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元帥[無產階級革命家]

彭德懷元帥[無產階級革命家]
彭德懷元帥[無產階級革命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彭德懷元帥,即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同志;湖南省湘潭縣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提出批評,遭到批判,職務被免,繼而被軟禁,1965年任西南局“三線”建委副主任,“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遭到殘酷迫害,1974年在北京去世;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另有同名圖書。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彭德懷元帥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號石穿;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石潭鎮烏石寨彭家圍子;1974年11月29日14時25分在北京含冤辭世;前妻劉坤模(1910—?),後娶浦安修(1918—1991)為妻,無子女。
彭德懷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彭德懷同志曾任中共六屆候補中央委員;七、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等職務。
1978年12月24日,鄧小平同志在彭德懷同志追悼大會上的悼詞中稱“彭德懷同志是國內和國際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廣大黨員和民眾的懷念和愛戴。”“彭德懷同志熱愛黨,熱愛人民,忠誠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民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對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極端負責。”
出版有《彭德懷傳》、《彭德懷自述》、《彭德懷軍事文選》等。

生平事略

彭德懷於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石潭鎮烏石寨彭家圍子,按族譜所排,彭德懷取名清宗,字懷歸,號得華;原名得華,號石穿;他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15歲時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
1916年入湘軍當兵,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黑暗統治,萌發富國強兵思想。1919年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後因派會員殺死一惡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脫。
1922年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1926年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結識共產黨人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27年1月於所在營成立士兵委員會,訂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維護士兵權益的會章。1928年1月升任團長,4月在大革命失敗的革命低潮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22日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任軍長兼第13師師長;率部在湘鄂贛邊轉戰數月,建立三省邊界革命根據地,後率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第4軍會師。
1929年1月為了配合第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擔負留守井岡山、鉗制湘贛敵軍的艱巨任務;1930年6月任第3軍團總指揮,率部在平江擊敗國民黨軍的進攻,乘勝攻入長沙,占領十日。
1931年11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4年1月補選為中共第六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中,他是前線主要指揮員之一,所率3軍團屢建戰功。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逐漸認識到“左”傾冒險主義的危害,曾對錯誤的軍事指揮提出嚴肅的批評。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率3軍團積極執行新的作戰方針,北渡赤水,回師攻占婁山關,再克遵義城,協同第1軍團殲滅大量反撲之敵,取得第一方面軍長征後第一個大勝利。
1935年6月第一方面軍同第四方面軍會合後,他堅決擁護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9月,第1、3軍合編為陝甘支隊,任司令員。10月,與政治委員毛澤東率部到達陝北。在他率領紅軍勇猛打退敵軍騎兵的追擊後,毛澤東曾寫詩讚揚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同年11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方面軍司令員。參與指揮直羅鎮戰役。
1936年1月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2月任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與毛澤東等指揮部隊東渡黃河,挺進山西,宣傳抗日,擴大紅軍;5月任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西征寧夏、隴東,迎接第二、第四方面軍北上會師;10月底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爾後在華北敵後領導發動民眾,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在與日軍進行頻繁戰鬥的同時,並與製造磨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
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統一領導對敵鬥爭、整風學習、大生產和減租減息運動,實行精兵簡政,領導華北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
1943年9月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對日軍的大反攻。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1947年3月初,國民黨軍胡宗南等部20多萬人重點進攻陝甘寧解放區時,指揮僅2萬餘人的陝北部隊和後勤機關,同十倍於己的敵軍作戰;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採取拖疲敵人的“蘑菇戰術”,伺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一個半月內連續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後又在沙家店殲敵兩個旅,挫敗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扭轉了西北戰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在其他戰場的作戰;1948年2、3月間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舉殲敵五個旅,於4月22日收復延安。彭德懷出奇制勝,以劣勢兵力戰勝優勢兵力的指揮藝術,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1949年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形勢下,運用軍事進攻與和平談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10月,當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邊境安全時,他堅決擁護抗美援朝的決策,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七個月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禦,接受停戰談判。
經過兩年邊打邊談,於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1952年4月回國,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從1954年9月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他以極大的魄力,領導實行軍隊組織機構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裝備,組建技術兵種,舉辦各類軍事學校和研究機構,實施正規的軍政訓練,建立第一線國防築城體系,促進人民解放軍在保持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從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歷史性轉變。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9年7月,彭德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不顧個人安危,為民請命,勇於直言,寫信給毛澤東主席,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提出批評,遭到錯誤的批判,並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首領,免去國防部長等職務。
廬山會議原本是為了“糾左”,但會後卻在全國展開了“反右傾運動”(反對以彭德懷為首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上萬名黨員受到了批判與非人道待遇;其中大部分黨員在1962年被平反,恢復了工作;但毛澤東設下了底線:“誰都能平反,唯獨彭德懷不能平反。”
1962年6月,彭德懷憤然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信(八萬言書),反駁廬山會議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堅持真理,再次受到錯誤的批判和審查——賀龍受命成立彭德懷特偵組進行審查,但無結果。
1965年9月23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最後一次接見彭德懷,對其承認“也許真理在你那邊”,並對在場的其他中央領導同志稱“我過去反對彭德懷同志是積極的,現在要支持他也是誠心誠意的。對老彭的看法應當是一分為二,我自己也是這樣……在我的選集上,還保存你(彭德懷)的名字。為什麼一個人犯了錯誤,一定要否定一切呢?”
彭德懷最終被派往四川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一職——在另一個特殊的戰場上,他顧全大局,忍辱負重,高舉真理之旗,進行艱苦卓絕的工作;他正氣凜然,威武不屈,用生命做了最後抗爭的可歌可泣的悲壯歷程。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彭德懷又遭到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無端誣陷和嚴重迫害,被紅衛兵從成都押回北京,慘遭批鬥、關押,他據理鬥爭,堅貞不屈;由於長期的摧殘和折磨,他身患結腸癌,於1974年11月29日14時52分在北京含冤辭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彭德懷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同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他與陶鑄同志同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鄧小平同志親致悼詞。

