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蘭

張茂蘭

張茂蘭(1471-1535),字德馨,號東谷,章丘人。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巨鹿知縣,服闕為任丘知縣,曰“天下清官張茂蘭”。升戶部主事,餉軍遼陽,監兌臨清,榷稅九江,一無染指。後因命督宣府糧儲辭以疾,被劾降汝寧通判,三月棄官歸。屢薦皆固辭不起,談農事,授徒山中,率有所成就。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張茂蘭,別號東谷,人稱“東谷先生”。明代濟南章丘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舉人,十八年(1505年)中進士,先後任京師巨鹿、任丘縣(今屬河北省)知縣。後為戶部主事,先後在遼東徵集軍餉,在臨清監督兌換,在九江徵收榷稅。日日經手錢財無數,卻不為物慾誘惑,不染指公款,時京師有“天下清官張茂蘭”之譽。後被任命為督察邊關宣府(治今河北宣化)糧儲的官員,以疾病推辭不就。朝中官員以此上疏彈劾,被降職為汝寧府(治今河南汝南)通判。上任三月,棄官返鄉。後屢被推薦任職,均堅辭不就,不再出仕。隱居於家鄉長白山中傳經授徒,所授學生大都學有所成。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月病卒。 ?

人物生平

矢志科舉

弘治十一年(1498),時年二十八,舉于山東鄉試,為戊午科舉人。

弘治十八年(1505)三月,時年三十五,中乙丑科進士,顧鼎臣榜三甲第189名,賜同進士出身。

清廉縣令

正德初年,授官鉅鹿知縣。為政簡易,官清如水,舉朝皆知其名,曰天下清官張茂蘭,復其家之徭曰為清白吏勸。

正德間,丁憂服闕,起為任邱知縣。時兵荒洊臻,乃上救荒四事,多見施行。官柳為饑民翦伐,或以為言曰,孟氏有言先仁民而後愛物。歲飢,窮民無所得食,不得已,析木作薪采葉充食,以緩須臾之死,乃厲禁乎?又多市書籍,以勸學者,兵荒之餘,人不廢業。羅過縣,張慕其文行,北面稱弟子。御史以紀功至,張不出迎,被詰,張視曰:“公此來何為者耶?”御史怒曰:“剿賊紀功,獨不聞乎?”曰:“賊去此幾何?”御史曰:“八百里。”曰:“公以紀功為名,今相距八百里,脫有冒功者何從知之?不責己去賊之遠,而責令奉迎之遲,誠所未喻。”御史怒,亟驅車去。亡何,御史以事就逮,張迎數十里外,廩餼甚靦,方嚴冬,製衣裘以進。御史嘆曰:“令古人也,暖不增衣,寒不減葉,吾見其人矣。”

張兩為令,衣布飯脫粟,不名一錢,不以妻孥自隨。

戶部主事

正德末至嘉靖初,張茂蘭累進至戶工主事,餉軍遼陽,監兌臨清,榷稅九江,一無染指。後因命督宣府糧儲辭以疾,被劾降汝寧通判,三月棄官歸,屢薦皆固辭不起。

山中授學

茂蘭棄官,卜築長山之陰(曰樂山亭 ),老焉。每天雨,農夫樵牧、蓑笠耰鋤滿舍中,張與雜坐,談農事,竟日無忤色,山中人亦忘其嘗為大夫也。生平邃於經傳,授徒山中,經其指授者,率有所成就,如袁軒冕、陳德安輩皆是也。嘉靖乙未十月初三日病亟,起坐命酒,索陶詩周子通書,置袖中而瞑。

人物傳記

明張東谷先生傳(見山東通志)

