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烈士陵園

張自忠烈士陵園

張自忠烈士陵園,位於重慶北碚區西南縉雲山麓,距北碚城區2公里的梅花山。陵園位於北碚梅花山,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處。系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上將墓。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圖)張自忠烈士陵園張自忠烈士陵園

1940年5月16日,張將軍在抗日前線殉國後,忠骸運抵北碚,權厝於雨台山麓,占地3267平米。墓塋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墓以條石鑲邊,青石砌拱封頂,形成全封閉的半圓弧形。墓高2.64米,周長21米。馮玉祥親題隸書“張上將自忠之墓”墓碑,立於墓前。蔣介石題寫的“英烈千秋”四字,刻碑立於墓前青北公路旁,此碑於解放後搗毀。同時,馮玉祥借用史可法揚州梅花嶺殉國並葬衣冠墓於嶺之義,將雨台山改名為梅花山,親書“梅花山”三個大字,刻於墓前石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張將軍墓園,多次進行維修、擴建,先生兩次擴地4.25畝,建築“張自忠烈士事跡陳列館”和“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各一幢。館內陳列著大量的實物和圖片,全面系統地介紹張自忠將軍的英雄業跡。

陵園擴建

(圖)張自忠烈士陵園張自忠烈士陵園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張自忠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並於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北京、天津、武漢等大城市相繼恢復了“張自忠路”的名稱,以示對這位抗日烈士的永遠紀念。

自從張將軍長眠梅花山後,每年5月16日將軍忌日,各界人士均要前往祭奠,半個世紀,年年如此。

將軍墓園被四川省列為省級文物單位,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革命烈士陵園。

修建歷史

(圖)張自忠烈士陵園張自忠烈士陵園

1933年,長城抗戰起事,張自忠擔任二十九軍前線總指揮,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喜峰口戰役的勝利。“七、七”事變爆發後,張自忠又率部奔赴抗日前線,曾一戰淝水,二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隨棗,升任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1940年5月,為阻擊向襄樊、南陽進犯的日軍,他率領七十四軍從宜城渡過襄河東岸,在新街、方家集一帶與日軍血戰。5月16日,日軍又增兵一萬餘人,陷張自忠部於重圍。張自忠率部血戰宜城南瓜店十里長山高崗上,壯烈殉國,年僅五十歲。

張將軍忠骸運抵北碚,權厝於雨台山麓,占地3267平米。墓塋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墓以條石鑲邊,青石砌拱封頂,形成全封閉的半圓弧形。墓高2.64米,周長21米。1940年5月28日,重慶國民政府舉行隆重葬禮。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舉行張自忠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分別送了輓詞。馮玉祥親題隸書"張上將自忠之墓"墓碑,立於墓前。蔣介石題寫的"英烈千秋"四字,刻碑立於墓前青北公路旁,此碑於解放後搗毀。同時,馮玉祥借用史可法揚州梅花嶺殉國並葬衣冠墓於嶺之義,將雨台山改名為梅花山,親書“梅花山”三個大字,刻於墓前石欄。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張將軍墓園,多次進行維修、擴建,先生兩次擴地4.25畝,建築"張自忠烈士事跡陳列館"和"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各一幢。館內陳列著大量的實物和圖片,全面系統地介紹張自忠將軍的英雄業跡。

張自忠

(圖)張自忠張自忠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891年生。青年時代參加同盟會,1914年投筆成戒,在馮玉祥部,由士兵逐級升任到師長。“九一八”事變後,西北軍改編為第二十九軍,張被任命為第三十八師師長。1933年,日軍進逼長城,二十九軍迎戰喜峰口,張自忠擔任前線總指揮,親率所部打擊來犯之敵,“大刀向敵人頭上砍去”,血戰喜峰口中,殲敵兩個聯隊,斃傷敵寇4000餘人,威震中外。隨即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七七”抗戰爆發,又臨危受命,代理冀察政備委員會委員長、北平綏靖主任兼北平市市長,忍辱負重,與日周鏇。

8月初化裝逃離北平,輾轉到達南京,12月回部隊繼和行第五十九軍軍長。1940年5月,日軍集中10餘萬兵力,在大量的坦克、飛機配合下,兵分三路,再攻棗陽。張將軍奉命攔腰截敵,戰前親自寫信給集團軍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它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5000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寇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亡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5月6日晚,張自忠將軍率領身邊僅有的特務營和七十四師兩個團的兵力,東渡襄河,截擊敵人。在十里長山與敵決戰,鏖戰九晝夜,於5月16日下午,在南瓜店身負七傷,壯烈犧牲,為二戰期間亞州戰場前線陣亡的最高將領第一人。張將軍殉國,舉國哀悼,中共延安各界舉行了追吊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分别致挽“盡忠報國”、“為國損軀”、“取義成仁”。

張將軍靈柩遠到北碚後,前來吊念人絡繹不絕,蔣介石和馮玉祥親自扶靈下葬。自從張將軍長眠梅花山後,每年5月16日將軍忌日,各界人士均要前往祭奠,半個世紀,年年如此。將軍墓園被四川省列為省級文物單位,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革命烈士陵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