大事年表

早年經歷

1898年
10月24日(農曆九月初十日)誕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石潭鎮烏石寨彭家圍子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04年—1907年6-9歲
在私塾讀書兩年,因母親去世、父親病重,即失學砍柴賣錢,補助家用。
1908年—1910年10—12歲
在富農家放牛。
1911年—1912年13—14歲
在黃磧嶺煤窯做車水工。
1913年15歲
受當地元末農民起義軍易華“打富濟貧”傳說和清太平天國革命故事的影響,參加饑民鬧糶被通緝,離家逃走。
1914年—1916年16—18歲
在洞庭湖西林圍當堤工。
1916年—1917年18—19歲
到長沙投軍,編在湘軍第二師三旅六團一營一連當兵。
1918年—1919年20—21歲
升任班長。與同連的黃公略、李燦等結為摯友。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
1920年22歲
初夏參加驅逐北洋軍閥、湖南督軍張敬堯的戰鬥,升任排長。
11月底參加湘軍近10萬士兵的鬧餉鬥爭。 
1921年23歲
夏參加“援鄂自治”戰爭,湘軍敗退,隨六團開赴南縣,代理連長。
秋冬為幫助一個貧苦農民,派救貧會會員秘密處決當地惡霸地主兼稅務局長、堤工局長區盛欽(其兄為湖南省督軍署高級參議)。事發後被捕,在押往長沙途中逃脫。
1922年24歲
初春到廣東舊友魯廣厚獨立營任連長。
3—7月棄職回家種地。
8月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
1923年25歲
8月從講武堂畢業,回六團一營一連任連長。
1924年26歲
4月代理六團一營營長。
1926年28歲
5月任六團一營營長。
夏廣東北伐軍人湘。湘軍第二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獨立第一師,六團改為一團,任一團一營營長,參加北伐戰爭,結識一師政治部秘書長共產黨員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
1927年29歲
1月在一營各連成立士兵委員會,以救貧會章程作為士兵委員會的章程。
5月中旬和下旬在岳州向師長周磐建議,攻擊武漢的夏斗寅叛軍,向長沙進軍平定許克祥叛軍,均被拒絕。
6月上旬為聲援武漢國民革命軍葉挺部擊敗夏斗寅叛軍,率部襲擊城陵礬對岸的四川軍閥楊森部。
8月參加唐生智第四集團軍討伐蔣介石。
冬同中共南華安特委取得聯繫,要求加人共產黨。幫助段德昌秘密來南縣養傷。