東谷先生者,姓張氏,諱茂蘭,字德馨,濟南章邱人也。父曰題先生,少有至性,一介必愼取與顧,嗜飲酒,好滑稽,通脫爽朗,不喜齷齪繩墨。中弘治戊午舉人,乙丑進士。知鉅鹿縣,為政簡易,視民如子,以外艱歸,服闋起知任邱縣。時流賊劉六齊彥名等起霸州,掠及縣境。先生築城,誓眾散粟,哺饑民,兵甲完具,樓櫓屹然,賊去之,城賴以全。時兵荒洊臻,乃上救荒四事,多見施行。官栁為饑民翦伐,或以為言。先生曰:“孟氏有言,先仁民而後愛物,歲飢窮民無所得食,不得已析木作薪,采葉充食以緩須臾之死,乃厲禁乎。”又多市書籍以勸學者,兵荒之餘,人不廢業。羅文肅玘過縣,先生慕其文,行北面稱弟子。御史以紀功至,先生不出迎,被詰責。先生仰視曰:“公此來何為者耶?”御史怒曰:“奉命剿賊紀功,令獨不聞乎?”先生曰:“賊去此幾何?”御史曰:“八百里。”先生曰:“公以紀功為名,今相距八百里,脫有冒功者何從知之?濫殺平民者何從知之?不責已去賊之逺,而責令奉迎之近,誠所未喻。”御史益怒,面發赤,久之曰:“何物縣令強項若是。”亟驅車去,亡何,御史以事就逮,先生迎數十里外,廩餼甚腆。時方嚴冬,製衣裘以進,御史嘆曰:“令古人也,暖不増衣,寒不減葉,吾見其人矣。”先生兩為令,衣布飯脫粟,不名一錢,不以妻孥自隨。遷戶部主事,餉軍遼陽,封還羨金於官,使歸。監兌臨清,●舟九江,終始以潔廉自勵,貨賄滿前視若土苴,唯恐凂焉。舉人陳守仁者贈以詩云:“人道公心清似水,我言水不似公心。水流萬折終侵物,萬折公心物不侵。”人以為實錄。空同先生李夢陽時視學江西,嘆曰:“張君非唯操守清,氣味亦清,其為名流,嗟賞如此。”先生之使九江也,李文康公時賦詩送之曰:“當年相與駐孤城,豺虎縱橫近帝京。洛下書生曽獻策,闗中令尹解談兵。時平上國仍同醉,秋盡西郊復送行。黃瘦一童牽一騎,雙流應照使君清。”人競傳之,考滿遷郎中、總理宣府糧儲,以疾固辭,為給事中論劾,調汝寧府通判,甫三月遂棄官歸。嘉靖改元,給事中李錫疏薦先生清節如陶潛,詔起用,㑹丁內艱。既免喪,巡撫王中丞堯封繼薦之,不至。久之,起為河東鹽運司同知,亦不赴。卜築長白山之陰,老焉。每天雨,農夫樵牧、蓑笠耰鋤滿舍中,先生與雜坐談農事,竟日無忤色,山中人亦忘其嘗為大夫也。先生䆳於經傳,授徒山中,經其指授者,率有所成就,如袁軒冕、陳德安輩皆是也。先生嗜飲酒,在太學友人以公罪下刑部獄,聞獄囚日給酒、願附名,其末或問之,答曰:“獄中誠不佳,冀日可得酒耳。”嘗借史記、漢書文選於縣人,喬御史岱故靳之,李太常開先問其故,喬曰:“吾非靳此書,疾此君不近人情,招之不來耳。”先生聞之,曰:“使借吾書,東西南北唯喬君命,東朝鮮、西流沙、南交趾、北居庸闗,所不敢辭。”太常曰:“居庸何近也。”笑曰:“吾畏宣府耳。”其滑稽類此。嘉靖乙未十月初三日病亟,起坐命酒,索陶詩周子通書置袖中而瞑,年六十五。四子:志仁、利仁、守仁、欲仁,鄉人稱曰東谷先生。論曰,予少聞諸鄉前輩,正嘉中京師語曰:“天下清官張茂蘭”,問其後裔則式微久矣。康熙丁夘,冬雪後游長白李氏嘯園,園中有亭曰皆山。山中人指示予,此東谷先生故居也。時山雪清寒,竹風蕭瑟,想見先生流風餘韻,為之慨然。聞先生在郎署,日冬無絮衣,饋遺皆不受。東阿劉戶部田,解衣遺之,乃受,曰世惟劉伯耕衣可服耳,人以比陳師道雲。(清 王士禎 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