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齊亞斯

彭齊亞斯

彭齊亞斯(1933~ )Penzias,Arno,美國射電天文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33年4月26日生於德國慕尼黑。4歲隨父母移居美國,21歲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25歲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1961年到貝爾電話實驗室工作,翌年獲博士學位。1972年任該實驗室無線電物理研究部主任。197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1964~1965年,與R.W.威爾遜使用6米號角式天線在波長7.35厘米的微波波段測量圍繞銀河系的銀暈氣體的射電強度。為提高測量精度,製造了一個液氦致冷參考源,威爾遜則改進了一套比較天線溫度的開關裝置。在測量過程中,意外地發現天空各個方向上都始終存在著3.5K的背景噪聲 。後得知這正是普林斯頓大學R.H.迪克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套用大爆炸宇宙理論試圖尋找的微波背景輻射。經迪克研究小組用新研製的射電輻射計在工作波長3.2厘米處確實測到。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於1965年7月將發現公諸於世,被稱為3K宇宙背景輻射。該發現被公認為是大爆炸宇宙學的一個重要的觀測證據,因而兩人同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在實驗中所觀測到的,正是這種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他們的工作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提供了有力的實驗證據。

榮譽獎項

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蘇聯莫斯科蘇聯科學家學院的卡皮查(Pyotr L.Kapitsa,1894-1984),以表彰他在低溫物理學領域的基本發明和發現;另一半授予新澤西州霍姆德爾貝爾實驗室德裔物理學家彭齊亞斯(Arno A.Penzias,1933-- )和R.威爾遜(Robert W.Wilson,1936-- ),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背景微波輻射。
卡皮查是俄國人,1894年7月9日出生在彼得堡附近的 施塔得,父親是一位軍事工程師,母親從事高等教育研究。1918年卡皮查畢業於彼得堡工學院,在彼得堡科技研究所電機研究室約飛領導的小組工作,表現了出色的才能。他與謝苗諾夫合作,提出一種方法:用非均勻磁場干擾原子,以確定原子的磁矩。這個方法不久在斯特恩-蓋拉赫實驗得到了發展和套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