投身革命

1928年30歲
1月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由原獨立第一師改編)一團團長。
2月支持師長周磐辦師隨營學校。推薦黃公略(共產黨員)任副校長主持隨校工作。按士兵委員會章程精神擬訂隨校章程。
4月加人中國共產黨。一團秘密成立黨委,任黨委書記。
6月19日率一團隨獨五師師部抵達平江。
7月22日同膝代遠等率領獨立五師一團發動平江起義,占領縣城。24日,成立紅軍第五軍,任軍長兼十三師師長。30日,紅五軍退出平江城。
8月22日率紅五軍主力向瀏陽、萬載邊界發展,相機南下與紅四軍聯絡。
10月出席在銅鼓幽居召開的湘鄂贛邊5縣縣委和紅五軍軍委聯席會議。會議決定建立湘鄂贛邊界特委和根據地。
11月率紅五軍一、三縱隊向井岡山進軍。17日(一說27日),攻下萬載縣城。
12月上旬率紅五軍主力到達寧岡,與紅四軍勝利會師。
1929年31歲
1月中旬出席於寧岡柏露村召開的紅四軍前委、湘贛邊特委、紅四軍和紅五軍軍委聯席會議。
1月26日指揮紅五軍和王佐部抗擊湘贛兩省“圍剿”軍向井岡山的進攻。
3月中旬率紅五軍繼續南下,攻占安遠城。
4月1日率紅五軍在瑞金與從長汀開至瑞金的紅四軍第二次會師。
4月4日寫信給中共中央,報告平江起義,守衛井岡山和突圍戰鬥經過。
4月8日出席雩都紅四軍前委擴大會。
5月中旬—6月下旬率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向湘東、粵北進行游擊,先後攻占桂東、汝城、城口、南雄,繳獲大量槍枝彈藥。
7月率部回師井岡山,攻打安福城,戰鬥失利。
8月下旬率紅五軍返回湘鄂贛邊根據地,與原紅五軍第二縱隊(湘鄂贛邊境支隊)會合,全軍已發展到3000餘人。
9月出席湘鄂贛邊特委擴大會議。會議決定重新組建紅五軍軍部,將彭德懷率領的四、五縱隊(原紅五軍一、三縱隊)和湘鄂贛邊支隊(原紅五軍第二縱隊)擴編為5個縱隊,彭德懷為紅五軍軍長。
10月下旬就湖南省委1929年9月10日來信寫了《紅五軍軍委關於平江暴動前後情況和經驗教訓向湘委的報告》。
1930年32歲
1月18日出席遂川雩田圩召開的紅五軍軍委、湘贛邊特委聯席會議。幫助贛南特委和湘贛邊特委建立紅六軍。
3月率紅五軍一、三、四縱隊攻占袁川(今宜春),是湘贛邊蘇區全盛時期。
4月下旬率紅五軍一、三、四縱隊在長壽街與第二縱隊、第五縱隊會師,全軍已發展到6000餘人。
5月6日指揮紅五軍第二次攻占平江城。
6月中旬紅五軍軍委在大冶劉仁八召開擴大會議,遵照中央指示,成立紅三軍團,彭德懷任軍團總指揮和前委書記。轄五、八兩個軍。
7月4日指揮紅三軍團一舉攻占岳州。
7月上旬率紅三軍團第三次占領平江城。22日召開誓師大會,紀念平江起義兩周年,誓師攻打長沙。
7月23日—27日指揮紅三軍團伏擊國民黨何鍵部先頭梯隊,擊潰第三梯隊,攻占湖南省會長沙。
8月6日指揮紅三軍團與何鍵敵軍激戰後,主動撤出長沙城,向瀏陽方面轉移。
