在《吉林畫報新視界》上。

2010年,他的散文詩《場景》在《散文詩》(上半月)特別推薦。

2011年,他的散文詩鮮有問世。

他和《散文詩》雜誌

《散文詩》(下半月)對他的散文詩《對疼痛的一種解釋》的推薦語是:從日常生活入手,呈現心靈的的感悟,頗顯作者的創作功力,是一組難得的佳作。

《散文詩》(上半月)對他的散文詩《陰影是一種疼痛》的推薦語是:獨具特色的作品,給我們展示了當代校園散文詩創作的勃勃生機和希望。

《散文詩》(上半月)對他的散文詩《場景》的推薦語是:是對現實的真實描寫。

散文詩《靈魂如歌》評論

一個人,是要有靈魂的。一個人,是必須有靈魂的。而小小的、年輕的徐敏的靈魂,已經讓我感覺到了重要。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王澤群在《靈魂如歌》代序中寫到。

散文詩集《靈魂如歌》散文詩集《靈魂如歌》

徐敏現在仍在大學讀書,卻懷著對散文詩深摯的喜愛,寫出大量作品等,結集出版。他的散文詩結構,是較為獨特的,語言也很美,樸素中蘊涵著很強的表現力。

——中國散文詩界泰斗耿林莽評論在《靈魂如歌》中寫到。

徐敏的詩美感受力、表現力都不錯。他試驗著多種形式,僅從外在形式上看,有的是散文式的,有的是抒情詩式的。他借鑑著多種手段,傳統的與現代的,中國的與外國的,他都希望能夠吸收一些。

——著名詩歌評論家,教授,碩士生導師蔣登科在評論《靈魂如歌》中寫到。

他和散文詩人

NO.1聞華艦、秦華和陳就。徐敏和他們相識於“榕樹下”,因散文詩而結緣。他們是徐敏在散文詩創作道路上的引路人。如今,聞華艦是中國微博小說第一人、中國微小說之父,因《圍脖時期的愛情》開創了微小說的先河,走紅網路;秦華是中國散文詩界活躍的活動家;陳就現依舊漂泊在北京。

NO.2王澤群。他是徐敏在散文詩創作道路上的導師,因為他,成就了徐敏首部散文詩集《靈魂如歌》。

NO.3馮明德。他是《散文詩》雜誌主編,一步一步地推動著徐敏在散文詩創作上的成長和成熟。

NO.4劉松林、李松樟和郭永仙。他們和徐敏在中外散文詩筆會上成立了“煎餅協會”。劉松林是一號煎餅,李松樟是二號煎餅,郭永仙是三號煎餅,徐敏是四號煎餅。至今,他們依然保持著聯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