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本是賽車運動中的一個常見術語,意思是利用彎道超越對方。現在這一用語已被賦予新的內涵,廣泛用於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彎道”被理解為社會進程中的某些變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關鍵點。

簡介

(圖)彎道超車“彎道超車”會議

之所以提到“彎道超車”,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到了要拐彎的時候,外部需求在減弱,美國金融危機一波接著一波,所以中國出口形勢非常不利,那么國內經濟也開始出現調整,過去像鋼鐵、房地產等產能過剩的行業要重新消化。對地方政府來說,很多經驗突然間不靈了,過去地方經濟成片開發,基本上大規模、大手筆,只要工業起來、GDP起來、稅收起來,就算好。現在對地方經濟來說,要尋找新的思路。為什麼現在可以彎道超車,因為那些別的車速度慢下來,它們一邊要放慢速度,一邊要找下一個路標在什麼地方,這時候如果超車的話,靠的是良好的方向感知道新的路在什麼地方。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它是“彎道超車”,從文學角度就是“逆風飛揚”。

過去如果把中國各個省份經濟拍一個“合影”,湖南省是站在第二排的,被第一排的明星省份的光彩所擋住,如廣東、浙江、上海等。現在是湖南能露出風采的時候,為什麼?過去湖南之所以處於劣勢,一方面是過去政策對地區發展有所傾斜,讓東部沿海地區先做改革試點,先行一步,占領先機;對西部採取扶持、開發的政策;唯獨中部地區收到政策關顧比較少。現在政策上對中部地區扶持的力度大很多,中部地區在中國經濟戰略地位逐漸凸顯出來。以前整箇中國經濟在“往外看”,出口的話,廣東一定排在前面,湖南一定排在後面,湖南為廣東源源不斷輸送廉價勞動力,而現在出口的形式越來越暗淡,所以我們把眼睛往內看,把國內市場做大。為什麼湖南能夠發展得非常快?其實在湖南已經出現了一些產業的集群,在湖南出現這些工業的集群就是機械工業的集群,所以這是它能夠承接來自廣東沿海、國外一些企業的非常好的基礎,另外,它必須靠基礎設施,過去,我有一個親身的體會, 2007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在東莞做調研,遇到一些台灣企業,因為東莞那個地方價格越來越貴了,它們想到內地去投資,考察廣西、湖南、江西,08年我們又去,還遇到這些人,又問他們去湖南沒有,他們說沒有去,為什麼呢?因為在2008年年初湖南的暴風雪,交通癱瘓,電網也癱瘓了。

現在包括政府的投資,省里的投資都在加大,所以基礎設施的建設會有所改善。現在把湖南作為一個中轉,把國外的產業和國內的市場實行一個對接。很多這個省份的崛起,都是一個在特殊的時勢之下起來的。我們現在看到廣東很發達,不要忘了,原來在計畫體制時期,冷戰時期,廣東是海防前線,也沒有發達地方,在全國都是相對落後的,現在已經到了包括湖南包括其他中部省份,利用時機能夠實現崛起很好的時候。

產生背景

彎道超車是在競技超車出現的,平常駕駛車在彎道和路口是不允許超車的。只能在競技賽車當中,比如F1,兩個車馬力差不多,速度又都是風馳電掣高速運轉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在直道上超車,只有在彎道的時候,幾乎是超車的唯一機會。彎道超車在競技賽車當中,非常高難度的超越對手的行為。

湖南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農業大省。我還是講三個故事,這箇中國股民都會熟,一個叫做“三一重工”,前段時間投了一億歐元建立研發基地,,第二個叫“中聯重科”,也是一個上市公司,前段時間它收購義大利CIFA公司,但是收購以後,“中聯重科”成為全球混凝土機械市場最大的生產商。還有“華菱管線”,這個企業收購澳大利亞礦石生產商16%的股權,保證原材料進口, 這三個併購收購都發生在金融危機以後,還有去年湖南省批准的境外投資企業是61個,這個數字是全國的第四位,可見,在中國經濟的一些領域,湖南經濟實際上已經走在前列。

意義

“彎道超車”面臨著嚴峻挑戰。現在,全球經濟發展進入“彎道”時期,湖南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省份,和其它兄弟省份一樣,它的發展面臨著挑戰。挑戰既有來自從國際市場向國內市場的影響,又有來自從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擴散的趨勢,也有來自從中小企業向大企業蔓延,還有來自從終端產品向原料市場蔓延。在國際金融危機還未見底的情況下,作為一個資本欠發達內陸的省份,既要承受這些壓力,還面臨著“兩型社會”建設與發展方式轉變的壓力,如果應對不當,後果將會很嚴重。因此,在金融危機的素影響下,湖南如果調整戰略實行“彎道超車”,就會不被其它兄弟省份甩得很遠很遠。

“彎道超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從根本上遏制經濟下滑的不良勢頭,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圍繞改善民生、穩定金融、拉動消費等方面,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為湖南“彎道超車”創造了非常難得的機遇。如國家在投資上重點支持的七個方面,雖然沿海很多地方已相對飽和,可湖南投資的空間很大,他們充分利用中央政策的支持,在新一輪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重新組合、布局產業,充分利用湖南欠發達的不利條件,低成本趕超先進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另外,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造成湖南省200多萬返鄉務工人員,這既給他們增收和就業帶來現實的壓力,同時也帶回了資金和消費,大量高素質的務工返鄉創業更為推動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彎道超車”有較強的基礎作保障。省九次黨代會以來,湖南在中部地區率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基礎工作,已在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原材料產業發展、金融工作強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承接粵港產業轉移的發展思路,經過幾年的努力,湖南已具有4個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湖南作為第一個提出與央企對接的省份,通過對接合作,引進了一大批對推進湖南新型工業化有重大影響和帶動效應的大企業、大項目,形成了中央好地方兩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儘管2008年年初突如其來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給湖南經濟造成了較大損失,但湖南經濟仍然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並首次邁入“萬億俱樂部”行列,生產總值和銀行存款餘額雙雙過萬億。目前,在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和新型工業化的帶動下,湖南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得到轉變和改善,高耗能產業增幅下降等一系列措施,為湖南“彎道超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保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