8月23日率領紅三軍團在瀏陽永和市和紅一軍團會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任副總司令。
10月下旬出席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江西省行動委員會於新喻(今新余)羅坊召開的聯席會議,並說服紅三軍團接受總前委的決定,東渡贛江,誘敵深入。
12月中旬收到一封毛澤東給古柏(毛的秘書)的“親筆”信,信中讓古柏審訊AB團時,逼供出彭德懷是AB團等。彭德懷揭露了敵人的陰謀,維護了一、三軍團的團結。
12月30日—1931年1月3日參與指揮第一次反“圍剿”戰役。指揮三軍團配合一軍團在龍崗全殲國民黨近1萬人,活捉前線總指揮兼十八師師長張輝瓚。
1931年33歲
3月18日蘇區中央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被增選為蘇區中央局委員。
5月16日—31日參加指揮第二次反“圍剿”戰役。一、三軍團配合作戰,全殲國民黨軍隊四十七師1個旅、二十八師大部和四十三師1部,取得中洞、白沙兩戰勝利。在紅一軍團配合下,紅三軍團在中村殲敵二十七師1個旅;在建寧全殲守敵五十六師3個團,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最後一戰勝利。
8月5日—9月15日參與指揮第三次反“圍剿”戰役。紅三軍團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於蓮塘全殲國民黨軍隊四十七師1個旅,獲得初戰勝利。
11月25日被任命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1月27日指揮三軍團攻克會昌城。
1932年34歲
1月10任攻打贛州主作戰軍前敵總指揮。
2月初—3月上旬指揮主作戰軍(紅三軍團、紅一軍團第四軍)圍攻、爆破贛州城,歷時30多天未克,撤出戰鬥。
3月中旬出席在贛縣江口圩召開的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支持紅軍主力夾贛江而下,分途作戰的意見。
3月18日任紅軍西路軍總指揮。
5月指揮西路軍紅三軍團占領湖南汝城。
7月參加紅一方面軍發起的南雄、水口戰役。
8月19日—22日率紅三軍團參加攻占樂安、宜黃戰役,主攻宜黃城,殲國民黨軍隊二十七師3個團。
11月率紅三軍團參加金(溪)資(溪)戰役。
1933年35歲
1月4日—5日參加紅一方面軍發起的金資戰役,指揮紅三軍團攻占黃獅渡。殲國民黨軍五師周士達十三旅大部。
2月中旬—3月下旬參與指揮第四次反“圍剿”戰役。
7月19日一8月3日指揮東方軍連克泉上、朋口、連城。
8月指揮東方軍攻占閩江上游順昌洋口和延平峽陽兩個重要商港,擊潰敵五十六師3個團。包圍順昌、將樂,主力圍攻延平。
10月率東方軍從福建回師江西,于飛蔦與國民黨周渾元六師遭遇,攻占詢口,殲滅周師十八旅,取得第五次反“圍剿”一個意外的序戰勝利。
12月12日指揮團村戰鬥。

