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履峻

徐履峻(1987-1928),字蓬仙,曾化名徐崇德,福建省崇安縣(今武夷山市)大埠頭村人。1922年初春,徐履峻和學友徐淮、張子良一起前往南京,入金陵大學讀書。徐履峻受到很大的鼓舞,他和同志們決定用“民眾會”的名稱代替農會,並把原來的抗捐抗稅改為抗捐、抗稅、抗租、抗債、抗糧的“五抗”,擴大了鬥爭內容,同時積極籌備武器,準備舉行暴動。徐履峻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極端仇恨,反動政府貼出告示:“凡活捉徐履峻賞洋一千五百元,打死的賞洋一千元”,並派出暗探,企圖暗害徐履峻。

人物生平

徐履峻(1987-1928),字蓬仙,曾化名徐崇德,福建省崇安縣(今武夷山市)大埠頭村人。1922年初春,徐履峻和學友徐淮、張子良一起前往南京,入金陵大學讀書。這時的南京,在王荷、鄧中夏等的領導和推動下,罷工鬥爭和學生運動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同學們一起上街頭,憤怒聲討反動軍閥和洋奴買辦,聲討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

1926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從廣東迅速推向東南各省。這年10月初,徐履峻到了福州,不久,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10月下旬,徐履峻從福州回到崇安,在國民黨左派組織的縣農民協會裡工作。這期間,他日夜奔走於星村、吳屯、程墩、五夫、上梅、下梅等區(鄉),創辦夜校,組織農會。

1927年4月3日,國民黨右派在福州南校場召開“擁蔣護黨運動大會”,開始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黨在福建的地方組織和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摧殘。徐履峻的革命活動已為反動派注意。他機警地躲過警察的追捕,乘船到武漢,向黨中央匯報國民黨右派全面發動反革命政變後崇安的形勢問題。

7月下旬,黨中央為了繼續開展福建的工農革命運動,派徐履峻隨同黨中央秘書陳昭禮及其愛人潘超人返回福建,重新建立了黨的組織,繼續領導革命。經過緊張而嚴密的準備工作,7月底徐履峻主持召開了全縣黨員會議,成立了中共崇安特別支部,徐履峻被選為特支書記。

為了領導工農革命運動,徐履峻決定首先恢復和改造崇安農民協會,他自己擔任顧問,直接領導農會工作。為了培養農會積極分子,徐履峻回家變賣了田地、茶山,籌集經費,並派人到汕頭、福州等地購買了幾百本比較通俗的進步書籍以及許多學習文具,在興田、楓坡、南岸、大際、大埠頭辦了6所農民夜校,派工作得力的共產黨員在夜校兼課,組織幾百個農民進校學習。他還在自己家鄉重點培養20多名農運骨幹。

在徐履峻的積極活動下,崇安黨、團組織得到迅速發展。同年12月4日,根據黨中央指示,閩北臨委和閩南臨委在漳州舉行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共福建省臨委,會議表揚“崇安一帶農民運動有急劇的進展”,決定把建甌、建陽、崇安列為全省暴動的第四區,同時決定中共崇安特支發展為中共崇安縣委,徐履峻為縣委書記。

1928年4月,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陳昭禮秘密巡視崇安。他在縣委擴大會議上,傳達了中央關於“在閩南閩北布置一個由日常鬥爭而達到工農暴動的割據局面”的指示,要求閩北黨加快步伐,組織農民暴動,以配合閩西以及全國的鬥爭。徐履峻受到很大的鼓舞,他和同志們決定用“民眾會”的名稱代替農會,並把原來的抗捐抗稅改為抗捐、抗稅、抗租、抗債、抗糧的“五抗”,擴大了鬥爭內容,同時積極籌備武器,準備舉行暴動。

暴動準備工作很快在各地開展起來。各級黨組織在民眾中廣泛宣傳“打倒國民黨政府”,“實行武裝暴動”,“工農武裝起來,建立自己的政權—蘇維埃”,並依各村人數,成立民眾會基層組織——甲,大甲20人,小甲10人,民眾會組織迅速發展壯大。崇安東、西、北鄉近百個村莊和浦城西鄉20幾個村莊農民都在黨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了。民眾會以“防土匪”為名,迷惑敵人,秘密開展練武活動,並組織了不脫產的武裝力量——民眾隊。不久,一年一度從贛東北來崇安的採茶工人又帶來了方誌敏、黃道、邵式平領導弋橫起義的訊息,民眾的鬥志更加高昂。

