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向前[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彭向前[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彭向前,1968年出生,河南潢川縣人,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科研工作,進行夏譯漢籍研究。

基本信息

簡介

彭向前
彭向前

彭向前,1968年出生,河南潢川縣人。2001年,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研究生畢業,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2004年在該中心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2006至2009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科研工作,進行夏譯漢籍研究。現任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西夏學和西北民族關係史研究。開設課程有“史籍導讀”(碩士方向)、“西北民族史專題”(博士方向)等。出版專著《宋史夏國傳集注》(補註本),在《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譯文40餘篇。主持並完成教育部古委會課題1項,在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博士後科研基金資助項目各1項。

著作

《宋史夏國傳集注》: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論文

1.《〈簡明西夏史〉評介》:《宋史研究通訊》1998年第2期,P.40-41
2.《試論真宗朝對潘羅支的封授》:《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P.68-70,74
3.《試論遼對西夏的遏制政策》:《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P.49-54
4.《試論遼聖宗遣軍遠征甘州回鶻的戰略意圖》:《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P.27-29
5.《2002年“第六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國際會議”論文綜述》:萬輔彬、杜建錄主編《歷史深處的民族科技之光》,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345-350
6.《試論王安石對〈平戎策〉的修正》:姜錫東、李華瑞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五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P.150-159
7.《〈宋史〉勘誤一則》:《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2期,P.152
8.《西夏與青唐吐蕃政權的和親》:《甘肅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P.30-33
9.《〈臨川文集〉載〈與王子純書(三)〉考》:《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P.47-49
10.《試論遼宋西夏金時期西北民族關係的主要矛盾》:《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P.15-17
11.《歐美西夏學百年回顧》:杜建錄主編《二十世紀西夏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261-268
12.《西夏聖容寺初探》:《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P.100-102
13.《〈宋史〉標點質疑一則》:《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1期,P.134
14.《論西夏絲路貿易的階段性》:《固原師專學報》2005年第5期,P.69-72
15.《西夏文獻整理研究的里程碑——〈中國藏西夏文獻〉整理出版》:《寧夏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P.57-58
16.《〈宋大詔令集〉西夏目詔令系年考》:《寧夏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P.15-17
17.《西夏王朝對絲綢之路的經營》:《寧夏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P.8-12
18.《大型系列文獻叢書〈中國藏西夏文獻〉陸續出版》:《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006年第1期,P.26-28
19.《西夏中心又出力作》:杜建錄主編《西夏學》第一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189-191
20.《〈宋史·夏國傳〉“諒祚更州軍”勘誤》:《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3期,P.58
21.《聖容寺還是聖勸寺》:《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P.84
22.《再論西夏陵區北端建築遺址的性質》:《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P.115-118
23.《中國藏西夏文〈大智度論〉卷第四考補》:杜建錄主編《西夏學》第二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P.110-114
24.《西夏遺民初到保定時間考》:《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P.114-116
25.《遼蕃和親初探》:《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P.71-74
26.《西夏“李王”為“孛王”試說》:《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P.77-79
27.《諒祚改制考論》:《內蒙古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P.50-55
28.《諸葛亮〈將苑〉的番文譯本》(克平、龔煌城著,彭向前譯,原文為英文):《寧夏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P.130-134
29.《“五德終始說”視野下的“大白高國”》:《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30.《〈天盛律令與西夏法制研究〉評介》:《寧夏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P.60-61
31.《一件黑水城出土的夏漢合璧曆日考釋》:杜建錄主編《西夏學》第四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2.《元代漢語公文(原文獻)的現狀及其研究文獻》:[日]船田善之著,杜建錄主編《西夏學》第四輯,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3.《夏譯漢籍校勘價值舉隅》,《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PP.92-94、99
34.《試論西夏“以十二月為歲首”》,《蘭州學刊》2009年第12期。PP.1-3
35.《釋“兀擦”》,《書品》2009年第6輯。PP.83-84
36.《西夏漢文寫本〈卜筮要訣〉再探》,《寧夏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PP.102-106
37.《一款精心調製的西夏歷史文化套餐:〈說西夏〉評介》,《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PP.102-104
38.《釋“結珠龍”》,《書品》2010年第2輯。PP.81-82
39.《夏譯〈孟子〉初探》,聶鴻音、孫伯君編:《中國多文字時代的歷史文獻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PP.221-231
40.《黑水城出土漢文寫本〈六十四卦圖歌〉初探》,《西夏研究》2010年第2期。PP.103-109
41.《〈孟子〉西夏譯本中的夏漢對音字研究》,杜建錄主編:《西夏學》(第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PP.150-162
42.《唐古特譯本〈貞觀政要〉殘卷考》,(Е.И.克恰諾夫著,彭向前譯,原文為俄文),杜建錄主編:《西夏學》(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PP.14-18
43.《讀史札記五則》,杜建錄主編:《西夏學》(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PP.151-155

科研項目

1.《宋史夏國傳集注》補註:教育部高校古委會項目,主持,結項
2.夏譯《孟子》研究:第四十一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持,在研
3.漢文文獻中的党項與西夏地名族名人名官名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批准號07JJD770117,主持,在研
4.西夏曆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批准號09BMZ009,主持,在研

參加的學術會議

1.第二屆西夏學國際會議:2005年8月17日至18日,寧夏銀川市,寧夏社會科學院主辦。提交論文:《再論西夏陵區北端建築遺址的性質》
2.中國歷史上的西部開發國際學術討論會:2005年9月27日至29日,寧夏銀川市,中國史學會、寧夏大學聯合主辦。提交論文:《西夏王朝對絲綢之路的經營》
3.成吉思汗與六盤山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7月20日至23日,寧夏固原市,固原市人民政府、寧夏社會科學院、中國元史研究會及蒙古史學會聯合主辦。提交論文:《西夏“李王”為“孛王”試說》
4.“中國民族與文化多樣性”博士後論壇:2008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主辦。提交論文:《諒祚改制考論》
5.遼夏金元歷史文獻國際研討會:2008年11月3日至5日,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主辦。宣讀論文:夏譯《孟子》初探
6.第三屆西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8日至10日,寧夏銀川市,寧夏社會科學院主辦。提交論文:《“五德終始說”視野下的“大白高國”》
7.紀念黑水城文獻發現100周年學術討論會:2008年12月16日至17日,寧夏銀川市,寧夏大學主辦。提交論文:《一件黑水城出土的夏漢合璧曆日考釋》
8.黑水城文獻研究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2009年7月20日至23日,河北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提交論文:《西夏漢文寫本〈卜筮要訣〉再探》
9.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成立30周年紀念研討會:2010年8月28-29日在河北承德召開,提交論文:《夏譯漢籍中的“顛倒”譯法》
10.黑水城文獻與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主辦,寧夏博物館協辦,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銀川召開,提交論文:《〈孟子〉西夏譯本中的夏漢對音字研究》

榮譽

《西夏聖容寺初探》(《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獲2006年寧夏大學第七屆優秀科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