長征路上

1934年36歲
1月在瑞金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補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3月中旬率紅三軍團前往泰寧堵擊國民黨軍隊進攻,未能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4月中下旬被任命為廣昌戰役總指揮,此戰紅軍遭受重大傷亡,廣昌失守。
4月28日晚與李德就第五次反“圍剿”的戰略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指責李是“崽賣爺田心不痛”。
6月—7月率紅三軍團於北線不斷抗擊敵軍南進。
8月指揮紅三軍團進行高虎墒、萬年亭戰鬥,因孤立無援,陣地均被攻破。
10月17日率領紅三軍團從雩都出發,開始長征。
10月20日—11月11日指揮紅三軍團向西進發,連續突破國民黨軍隊設定的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封鎖線。
11月27日—30日指揮紅三軍團於湘江、灌江之間的新圩阻擊桂軍進攻後完成了阻擊任務,突破第四道封鎖線。
12月上、中旬率紅三軍團進人瑤族地區,向黎平前進。
1935年37歲
1月15日—17日出席中共中央於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議期間,因前方戰局緊迫,提前回司令部指揮戰鬥。
1月28日參加土城戰鬥。
2月25日—26日指揮紅三軍團搶占婁山關。
2月27日—28日指揮紅一、紅三軍團第二次攻占遵義城,擊潰黔軍王家烈8個團,殲滅敵吳奇偉2個師,俘敵3000餘人,取得長征以來第一個重大勝利。
3月中下旬率紅三軍團三渡、四渡赤水河,然後南下。
5月上旬率紅三軍團為右縱隊渡過金沙江。
5月中旬指揮紅三軍團和於部團圍攻會理城,參加在會理城外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6月中旬率紅三軍團到達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6月26日出席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
8月率紅三軍隨右路軍從毛兒蓋地區進人草地,向班佑、巴西前進。
9月2日出席在巴西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
9月12日出席在俄界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將一、三軍團、中央縱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被任命為司令員。
10月19日率陝甘支隊到達吳起鎮,與紅26軍和紅25軍會合。
11月3日奉蘇維埃中央政府命令,就任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司令員。
11月21日協同毛澤東、周恩來指揮直羅鎮戰役。殲敵一個師又一個團,粉碎敵人對陝甘根據地第三次“圍剿”。
1936年38歲
1月下旬從前線趕赴延長參加中央召開的軍事會議,討論東征問題。
2月20日指揮紅一方面軍渡過黃河天險,進人山西作戰。
5月初勝利回師陝北。
5月18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西征戰役計畫,組成中國人民紅軍西方野戰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5月下旬—7月指揮西方野戰軍左路軍一軍團消滅了馬鴻賓主力。
10月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界石鋪,將台堡先後與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11月19日—21日指揮山城堡戰役,殲胡宗南一軍七十八師一個旅又兩個團。