隨後,徐履峻以教書為掩護,在上梅一帶吸收袁赤月午、丁細弟等農運骨幹入黨,發展了黨員組織,加強了民眾會的領導。1928年9月10日,徐履峻在大埠頭家中召開了全縣黨團負責人會議,到會50多人。會上決定先在上梅舉行暴動,其後各地回響,形成總暴動局面,建立蘇維埃工農民主政權。

9月28日?農曆八月十五 ,正值上梅墟期,街上熙熙攘攘,十分熱鬧。民眾會員們帶著武器,打扮成趕集的模樣,三五成群,等候暴動信號。

當天上午9時許,一聲槍響,徐履峻發出暴動信號,隨即帶領20多名全副武裝的民眾隊員,衝進上梅街日商“南華公司”在崇安的買辦牛柯子的松木廠辦事處。他一揮手,兩個民眾隊員便衝上前去,把無惡不作的松木廠經理陳光盛捉住了。其餘民眾隊員也一擁而上,砸爛了松木廠辦事處。

接著,民眾會在大廟前召開民眾大會,鬥爭陳光盛。趕集的民眾紛紛湧來,大家看到人人痛恨的壞蛋被抓,無不拍手稱快。許多人爭先發言控訴牛柯子、陳光盛的罪惡。在民眾的一致要求下,通過罰款一千元。同時派出民眾會員到各鄉捉拿反動地主豪紳。

1928年10月1日,縣委在上梅召開各鄉民眾會代表大會,到會者三四千人。在會上徐履峻宣傳暴動綱領,號召“工農民眾武裝起來,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打倒土豪劣紳,廢除反動聯首、地保制度,實行平田廢債”,並宣布成立“民眾局”,徐履峻任局長。

正當徐履峻在上梅一帶領導、發動武裝暴動的時候,同年9月在中共福建省委召開的緊急代表大會上,他同羅明及閩西革命領導人張鼎丞等5人一起,當選為省候補委員,並經中共中央正式批准。

徐履峻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極端仇恨,反動政府貼出告示:“凡活捉徐履峻賞洋一千五百元,打死的賞洋一千元”,並派出暗探,企圖暗害徐履峻。10月間,敵人送來勸降書和恐嚇信,威脅說,“夫東北一隅之地,既非獨立國,又無後援兵,一旦大軍麇集,四面圍剿,如火燎原,玉石難分……”徐履峻看完信鄙夷地一笑,他對同志們說:“敵人威脅我們,想讓我們放棄革命成果,說什麼我們起義區‘既非獨立國,又無後援兵’。我們就是要在反動統治的地區開闢出一個‘獨立國’,一個紅色的蘇維埃獨立國,直到全中華的解放。我們的後援兵多得很,廣大勞苦大眾都是我們的後援兵,我們一定要把革命進行到底!”

1928年10月25日,敵盧興邦一個團和駐浦城的吳鼎年部,配合反動民團近千人,從崇安、浦城兵分數路向上梅、岱後、際下等起義區大舉進攻,徐履峻組織民眾隊據險抗擊,用土槍土炮擊退敵人的多次進攻,繳獲20多支槍,保衛了革命根據地。

1928年10月31日破曉前,天空陰沉沉的。連續幾天勞累的徐履峻想派人到省委匯報情況,請贛東北紅軍來支援,便來到民眾局辦公室。忽然,敵人亂鬨鬨地從村外湧來,他急忙躲到牆邊。但回頭一看,村這頭也晃動著人影。原來,被釋放的首陽村的反動土豪帶領浦城的反動軍隊和民團,從東北邊抄小路偷襲來了。

這時,上梅民眾會武裝主力都在東南面防守要隘,村里只有婦女小孩,組織反擊已經來不及了。徐履峻想找人通知民眾會,便迅速翻過幾堵矮牆,準備衝出村外。敵人見到有人,馬上包圍上來。徐履峻立即躲進一個穀倉里。由於反革命分子突然間向敵人告密,徐履峻立即爬上屋頂。敵人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包圍上來。徐履峻伏在屋脊上,掏出“白郎寧”手槍,擊斃了幾個敵人,他知道已無法脫險,決心履行入黨誓言,永不變節。便將最後一粒子彈留給自己——他莊嚴地向自己的口腔射擊,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血肉之軀。他犧牲時年僅32歲。

社會評價

徐履峻犧牲的訊息傳開後,廣大民眾萬分悲痛,決心為他報仇。1928年11月17日,中共福建省委在向黨中央所作的報告中,高度評價徐履峻同志。報告說:“徐同志是黨內很積極的同志,此次因鬥爭而犧牲,實是福建黨內的重大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