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鉅邦

從事社、科、教、文系列工作40年,曾任廣西省立梧州師範附屬國小首任校長、共青團梧州市委員會統戰部副部長、市民主青年聯合會首屆秘書長、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委員,獲“全國、全區優秀科技輔導員”、“全市普教先進工作者”、“市雙文明建設積極分子”等殊榮。 自勵格言:“志立於堅,學成於思,業精於勤,健持於動”等15則分別擇優錄入《中華名人格言》、《中華精英格言名典》、《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優秀格言選集》,頌黨詩詞4首,名言5則,論文《培育科學健康思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被選編錄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大型黨建叢書《永葆共產黨人先進本色》全集;《培養青少年創造能力的探討》獲2000年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一等獎,《提高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素質,促進科技教育成果》獲2001年第九屆論文二等獎。 退休18年來,在參加社會活動工作中,先後被評為“梧州市老齡工作先進個人”、“梧州市萬秀區黨風和廉政建設先進個人“梧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優秀組織工作者”、“自治區科協組聯先進工作者”、“自治區十佳少先隊志願輔導員”,業績載入2004年大型紀念文獻《中國改革擷英》,評為“中國百名傑出改革之星”,《共和國的輝煌

男,漢族,1929年出生,湖南郴州人。中共黨員,現居廣西梧州市。從事社、科、教、文系列工作40年,曾任廣西省立梧州師範附屬國小首任校長、共青團梧州市委員會統戰部副部長、市民主青年聯合會首屆秘書長、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委員,獲“全國、全區優秀科技輔導員”、“全市普教先進工作者”、“市雙文明建設積極分子”等殊榮。退休後,歷任廣西梧州市老年大學教務主任,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常務理事、老年學學會理事、培正學校校友聯誼會副秘書長。長期堅持為關愛下一代和開拓老年教育雙軌的科教事業而無私奉獻精力和智慧,經常到市內中國小舉辦科普知識講座,主講160多場,並先後參加市關工委舉辦的愛國主義教育報告會和懂歷史,知榮恥,弘揚民族精神文藝演出40多場,累計聽眾15萬多人次。直接和間接悉心輔導青少年科技創新發明和科學考察實踐論文40多項,其中33項獲自治區一、二、三等獎,經推薦全國評獎的有6項,其中一項為繼承祖國優秀文化遺產七巧板的2l世紀創新學具《聰明七寶》已獲國家專利。在社會調研中撰寫的追隨孫中山領導革命的名將張衍洪紀實《鐵血英魂》一書留告後人, 從一系列的社會訪查中匯集到的珍貴史料,除向報刊投稿外,還為國內相關部門提供文史照片20多件。2l篇青少年和老年教育調研論文在國內交流,其中有在全國《老年法》頒布時組織深入本市萬秀區61條街道進行宣傳,並對老年人的現狀情況作了詳細的考察調研後,撰寫出《深入貫徹老年法,保障老年人權益》調查報告,被全國老齡協會採用並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的研討會上交流:《以學促為,樂在為中》、《夕照餘暉燦,晚晴風光美》、《老蚌吐珠、晚霞生輝》、《鬢白心未老,晚霞夕照紅》等多篇文稿入編專集;《關愛下一代健康成長是老有所為的歷史使命》全文編入2005年《世界優秀學術論文(成果)文獻》榮獲國際金獎,並於2006年載入《中國學術檔案》當代卷;《健全老年教育網路,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獲中國改革與發展理論文集優秀徵文一等獎,《從梧州市老年人狀況看持續發展》獲優秀科研學術成果特等獎:家教論文《十載祖孫情,六“導”育新苗》獲2005年新時期發展戰略優秀學術成果特等獎,歷史記實《為謀救國志 殷殷獻此生》全文入編2006年《中華功勳人物論壇文庫》,獲評優秀作品一等獎;調研論文《調動老年人積極因素構建社區和諧樂園》入編《功在千秋——構建和諧社會經典理論》獲一等獎。自勵格言:“志立於堅,學成於思,業精於勤,健持於動”等15則分別擇優錄入《中華名人格言》、《中華精英格言名典》、《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優秀格言選集》,頌黨詩詞4首,名言5則,論文《培育科學健康思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被選編錄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大型黨建叢書《永葆共產黨人先進本色》全集;《培養青少年創造能力的探討》獲2000年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一等獎,《提高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素質,促進科技教育成果》獲2001年第九屆論文二等獎。業餘鍾愛書法、盆栽、集藏,常臨各名家書帖以篆見長,19幅作品在自治區內外展出後館藏井選載報刊,多體字《百貴經》優選於中國老年書畫攝影藝術全集首卷,行草岳飛詞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列輯現代中國書法,《臨先秦石鼓文》入編當代藝術全集之當代書法專書,還有31件為京、滬、港、穗、郴、邕、梧等地書友收藏。退休18年來,在參加社會活動工作中,先後被評為“梧州市老齡工作先進個人”、“梧州市萬秀區黨風和廉政建設先進個人“梧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優秀組織工作者”、“自治區科協組聯先進工作者”、“自治區十佳少先隊志願輔導員”,業績載入2004年大型紀念文獻《中國改革擷英》,評為“中國百名傑出改革之星”,《共和國的輝煌 中華驕子卷》,《文明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精英》人物卷;成果列編2004年《歷史的回眸》共和國改革精英、2005年《神州強國人才大辭典》、《中國知名專家辭典》、《華夏傑出專家名典》、2006年《中華名流興業大典》、《中華名人大典》當代卷等系列叢書,榮獲人民日報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部譽為建國56周年“中華民族百業新聞人物”;傳記編入《中華老年光彩人生》和大型國際交流系列《世界名人錄》,授予2005年“世界名人傑出華人”榮譽稱號,頒發“世界名人 百名傑出華人精英突出貢獻”榮譽獎章,個人多項實績被錄入《走向輝煌——華僑華人與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大典》,並在北京由中華民族團結友好協會舉辦的2006迎春新年座談會上授予“友好使者”榮譽稱號,頒發獎牌、獎章和華表等,2006年lO月1日由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北京大學人才研究中心、時代英模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祖國萬歲——海內外傑出人才國慶座談會暨國慶慶典”上授予“全國傑出人才”榮譽稱號,頒發獎牌、證書、獎章;同時又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表彰和授予“中華脊樑一共和國傑出人物”光榮稱號,頒發證書、獎章、紀念珍品多件,還獲中國現代史學會、中國愛國工程聯合會授予“愛國報國先進個人”,榮獲獎牌雕塑一座,2007年5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當代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英模人物‘五一’表彰會”上特授“中華傑出英模人物”榮譽稱號,頒發“時代英模”獎章,6月被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評為“構建和諧社會新聞人物”,至今已榮獲全國、全區頒發獎狀、證書、紀念章等共50項。本人所獲得的知識來源於社會,在國家的培育下成長,知識本身是無私的、無價的,雖是精神和物質的無形財富,但我不把它作為商品,要在有生之年全部將它返還給社會,傳給下一代,當看到青少年茁壯成長就是我最大的歡樂和幸福,也是社會給我的最高獎賞,個人興趣廣泛,廣交忘年摯友,追求人生真諦,認為每人都各有所長,只要樂於奉獻,在有生之年為社會發展竭盡綿力,這是人生最充實和最有意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