抗日戰場

1937年39歲
1月中旬親往三原縣渭北警備司令部作趙壽山的統戰工作。
5月2日—14日出席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有蘇區、白區和紅軍代表參加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當時稱蘇區代表會議)。
7月9日同紅軍其他將領通電全國,願為抗日先鋒與日本侵略軍決一死戰。
7月14日遵照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團命令將紅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
7月22日在紅軍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上作報告。
8月22日—25日在洛川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副總指揮。
8月29日(一說23日)任中央軍委前方軍委分會副書記。
9月5日與周恩來、林彪、徐向前抵太原,同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會商紅軍參戰問題。
9月11日八路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任副總司令。
9月23日與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抵山西五台縣之南茹村。部署一一五師在平型關襲擊日軍板垣師團。
10月協助朱德指揮八路軍配合友軍進行忻口戰役。
10月19日與朱德、任弼時一起建議中共中央書記處按紅軍傳統建立八路軍的政治委員會制度。
10月21日同朱德、任弼時一起部署八路軍一二○師在晉西北,綏東及五台以北,一一五師在靈邱、淶源及五台以東以南,一二九師在正太路以南太行山脈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
11月27日在延安抗大作演說。
1938年40歲
1月15日與朱德、賀龍、劉伯承、林彪赴洛陽參加蔣介石召集的第二戰區師長以上幹部會。會後應蔣介石之約在武昌與蔣會談八路軍支援徐州會戰問題。
2月與朱德一起部署八路軍各師主力破擊正太、同蒲、平漢鐵路和邯長公路,支援正面戰場的徐州會戰。
3月2日任第二戰區東路軍副總指揮。
3月24日在沁縣小東嶺召開的第二戰區東路軍將領會議上,作《第二期抗戰與我們的任務》報告。
4月協助朱德指揮東路軍各部粉碎敵人對晉東南的九路圍攻,消滅日寇4000餘人,收復縣城18座。
5月14日同朱德令宋(時輪)、鄧(華)支隊組成第四縱隊。 
11月3日同朱德令一二九師派有力部隊挺進冀南,協同冀南軍區部隊,鞏固抗日根據地。
11月9日中央政治局決定彭德懷為中央北方局委員,北方局常委。
12月2日同朱德命賀(龍)、關(向應)率一二○師主力開赴冀中,統一冀中區領導。
1939年41歲
2月7日和朱德等發出第一期整軍30個團的訓令,6月23日幻發出第二期整訓30個團的訓令。
2月下旬在冀南指揮反掃蕩作戰。
6月上旬赴冀南同河北省主席鹿鍾麟談判,提出解決河北八大綱領。
7月6日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鞏固敵後抗日根據地》一文。
10月25日在晉東南決死隊、犧盟會、山西第三行政專署幹部會上作講演,與薄一波等人研究如何應付閻錫山發動反共事變。
12月20日—22日在陽城東部署兵力,反擊閻錫山製造的反共的“十二月事變”。
1940年42歲
3月上旬與朱德部署八路軍一部全殲進攻太行區頑軍朱懷冰等部3個師,粉碎了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4月部署第一一五師、一二師、一二九師及各軍區對津浦、同蒲、平漢、膠濟等鐵路幹線及日軍新修的公路、鐵路、碉堡進行破壞。
4月15日在抗日軍政大學第六期開學典禮上作報告。
6月部署黃克城部南下與新四軍會合開闢隴海南、新黃河北根據地。
7月22日為打破日軍對抗日根據地的封鎖和進攻西安、重慶的企圖,與朱德、左權向八路軍一二○師、一二九師、晉察冀軍區發出進行破襲正太鐵路戰役的預備命令。
8月20日指揮發動對正太、同蒲、平漢鐵路及敵重要公路線的破襲戰,參戰兵力達百餘團,定名為“百團大戰”。
9月20日命令參戰各部轉人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以拔除敵人據點為主的作戰。
10月30日—11月1日在百團大戰第三階段(反掃蕩)作戰中指揮關家垴戰鬥,殲敵岡崎大隊大部。
12月5日百團大戰宣告結束。整個戰役殲敵2.5萬餘人,破壞鐵路948里,公路線3000餘里,破壞橋樑、涵洞、車站260餘處,繳獲大批槍枝、彈藥和軍用物資。
1941年43歲
1月14日向毛澤東報告八路軍總部兵工廠本年度努力增強40個團裝備的生產計畫和兵工廠的規模。
4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組織華北軍委分會,被任命為副主席。
4月—12月組織指揮各根據地打破敵人對我軍的封鎖和粉碎敵人“掃蕩”的戰鬥。
1942年44歲
1月7日作《開展全面對敵經濟鬥爭》報告。
l月8日發表《克服困難爭取勝利》一文,向華北抗日軍、政、民提出實行精兵、簡政、增加生產三項號召。
3月部署晉東南我軍分別襲擊正太、同蒲路各線,牽制敵人向晉西南友軍(閻)的進攻。
5月指揮對日軍反“掃蕩”作戰。25日,日軍奔襲合圍八路軍總部及北方局機關,左權在突圍中不幸犧牲。
1943年45歲
1月發表《關於敵戰區與游擊區的工作》一文,提出武裝工作隊的任務、組織和活動方式。
9月8日離開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去延安。以後即在延安參加整風學習和協助毛澤東、朱德指導華北敵後抗戰。
1944年46歲
8月6日—9日在延安對美軍觀察組作題為《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3次談話,講述了八路軍7年抗戰的艱苦歷程和輝煌戰果。
12月12日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第二次大會上報告華北敵後軍民英勇抗擊敵人和根據地建設情況。
1945年47歲
4月30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言,主要講軍事問題、政權問題、華北的民眾運動問題,總結八路軍英勇抗戰的偉大成績和幾點經驗教訓。
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當選中央委員。
6月19日七屆一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6月22日—7月25日參加華北工作座談會,作自我批評。
8月23日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8月28日—9月12日為軍委幾次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部署上黨戰役電報。
12月12日—29日為軍委起草一組電報,部署保衛張家口,保衛熱、察兩省的軍事行動。

解放戰爭

1946年48歲
1月中下旬為軍委起草一組電報,指示各戰略區遵守停戰命令,堅持現有陣地,堅持自衛原則,進行有理有利的鬥爭。
10月3日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3個月總結。發言指出,集中優勢兵力能打垮蔣介石的進攻。
11月為軍委起草電報部署保衛延安,併到陝甘寧邊區南線的茶坊、金盆灣一帶視察防務。
1947年49歲
2月1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報告軍事鬥爭形勢,指出敵軍由於兵力分散,將被迫停止全面進攻,我軍在6、7、8月就可以打出去一些。
2月—3月上旬草擬中央軍委關於保衛延安的作戰方案和兵力部署的一批電報。
3月8日在延安各界保衛邊區、保衛延安的動員大會上發表講話。
3月16日被任命為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直接指揮西北戰場作戰。
3月25日指揮青化砭伏擊戰,全殲敵三十一旅旅部及九十二團,並俘旅長李紀雲以下2900餘人。
4月14日指揮羊馬河伏擊戰,殲敵一三五旅4700餘人。
5月2日—4日指揮蟠龍鎮攻堅戰,殲守敵一六七旅旅長李昆崗以下6700餘人,繳獲大批糧食、彈藥。
7月31日任西北野戰軍前委書記、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8月20日指揮沙家店戰役,殲敵整編三十六師師部及一六五、一二三旅6000餘人,基本上改變了陝北敵我
10月26日—11月29日第二次攻打榆林,未克。
12月25日—28日參加中共中央在米脂縣楊家溝召集的會議。
1948年50歲
4月17日—5月12日指揮西府、隴東戰役,一度攻克寶雞等14縣,殲敵2.1萬人。
8月8日—13日指揮澄(城)、合(陽)戰役,殲敵9000餘人。
1949年51歲
3月5日—13日出席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7月11日—14日指揮扶眉戰役,殲敵4.4萬餘人。
8月21日—26日指揮蘭州戰役,殲敵馬步芳主力2.7萬餘人,解放蘭州城。
9月下旬在北平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2月28日到北京向中央匯報西北地區情況並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

抗美援朝

1950年52歲
6月6日—9日出席中共七屆三中全會。隨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第二次會議。
10月4日—5日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出兵援朝問題。在會上支持毛澤東出兵援朝的決策。
10月8日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0月21日在朝鮮北部與金日成首相會面,商談作戰方案。
10月25日—11月7日指揮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將北犯之敵從鴨綠江附近打退到清川江以南。
11月25日—12月24日指揮第二次戰役,把敵人打退到“三八線”。
12月7日任中朝聯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指揮第三次戰役,越過“三八”’線,攻占漢城。殲敵1.9萬餘人。
1951年53歲
彭德懷題詞手跡(1957年)
1月25日在君子裡主持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高級幹部聯席會議,作《三個戰役總結和今後任務》的報告。
1月27日—4月21日指揮第四次戰役,殲敵7.8萬人。
4月22日—6月10日指揮第五次戰役,殲敵8.2萬餘人。
7月1日和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聯名復函“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同意舉行朝鮮停戰談判。
8月18日—9月18日指揮中朝聯軍粉碎敵人的“夏季攻勢”,全線共殲敵軍7.8萬餘人。
9月29日—10月22日指揮中朝聯軍粉碎敵人的“秋季攻勢”,全線共殲敵軍7.9萬餘人。
1952年54歲
7月19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留北京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8月31日—9月16日應邀赴蘇與金日成、史達林商談關於朝鮮停戰談判問題。
10月15日在中南海永福堂召開第一次中央軍委例會。
1953年55歲
7月13日—27日指揮金城戰役,志願軍共殲敵7.8萬餘人,收復土地178平方公里,促進停戰協定簽字。
7月28日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官的身份在停戰協定上籤字。
7月31日在平壤市舉行的授勳大會上,被授予“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的稱號。
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4次會議上,作《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
1954年56歲
1月26日提出我軍“正規化”和“如何學習蘇軍先進經驗”的意見。
9月10日—26日率中國軍事參觀團赴蘇參觀核子彈爆炸演習。
9月21日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9月28日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57歲
3月21日—31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發言,談高(崗)、饒(漱石)問題。
5月3日—6月3日率政府代表團訪問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蘇聯,並以觀察員身份列席華沙條約會議。
9月1日—9月25日到福建、廣東、海南島檢查備戰工作和研究解放沿海敵占島嶼作戰問題。
9月27日被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及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58歲
9月2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7歲59歲
1月7日—27日主持軍委擴大會議。26日,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總結髮言。
2月27日一4月12日赴南京、上海、舟山、杭州等地檢查南京軍區戰備工作和學校工作。
9月20日—10月9日參加黨的八屆三中全會,匯報軍隊在整風反右派鬥爭中暴露的問題及處理情況。
11月2日—12月3日隨毛澤東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訪蘇,參加蘇聯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活動。
1958年60歲
5月7日—8日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8月17日—30日參加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照毛澤東指示,部署炮擊金門。
12月15日—29日到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了解農村大躍進情況。

廬山會議

1959年61歲
3月3日—5日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鄭州召開的擴大會議。
4月2日—5日在上海參加中共八屆七中全會。
4月18日—23日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再次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4月24日—6月11日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波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蒙古人民共和國。
7月1日上廬山參加中共中央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
7月14日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寫信,在肯定大躍進成績前提下,提出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浮誇風”和“小資產階級狂熱性”問題。
8月2日參加中共第八屆八中全會,在會上受到錯誤的批判。
8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八中全會作出《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決議》。
8月18日—9月12日參加軍委擴大會議,被揭發批判“反黨罪行”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等問題。
9月17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免除國防部長職務。
9月26日中央軍委發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的《關於軍委組成人員的通知》,被免除軍委委員。
9月30日從中南海移居北京西北郊掛甲屯吳家花園。

忍辱負重

1960年62歲
4月—5月學政治經濟學,寫《對八屆八中全會決議的看法》。
1961年63歲
10月30日—12月26日到湖南湘潭縣家鄉調查,將所寫的5個調查材料送中央參考。
1962年64歲
1月11日—2月7日在中共中央擴大的工作會議上被人指控“裡通外國”和“組織反黨小集團”。
6月16日給毛澤東主席並中央寫信(即八萬言書)。對錯誤“實事求是的作了檢討”,對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檔案中不符合事實的作了詳細說明。
9月24日中共中央八屆十中全會決定成立中央審查委員會,被立案審查。
1965年67歲
1964年12月20日—1965年1月4日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被撤銷副總理職務。
9月23日被毛澤東請到中南海談話,任西南三線建委第三副總指揮。
11月28日從北京去成都,住永興巷7號。
12月12日—26日到重慶參加三線建委召開的政治工作會議。
1966年68歲
3月22日—4月8日去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觀看攀枝花鐵礦建設,沿途參觀訪問,在石棉縣會見為紅軍擺渡的老船工帥仕高。
4月19日—28日到瀘州、宜賓、永川縣參觀煤礦、工廠。
6月上旬在三線建委局以上幹部學習《中共中央通知》(即516通知)會上遭批判。
6月27日—7月19日去貴州六盤水地區參加綜合利用規劃現場會。
12月27日被江青、戚本禹指使的紅衛兵從成都押回北京,監護在衛戍部隊駐地。

含冤辭世

1967年69歲
1月1日給毛主席寫信,報告被抓和被關押經過。
2月25日給周總理寫信,報告被抓來北京情況和對廬山會議、紅衛兵運動的看法。
7月—9月受到軍隊、地方機關和院校20多次萬人大會的批鬥;肋骨被北京航空學院紅衛兵打斷。
8月20日按中央審查委員會的指示,寫出6萬多字簡歷交待材料。
1968年70歲
上半年被中央特偵組突擊審訊,逼迫交待“罪行”。
1970年72歲
9月18日寫出了10多萬字的第三次簡歷交待材料
1973年75歲
4月18日患癌症從關押點住進解放軍總醫院。
1974年76歲
11月29日含冤逝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審查和糾正了過去對彭德懷所作的錯誤結論,決定為彭德懷平反。12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了彭德懷追悼會。

《彭德懷自述》

“文化大革命”期間,彭德懷遭到殘酷迫害,喪失人身自由,被長期“專案審查”,為了回答特偵組對他提出的許多荒誕無稽的質問,彭德懷在他寫的幾份簡歷材料中,真誠地敘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並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對種種誣衊之詞進行了義正辭嚴的駁斥,表現出一個老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不屈不撓的堅強信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